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瓶梅词话》词语拾遗

2018-01-29侯玉贵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词话文意金瓶梅

侯玉贵

《金瓶梅词话》是明代兰陵笑笑生用山东方言写成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许多词语在今天已经十分难解。从20世纪30年代姚灵犀《金瓶小札》对书中词语考释工作起,许多专家学者对书中方言俗语进行考释,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书中还有一些词语至今未得到确切的注解,在参考同时代文献典籍以及以上名家辞书基础上,本文将对书中未注出词语进行释义探讨。

一、锡锡儿

明日你只认起了,单拣着有时运的跟,只休要把脚儿锡锡儿。[1,p424]

按:文中未见出注。王利器《金瓶梅词典》列入《〈金瓶梅词话〉难解词语待问篇》。陆澹安、白维国、李申、魏子云均未收该词。遍查辞书,“锡”所有义项均不合文意。此处的“锡锡”应是“息息”的记音形式。“息”是动词有“休息”义。《说文解字》:“息,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2,p216]其本义为“喘气,呼吸”,后引申为“休息,歇息”。《广雅疏证·释言》:“息,休也。”[3,p166]《墨子·非乐上》:“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4,p816]文中“只休要把脚儿锡锡儿”是指不要把脚歇息歇息。这种用法在明代同时代典籍中也叫“息脚”“息息脚”。明·傅梅《嵩书》卷九:“余绪以度迷情行化已终,乃往禹门千圣寺息脚三日,期城太守杨衒之仰求,宗㫖恳留住世师不获,已受以䜟语衒之,黙记礼辞而去。”[5,p160]明·磊道人《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卷二十五:“平公道:‘子快坐下,与寡人解来,省得我心下疑惑。’那师旷立了半日有余的光景,听得这一个坐字,如接着天恩大赦到手,正要坐坐,伸伸腰,息息脚,也不谦逊,即时坐下。”[6,p286]高文达《近代汉语词典》:“息足,歇脚;休息。”[7,p840]正是此意。

从文意上来看,潘金莲对玳安说“只休要把脚儿锡锡儿”是正话反说,实际上是责骂玳安一味追着正得宠的李瓶儿身后跑腿讨好,连歇息歇息自己脚的空都不愿意留出来。所以下文潘金莲才埋怨玳安道:“哥哥,你的雀儿只拣旺处飞,休要认着了。冷灶上着一把儿,热灶上着一把儿才好。”[1,p424]亦可资证。

二、五棍儿衙门

俺每是后娘养的,只认的你爹,与他磕头,望着俺每擩一拜。原来你这丽春院小娘儿,这等欺客。我若有五棍儿衙门,定不饶你![1,p875]

按:文中未见出注。王利器《金瓶梅词典》列入《〈金瓶梅词话〉难解词语待问篇》。而陆澹安、白维国、李申、魏子云均未收该词。在“五棍儿衙门”这个词中,“五棍儿”是指官府或军队在对犯人用棍刑时,将“五棍”作为衙役或军队中行刑时一个用刑的轮换单位。在明代同时代典籍中尚有其他用例。明·张文麟《端岩公年谱》:“须臾即起云有旨打四十,当直官校齐声答应讫。有一官大声云打四十,摆着棍五棍一换打,每一宣言则各官校齐声答应,如前响振殿廷。”[8,p529]“五棍”也指一个用于行刑的术语。明·庞尚鹏《军政事宜》:“超进一等者,赏银五分一次;在原等不进,免责二次。武艺照旧不进,打五棍;三次不进,打十棍;比较五次以上仍旧不进,打四十革退。”[9,p698]在本书中也有其他用例。第八十五回:“正经成房立纪老婆,且打靠后!他要打那个小厮十棍儿,他爹不敢打五棍儿。”[1,p1178]这句话是用的双关语说西门庆生前宠爱丫鬟春梅的程度之深,连自己掌握的行刑法度“打五棍儿”都可以为之改变。

后“五棍儿”不再指具体的行刑术语单位,泛化成一般意义上的行刑权力。文中“五棍儿衙门”正是指行刑权力的提刑衙门。

三、舞手

不可舞手,有一拿小米数儿,甚么事儿不知道。[1,p287]

按:文中未见出注。王利器《金瓶梅词典》列入《〈金瓶梅词话〉难解词语待问篇》,而陆澹安、白维国未收该词。魏子云释为“揆之语意,似指两下有过苟且的男人”[10,p173],近是。《汉语大词典》释“舞手”为“耍弄手段”[11,p4597],不合文意。李申释为“挥动张开的手掌,谓用手计数”[12,p700],是。“舞手”中的“舞”有“挥动,摇动”义。《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3,p1148]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14,p279]“手”乃常义,不赘述。“不可舞手”就是指宋惠莲私通的男人不能用手指清算全,有一拿(四指抓取为“拿儿”)小米数儿。

