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虞振镛有关贵州畜牧业的思考与实践

2018-01-29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兽疫牲畜畜牧业

王 昭

虞振镛(1890-1962),字谨庸,浙江慈溪人。美国康奈尔大学畜牧学硕士,中国著名的畜牧兽医学家,兽疫防治系统的奠基人。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北平大学。1937年11月,任国民政府实业部渔政司司长兼种畜场场长。抗战初期,随国民政府机关内迁大西南。1939年 3月后任贵州省政府建设厅技正、主任技正。1942年 4月至 1945年 10月任贵州省农业改进所所长,贵州省兽疫防治委员会委员兼干事等职[1,p861-862],为战时贵州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学界对虞振镛的研究几近空白,本文仅就虞振镛对发展畜牧业的思考和对贵州发展畜牧业的实践试作分析。

一、虞振镛关于畜牧业的思考

(一)虞振镛对当时中国畜牧业发展状况的看法

中央党部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在总结 1927年至1937年中国经济建设时提到:“夫以吾国土地之广,跨有寒、温、热三带,因其气候之不同,水土之异宜,有不宜农之地,无不宜牧之地,而畜牧之利又极繁多,除供挽驾乘载而外,其所产之肉乳卵及毛革骨血并粪尿等,无一不可资利用,其关系于国民经济之重要焉何如耶。”[2,p14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从畜种改良、种畜推广、防治兽疫及家畜保护等几个方面着手整顿畜牧业,希望以此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在青海同仁县特设西北畜牧场改良场,并从国外大量购入兽药器械和有关畜牧兽医参考书籍。西北畜牧场设置后,从美国购入优良种畜与民间牲畜配种,并派专业人员指导。该厂开设西北畜牧推广人员训练班,招收本地学生。中国因兽疫而死亡的牲畜数量极大,民国政府特设青岛血清制造所用以研究制造各类防治血清。同时设置兽医防治所指导兽医防治工作,设立兽医专科学校和兽医训练班用以造就专业人才[2,p144-149]。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传统国家,一切产品,大都是以牲畜作为生产的工具,特别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如小麦的种植等。如果失去牲畜的帮助,国民基本生活需求就会出现问题。虞振镛指出:“以气候论,全国人民最低限度以皮毛代替品之时间约在半年以上,以地理论,人民全年可服皮毛者半数以上。”[3]牲畜在国民的日常生活所用服饰制作中出现得十分的频繁,就连人们常穿的皮衣皮鞋,使用的皮包,无一不是从牲畜身上获取。在交通运输上来看,当时的中国内地,火车和船只到达不了的地区,人们的出行以及货物的运输,没有一处不是依赖牲畜的动力来维系。中国北方、西北方的省份的几千万人几乎都是以养牲畜为业,并且是他们唯一的生活生存方法,从民生问题的角度来说,畜牧业是不可轻视的。从国民经济方面来说,“民国二十五年的国际贸易中,进口总额是九万四千一百五十万元,出口总数是七万零五十七万元,入超有二万三千五百八十万元。其中畜产品:入口总数为五千四百一十七万七千七百二十五元,出口的总数有一万八千五百七十八万二千七百九十八元,约占全数出口额的百分之二十六,占入超百分之五十五”[4]。虞振镛指出,这样的数值足以证明畜牧业及畜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虞振镛认为牲畜与人类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在当时中国的工业体系尚未发展完全的时候,畜牧事业与中国国民的关系尤为重要。但是“中国的牲畜因病疫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二十”[4],这使得以牲畜为业的人们损失惨重。而当时的中国社会贫富不均,有钱人能够时时吃到乳肉类食品,而以养牲畜为业的牧民以及广大的穷人,却只能偶尔吃到一次或是吃不到。毕竟有钱人在中国还是极少数的部分。如此,对于吃不到肉类食品的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获取的营养要少很多,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得不到保证,这就造成许多外国人认为中国人种是懦弱的[5]。当时中国农业生产只能依靠人力、畜力进行,这是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常态。但就算是湘、赣、粤、苏、浙5个农业大省,也有一半左右农户是没有牲畜、没有畜力的。复兴与提高农村经济,牲畜实在是必不可少。此外,在当时国防上所需要的军马也是十分缺乏的,尚需要大量的补充[4]。

