APP下载

品味语言,深探情
——谈高中语文课堂情感教学策略

2018-01-29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傅逢胜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贾府品味古人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傅逢胜

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语言和人的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思维模式下会出现不同的语言特点,这种不同的语言特点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是不同的语言风格。例如:诗歌会有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区别,情感的表达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的区别。高中语文教学中,分析文本的时候,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可以探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引起共鸣,从而产生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一、品味诗歌语言,探诗人幽思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载体,而诗歌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它更凝练而且形象性更强,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尤其是间接抒情的诗歌,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外物或者动作上,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样就使得语言更具有暗示性,为了探寻诗人躲在语言之后的灵魂,我们就要细细的品味诗歌的语言,从而解读诗人的幽思。

例如,《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这首词中寄托了诗人国破家亡的伤痛,情感复杂而深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音字看似简单,但分析寻寻觅觅这个动作,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若有所失,却又不知所寻的失魂落魄的心理状态,诗人丢了什么呢?是自己依恋的国,是自己温暖的家,也是自己心爱的丈夫,但这些再也回不来了,诗人所寻到的只是冷冷清清的现实。这样的现实让诗人感觉凄惨,由外到内的冷寂和悲戚,而这种彻骨的痛是无法排遣的,也无法解决的。诗人把自己内心的绝望一点一滴地渗透在这漫无目的的动作和这冷清的环境里。通过品味这诗歌语言的深意,我们体会到了她那内心的绝望。

李清照经历过了国破家亡的伤痛之后,所写的诗词不再有少女时候的率真和快乐,也不再有少妇时的慵懒和闲适,更多的是天凉好个秋的感慨,理解她后期的诗词,就要咀嚼言外之意。

二、品味古文语言,寻古人踪迹

古文有自己的语法特点,古人也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要想走入古人的精神世界就要了解古文的语法特点。读懂古人的文章,我们才能通过文章中的语言去了解古人的思想。人的思想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变化,但是许多的精神品质却是千百年来被人们赞颂和传承,我们在古文中通过人物的言语来探寻古人的踪迹,在文章中隔着千百年的时光与古人的精神相遇。

例如,我们通过《烛之武退秦师》了解了千年前的烛之武。在郑国危急的时候。郑伯来请烛之武,希望他能够解除秦晋围郑的危机,烛之武是怎么说的呢?他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推辞,是谦虚也是抱怨。他说壮年的时候尚且比不上别人,这不是他的真实想法,它的言外之意是他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不被重用呢?现在国家危急了,才想起来求他,烛之武怎能没有怨言呢?但他说的婉转,郑伯明白,他动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的结果是简明的两个字:许之。这两个字虽然简单,但是这简单的两字背后是烛之武答应的干脆,是烛之武的爱国,通过这段语言分析,一个有血有肉的烛之武就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情,在生活和社会中也都会有自己的利益纷争,但是在国家的利益面前,能够放弃个人的恩怨,这就是古人的大义,在今天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品质。

三、品味小说语言,析人物形象

小说是作者在一定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一定主题,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是理解小说的中心,而言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性就会有什么样的言行举止,人物的言行也总是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所以,理解小说,我们可以着重分析人物的言行。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随着林黛玉的到来,贾府一下子出场了多位人物,但又不显得突兀或者拥挤,而且每个人物又都独具特色,靠的就是作者扎实的语言驾驭功夫。王熙凤人未到笑先闻的描写,先奠定了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她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呢?分析她说的话我们就能得到答案。“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是对黛玉的夸奖,同时也没有忽视旁边的三春姐妹,最主要的这是对老祖宗的恭维,一句话讨好了三个方面,听了这样的话,谁能不喜欢这个八面玲珑的女子呢,更何况是时时被恭维着的老祖宗,她在贾府地位的取得就可想而知了。

抛开出身,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有的人把脚下的路越走越宽,有的人越走越窄,小说就是万生相的缩影,我们在小说的人物中映照自己的情感生活。

语言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和传递感情的载体,是文学作品的外壳。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静心凝思,品味语言,深入文本,从而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拨响自己的心弦,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杜运师.浅谈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2(24)

【2】徐进军.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增效问题的思考【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04)

猜你喜欢

贾府品味古人
品味年画
《红楼梦》中贾府的男子教育
好玩的古人
刘姥姥的知恩与贾雨村的不义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品味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