从文意上看,潘金莲在上文已对孟玉楼点明宋惠莲过去的行径。(金莲道)“在人家使过了的,九焞十八火的主子的奴才淫妇!”“见过一个汉子也怎的!”[1,p287]①其中“九焞十八火”,陶注“反复用火加热。喻宋惠莲与众多男人有过性关系”,正是此意。又如第二十四回:“(惠祥骂惠莲道)你在蔡家养的汉数不了,来这里还弄鬼哩!我不说你罢,汉子有一拿小米数儿。”[1,p278]亦可资证上文“舞手”不是指手段,而是指用手指清算全。

四、老亲

祝日念便向西门庆道:“哥也罢,只请李桂姐来,与列位老亲递杯酒来,不教他唱也罢。”[1,p374]

按:书中未见出注。王利器、陆澹安、白维国均未收该词。高文达释为“多年的或世代的姻亲关系”[7,p482],是。《汉语大词典》释为“累代或上代的亲戚”[10,p11785],近是。李申释为“岳父、岳母”[12,p199],误。李申引用的例证为: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李玉娥对儿子说:‘孩儿你休问他,他家和咱家是老亲。’”[15,p233]若按此释之,则成“他家和咱家是岳父岳母”则于情于理均不通。《红楼梦》第二回:“子兴道:‘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亲热的。’”[16,p30]文中“又系世交”已暗示两家关系,若此处“老亲”也释为“甄府就是贾府的岳父岳母”则文意逻辑均不合。“老亲”本义原指年老的父母,后词义逐渐发生转移,遂指远亲关系。

此处“老亲”就是指上代的亲戚(包括上代中的姻亲关系)或远房亲戚。《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这门亲原是老亲,且又和我们是同在户部挂名行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16,p1122]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五回:“同这贾家本是个老亲,一向往来,彼此女眷都是不回避的,只有这吴二浪子曾经托人来求亲。”[17,p88]均可资证。

五、减碟

却说西门庆在家门首与伯爵众人饮酒,先是伯爵与希大二人整吃了一日,顶颡吃不下去,见西门庆在椅子上打盹,赶眼错把果碟儿带减碟都都收拾了个净光,倒在袖子里,和韩道国就走了。[1,p549]

按:文中未见出注。王利器《金瓶梅词典》释为“即‘拣碟’,释见该词语”[18,p354]并列入《〈金瓶梅词话〉难解词语待问篇》,陆澹安、白维国、李申、魏子云均未收该词。王利器先生此处把“减碟”释为一种碟子有误,若释此义,放在文中他处文意不通。如五十九回“唱毕,又是十二碟果仁减碟,细巧品类”[1,p424]。可知“果仁减碟”是“十二碟”里盛的可吃的食物,而不是“十二碟”中套装的盛物果碟。第七十七回:“只见丫鬟拿上几样细果碟儿来,都是减碟,果仁、风菱、鲜柑、蝗螂、雪梨、萍婆、蚫螺、冰糖橙丁之类。”[1,p1060]此处的“减碟”也不是指某种碟子,而是某种可吃的食物。“减碟”后的逗号,其作用如同冒号。指“减碟”是与“果仁、凤菱、鲜柑、蝗螂、雪梨、萍婆、鲍螺、冰糖橙丁之类”同类的食物。文中他处也可资证。如五十八回“不一时,画童儿拿上添换果碟儿来,都是蜜饯减碟,榛松果仁,红菱雪藕,莲子荸荠,酥油蚫螺,冰糖霜梅,玫瑰饼之类。”[1,p714]其中“蜜饯减碟”与“棒松果仁,红菱雪藕,莲子革莽,酥油饱螺,冰糖霜梅,玫瑰饼之类”并列在一起,亦可证“蜜饯减碟”是一种食物。此外,碟子与蜜饯若非同类决不可并列,既然可以与之并列,足可说明“减碟”不是盛食物的碟子而是可吃的食物。

其实,“碟”是“煠”的讹字,因形近而误。所以在书中,“碟”“煠”二形常常混同使用。在文中“减碟”也作“减煠”。如四十二回:“不想中家月娘使棋童儿和排军抬送了四个攒盒,多是美口糖食,细巧果品,也有黄烘烘金橙,红馥馥石榴,甜酸酸橄榄,青翠翠毯婆,香喷喷水梨,又有纯密盖柿,透糖大枣,酥油松饼,芝麻象眼,骨牌减煠,蜜润绦环;也有柳叶糖,牛皮缠端的世上稀奇,寰中少有。”[1,p500]此处的“减煠”与它处的“减碟”均出现于同样的语境里,并且置于“酥油松饼、芝麻象眼”与“蜜润绦环”之间,可见“减煠”就是“减碟”正是指食物。此处“骨牌减煠”就是指外形类似“骨牌”的一种甜点,“减煠”其实是指代甜点的制作工艺。“煠”实因形近讹而为“碟”。《宋本广韵》:“煠,汤煠,士洽切。”[19,p518]“煠”实指把物品放在沸油里进行处理。宋李诫《营造法式·炼桐油》:“用文武火煎桐油令清,先煠胶令焦,取出不用,次下松脂,搅候化。”[20,p272]“减”“煎”通假。“煠”其音义同“炸”。《现代汉语词典》:“炸(煠),烹调方法,把食物在沸油里弄熟。”[21,p1631]