虞振镛认为,我国的畜牧业是一个极为有希望的事业。国内的各个毛线和制革厂的原料皆是需要从外国进口,牛乳及其牛乳制品的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国没有乳牛的生产,但需求量却在不断增多,这说明中国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市场。政府需要在保护现有的畜牧事业的基础上,提倡牲畜量的增加和改良。政府应设牧场,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改良民间牲畜为主体。总之畜牧业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不能全靠政府,经营畜牧的牧民及相关人员的努力和社会大众的支持是中国畜牧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人民大众努力在前,政府督促在后,如能上下一致,分工合作,我国畜牧事业发展的前途将无限量[4]。

(二)贵州发展畜牧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虞振镛认为:“贵州在工矿业没有普遍发展以前,三十年的经济基础恐怕还是要靠农业的发展。”[4]而当时贵州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不少,如交通不便、无商业组织及没有市场等[6]。因而虞振镛认为:“贵州畜牧业的发展则有极大希望,牲畜的动能比人的动能率要高十倍,牲畜也能提供一些工业生产原料,发展贵州的农业,畜牧业的贡献是不可轻视的。”[6]“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历史上贵阳商业的极盛时代”[7,p178-179],商业的繁荣,也为贵州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随着国民政府撤往西南,贵州省也涌入了许多外省人口。贵州本地人也逐渐了解到了外省人的生活及享受,看到自己的生活与外省人的差距。贵州的产品需求量增大和产品种类增多,许多贵州生产不了的产品就只能向外购买。在此之前,部分前卫消费的贵州人,由于内外交通等因素只能放弃享受。“贵州干线公路,在战前确已将通川、滇、湘、桂四大干路完成通车,……总计战前及战时本省先后修筑与改善完成之干线公路,全长2 158.656公里,均已划归中央作国道”[8,p138-141],“时国民党政府订有兴建西南铁路之计划”[8,p289]。先是公路通车,再是铁路建设计划出台,外来的商品便可大量地涌入贵州。贵州人开始消费外来商品,而贵州却没有与之相应的产品运出。虞振镛感叹:“长此以往,恐怕得不到交通带来的好处,还要在经济上反受其害。”[9]而“吾国制革工业由来已久,黔省畜牧业繁盛,故该制皮革业在社会经济上所居地位甚为重要”[8,p94]。抗日战争爆发以前,贵州省建设厅直属机关农林局下已经设立了农事试验场[2,p1-6],前期工作已然完备,贵州发展畜牧业势在必行。

二、虞振镛关于畜牧业的实践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虞振镛先生来到了贵州,先后在贵州担任贵州建设厅技正、贵州省农业改进所所长、兽疫防治委员会委员兼干事等职。先生虽是政府官员,但他更关心的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经济建设与民生问题,先生最主要的贡献在畜牧事业方面,亲自创建试验场改良畜种,主持血清疫苗的研发制造,培训防疫人员传授防疫隔离、消毒、注射等措施,成功地遏制了牛瘟的流行,促进了贵州畜牧业的发展。

