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思考
2018-01-29温永强
温永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习近平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重要性的论断,为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指路明灯。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意义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既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实现立德树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实体现。
1. 有助于增强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从认知特征看,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敏锐,追求效率化,求新、求异。从情绪特征看,他们情感强烈,思维活跃。传统的以灌输为主要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难以适应他们的认知需要,紧随时代发展脉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亲和力,增强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满足他们思想领域的现实需要,解决好他们遇到的思想实际问题,符合他们的成长需要,“既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特征”[2]。
2. 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实现人们的相应目的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3],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弱,就无法吸引大学生,其有效性也会减弱。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迫切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合力效应,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以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媒介,满足主客体的客观需要,刺激主客体的新需求,让大学生乐于接受教化,感受到内心期待的满足。
3. 有助于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之基
“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4]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运用需要经历认知、认同、信念三个阶段。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内化为大学生的信仰信念,外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动,迫切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切度、接纳度。为此,应遵循以大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为原则,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筑牢他们的理想信念之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有赖于多种因素的相互配合和积极作用,它离不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共同努力,离不开教育内容的常更常新,离不开教育方式方法的合理运用,离不开和谐的教育环境。具体地说,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维度主要有:
1. 教育主客体
从教育主体方面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教育者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其角色定位、自身素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强、凝聚力高就能吸引教育对象的关注,更好地发挥对教育对象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引领作用。从教育客体方面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受教育者应当主动参与活动,其学习态度、现实表现、努力程度会成为影响教育者进行客观评价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态度端正,勤奋努力,成就突出,就会赢得教育者的赏识,更容易受到教育者的亲近,更有利于形成与教育者的合力。
2. 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基础性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内在体现[5]。在信息化时代,知识急剧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否与时俱进,是否具有现实针对性,是否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变革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养成。一般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科学性、经典性、基础性、现实针对性,能与时俱进,能紧密联系实际,就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形成。
3. 教育方法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辅之以学术报告会、交流座谈会,兼有少许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僵化,方法单一。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有力保证,有助于建立教育主客体之间和谐、融洽的友好关系,促进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适时引导和教育,促进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认同和亲近,缓和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4. 教育环境
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以及人的行为的外部因素,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多样,必须正确区分有利因素和制约因子。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符合大众需要,就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展现提供良好氛围,就能促进受教育者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反之,就会产生副作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现实策略,应紧密联系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四个维度,使它们相互配合、交互作用,共同发挥合力。
1. 培养满怀亲和力的教育主体
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发挥主导作用。其是否具有亲和力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亲和力。因此,必须培养满怀亲和力的教育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亲近性。
要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理念。“那种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治功能和过分注重对教育对象‘灌输’式教育的社会本位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已经滞后,以学生为本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目的。”[6]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做到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考虑全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关心解决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而不是仅仅关注部分学生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实现一切教学工作以服务学生为中心而展开。
要丰富理论基础。理论指导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紧跟时代潮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而且要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例如,学习运用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了解掌握高等教育体制结构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增强对教育客体的了解。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威,以学识、才能来影响学生,掌握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夯实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
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网络等媒介载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始终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仰,夯实思想基础。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与社会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要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感和认同感,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此外,对于受教育者而言,要积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者端正自己的态度,努力学习,在夯实思想理论基础的同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要拉近与教育者的距离,增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
2. 提炼富有亲和力的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立足于生活,立足于实际,服务于学生,这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基础和保障。
要立足于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理论课教育。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内容应该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富有生活味道,应该与大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生活需要,要在平常的生活中,施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力。要引领大学生日常生活,融教育内容于生活实际中去,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立足于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要紧密联系我国发展实际,符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展现出稳定性,又要与时俱进,及时关注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回应热点焦点问题,体现出发展性。同时,要致力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思想实际问题,要融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潜移默化作用。
要服务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归根结底要服务于学生,满足学生各方面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以学生为本,关心关爱学生,要着力于解决学生关注的学习、就业等现实问题,要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可利用性。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着力于解决学生面临的思想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增强人文关怀,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要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感染力和可依靠性。
3. 采用饱含亲和力的教育方法
方法是媒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联系教育主客体与教育内容的桥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与否、亲和力强弱与否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能够贴近现实、贴近学生。
传统方法要结合现代技术。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采用一种自上而下、全面覆盖、以说理为主的方法”[5],要结合运用新媒体技术这一富有开放性、参与式的互动平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迎合学生求奇求异的心理,对其升级改造,尽可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传统优势,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精准滴灌要结合渗透教育。传统的以漫灌为主要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学生认知发展需要,这种广撒网的教育方式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但结合学生当前的发展实际,精准滴灌更适合当前形势的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教育更有成效,更能对症下药,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更能体现教育方式方法的魅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融于生活,创设和利用教学情景,加强道德和内心情绪体验,隐性地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此外,高校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艺术化呈现或表达方式,创设艺术化渗透教育情景,让学生思想在艺术化进程中得到启迪,让思想政治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理论要结合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理论教化、言语说服的同时,还应增强实效性。例如,加强社会实践的养成,寓思想政治理论于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教育实习等多种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4. 创设充满亲和力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性的外部因素,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就必须创设和营造一个充满生机和亲和力的教育环境。应从教育主客体两方面出发,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良好的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一种亚文化,已经深入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习惯,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在凝聚学生思想方面的独特优势,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具有深远意义。高校要结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提炼自身历史传统底蕴,凝聚独特文化理念,创设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景,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加强和改善受教育者学习的环境,同时也是提升教育者传授知识的环境。学校要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选好配强学术骨干队伍,进一步提升学术委员会机构的地位,提高其学术决策职能。要营造尊重学术、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赋予科研工作者大胆研究探索创新的权利,鼓励其积极探索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范的学科体系。要引导科研工作者率先垂范,践行学术道德,帮助科研工作者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以自己的学识和才能影响学生,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榜样。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王习胜.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的意识形态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1,(3):27-31.
[3]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2-3.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2).
[5] 秦晓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0):29-32.
[6] 温永强,江泉.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6):81-87.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