“减煠”这种用法也见于明代其他典籍中,代指此种工艺制成的甜食。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甜食房》卷十六:“掌房内官一员,协同内官数十员。经手习学造办丝窝虎眼等糖、栽松减煠等样一切甜食。于内官监取讨戗金盒装盛,进安御前,兼备进赐各官及钦赐阁臣等项。”[22,p114]此处“减煠”就是指甜食房经手造办的一种甜食。“减煠”也作“煎煠”。刘若愚《酌中志•内臣服佩纪略•一把莲》卷十九:“至逆贤时,直房各具宽大茶厨房,双煤灶,访善烹调内官答应,似面店酒铺,煤火烈焰,爆炒煎煠,互相请召。”[22,p173]李实《蜀语》:“油煎米面果糤曰煎煠。”[23,p164]亦可资证。从文意上来看,骨牌减煠、蜜饯减碟、酥油蚫螺等均是一种过油炸成的甜食糕点。在鲁西南地区,这种手法制作的米面甜食也叫做“果子”。《汉语方言大词典》:“〈名〉旧式糕点;点心。冀鲁官话。”[24,p3402]

六、抵头

有这个小厮供称,是你等持刀戮死苗天秀波中,又将棍打伤他落水,见有他主人衣服存证,你如何抵头赖别人![1,p562]

按:文中未见出注。李申释为“指攀别人,推脱自己的责任”[11,p368],白维国释为“顶着头。比喻态度死硬”[25,p119]。二者所释均不得其实。《金瓶梅词典》显然按文揣意,不可信。《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看到了“抵”有指攀义,但未指明“头”为何义。刘敬林认为此处的“‘头’就是繁体‘頭’,当是‘赖’字的误刻当删”[26,p172]。但两字字形相差过大,此说非是。“抵头”一词中的“头”有“事情的始末”义。岳飞《满江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14,p1246]佚名《商辂三元记》第二十一折:“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27]“抵头”就是指“抵赖事情的始末”。在古代典籍中尚有其他用例。陈瑞生《再生缘》第四十二回:“如若今朝真为此,却叫我,怎生抵头与遮瞒?”[28,p587]无名子《九云记》第二十七回:“刚才刑部官复上贼臣严学初之审供,游辞妆撰,抵头不服。”[29,p240]“赖”是指常义“诬陷”,不再赘述。

[注释]

① 戴鸿森点校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301)把此处校点为问号,从上下文金莲对惠莲的讽刺语来看,戴本似更符合文意,即反问:“难道宋惠莲只见过一个男人吗?”

[1] 兰陵笑笑生.陶慕宁,校注.金瓶梅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 许慎.徐铉,校.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216.

[3] 王念孙.钟宇讯,点校.广雅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66.

[4] 王焕镳.墨子集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816.

[5] 傅梅.嵩书[A].《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版本(第725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60.

[6] 磊道人.李致忠,袁瑞萍,点校.七十二朝人物演义[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286.

[7] 高文达.近代汉语词典[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2.

[8] 张文麟.端岩公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91:529.

[9] 庞尚鹏.军政事宜[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698.

[10] 魏子云.金瓶梅词话注释[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11]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

[12] 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13] 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48.

[14] 唐圭璋.全宋词(第2版) [M].北京:中华书局, 1995.

[15] 王季思.全元戏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233.

[16]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7] 刘鹗.钟夫,点校.老残游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88.

[18] 王利器.金瓶梅词典[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354.

[19] 陈彭年.宋本广韵[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518.

[20] 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72.

[2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631.

[22] 刘若愚.酌中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23] 李实.黄仁寿,刘家和,等校注.蜀语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0:164.

[24] 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3402.

[25] 白维国.金瓶梅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1:119.

[26] 刘敬林.金瓶梅方俗难词辨释[M].北京:线装书局,2008:172.

[27] 沈受先.新刻出像音注商辂三元记[A]郑振铎.古本戏曲丛刊初集(第31册下卷)[C].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2.

[28] 陈瑞生.刘崇义,编校.再生缘[M].郑州:中州书画社出版,1982:587.

[29] 无名子.江琪,校点.九云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240.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猜你喜欢

词话文意金瓶梅
增山词话
半梦庐词话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参考答案
新词话
词话三则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