(一)推动畜种改良

贵州牲畜种类单一,品种不佳,以至于畜牧产品质量和销量都不高,虞振镛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首先是引进新品种,注重推广白鬃猪[6]。这种猪的经济价值要比贵州原有的黑猪的经济价值高,猪毛可以用作于毛刷的原料,肉质更为鲜嫩。1939年冬,农改所由四川购入此种类型的猪,在威宁、水城、贵筑一带以委托农家寄养的方式进行推广,并随时派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注重家畜的卫生以及病疫防治;在适当的地方选定一个地点,设立种猪场,对农民家带来的母猪给予免费的交配,以期大量繁殖。1942年,在威宁、水城及贵筑取得突出成就,“本年于威宁水城贵筑三县推广荣昌白猪,极受农民欢迎,现本所计有纯种一百六十余只,民间畜养有达七百余只,土猪与白猪混合种约三千余只”[10]。其次是改良繁殖山羊[6]。山羊的肉是很有营养的,味道也比较好,可供人们食用。在贵州西北部养羊数量比较多。农改所与农林部推广繁殖站合作,从四川购入麻羊和本地山羊从事繁殖改良;从国外购入乳种,并试行与之相交配,期望增加羊的乳量,达到肉乳两用的目的。再次是促进绵羊生产[6]。贵州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山高雨多,棉花的种植受到影响,无论如何提倡种植棉花和改良棉花的品种,都不能达到棉花制品自给的目的,但是贵州西北一带,牧草长势最盛,养羊的人也比较多,每年出产的羊毛等织品,经济价值约在百万元以上,以羊毛制品用作衣料来源,可以弥补棉花产量的不足[6]。由此,扩大绵羊的养殖数量,提高羊毛的生产质量,以解决棉花产量不足的状况。

(二)加强兽疫防治

贵州山路崎岖,梯田弥望,农村的劳动力和运输工具以牛和马最多。牛、马家畜是农民的资产,饲养家畜甚至是部分农民的主要家庭副业。农民对家畜保育爱护无微不至,但对于畜舍的建造、饲料的选择、饲养的方法却不加注意,随意自然。大多数的农民遇到牲畜病疫流行或天灾时,往往无能为力,毫不作为。虞振镛在贵州期间关注到这一现象,他在为防治兽疫挽救农民损失并唤起农民的重视这些方面做了许多的努力。

兽疫防治这项工作最早是由贵州省兽疫防治委员会办理的,后来该委员会奉令裁并,移交给了农业改进所。之后,这项工作就在农改所领导下进行,贵州的牛瘟异常猖獗,死亡损失严重,所以兽疫防治以防治牛瘟为主,防治猪瘟猪肺疫为辅。各县一级都成立兽疫防治委员会分支会及情报网,上下联络,一致进行。开设培训班,训练防疫人员,增加防疫人员的数量,使得各个县一级都能有足够的人数。加强对兽疫防治常识的宣传,使人们注重防疫,遇到兽疫流行就寻求帮助。这些措施虽然没有使得兽疫从根本上肃清,但因为防治组织严密,情报迅速,医治及时,死亡率逐年减少。“只养猪一项,有少数经营,至年中丰歉,徒凭风调雨顺天然之支配,对于御灾防旱,亦少准备及之。”[7,p43]过去农民认为兽疫是天灾,不能以人力防治这种迷信思想已经逐渐打破,在这一方面取得巨大突破。以往防治兽疫的血清菌苗,都是由川桂两省购入,或请中央畜牧试验所辅助,时常不能满足需求。于是虞振镛开始设厂自制血清疫苗,并逐年扩充,自制的牛瘟血清菌苗的产量达到本省使用量,血清的品质也十分不错。此外,扶持各县原有的耕牛保健会,办理耕牛保险,使得农民的资产、农村的经济有确切的保障。农民能够安居乐业,对农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6]。

(三)培养畜牧从业人员

虞振镛强调:“事业之推进系乎人才,而人才之统筹,为发展事业之要图。”[3]对于从事畜牧事业的人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他也有一定的要求。普通人认为,想要做兽医,想要从事畜牧行业,只要常常翻阅几本关于畜牧兽医的书籍或在实验室中多努力就可以了。虞振镛认为并不是如此,他认为“一个人研究好了学问,应该想着大处去运用”,“所以我们学畜牧的人,不应该在城市中着想,应当在人少地荒的地方去发展。要到人少地荒的地方去发展,除了专门的学识之外,至少要具有这样几个品质”[11]。

首先,兽医要重视个人的卫生与健康[11]。这个问题虽然十分常见,但是能够切实做到的人不多。在城市里视线不好有电灯,消化不好有药店,生病了有医院。而学畜牧的人是要到人少地荒的地方去的,可能是气候异常寒冷不能够适应,可能是食物粗糙不能消化食用,所以要非常重视个人的卫生与健康,医药常识也十分重要。其次,兽医要随时随地耳聪眼看[11]。学畜牧的人尤其要重视实践,每时每刻离不开亲身实践,从事畜牧行业经常要亲自到人少地荒的畜牧所在地,应该时时用耳用眼,掌握牲畜的生活习性。再次是改善环境[11]。城市里的生活,一切东西,应有尽有,不需要自身去劳动获得,而从事畜牧行业的人,是要到人少地荒的地方去,那里的条件与城市中的生活是相反的,几乎什么都没有,什么都需要自身劳动获得。所以你不能让环境支配你,而要学会改善环境。最后是要心细胆大[12]。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从事畜牧业,一定要胆大,在荒无人烟的夜晚,胆子不大会被吓到,休息不好就更别说搞好畜牧业。但光胆大还不够,心还要细,处处留神,事事谨慎,在战火还没有熄灭之前的中国,人的生命异常脆弱。时时做好准备,才不至于临事仓皇,发生意外。虞振镛先生认为,学畜牧的人,对于凡是人所能做的事,差不多件件都要知道。由此可见,先生对于学生殷切希望之深!

三、结语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贵州成为抗日的大后方,中央农业部门和外省机关、学校、科研、企事业单位内迁,人口大增,军需、民食和内外物资交流剧增,为贵州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科学技术力量,促进了贵州畜牧业的发展,农户兼营副业多以饲养畜禽为最。至1944年,全省存栏牛由1938年的93.3万头增到144.3万头,增长54.7%,马由6.1万匹增到13万匹,增长113.1%,山羊、绵羊由30.15万只增到 54.2万只,增长79.8%,生猪由79.8万头增到303.8万头,增长2.8倍[13,p339-340]。这些数据能够有力地证明贵州的畜牧业在抗日战争期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虞振镛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虞振镛在更新观念、改良畜种、兽疫防治、机构设立等各个方面推动了贵州畜牧业的发展。“贵州畜牧业的商品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与传统经营思想有关”[14,p162],因此需要改变思想观念。虞振镛曾在《黔省之畜牧业》一文中指出:“展畜牧业以防治兽疫为先,使养牲畜的人对他所经营的事业得有保障,则从之者必众,牲畜产量随之而增,再谈品种改良,一切困难自可迎刃而解。”[15]他认为畜牧事业为复兴贵州农村之要图,与我国经济有重大之关系,国民之强弱,亦赖此为转移[5]。发展畜牧业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1] 蒋国生.贵州省农业改进所[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2] 中央党部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1927-1937)[M].南京:南京扶轮日报社,1937.

[3] 虞振镛.中国畜牧政策之刍议[J].中央畜牧兽医汇报,1944,2(4):1-5.

[4] 虞振镛.我国畜牧事业概况及其补救计划[N].广播周报,1937,4(147):20-21.

[5] 虞振镛.发展我国乳牛事业意见[J].畜牧兽医季刊,1937,(1):5-13.

[6] 虞振镛.新贵州之农业建设[J].中国农村生活,1944,(1):35-43.

[7] 何静梧.贵阳历史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8] 许德先,龙尚学.民国贵阳经济[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3.

[9] 虞振镛.谈贵州的农业[J].中国农村生活,1944,(1):10-14.

[10] 虞振镛.三十一年度贵州农业推广概况[J].农业推广通讯,1942,(12):21-22.

[11] 虞振镛.演讲:畜牧人员应有之智能[J].国立中央大学日刊,1937,1851:4199-4200.

[12] 虞振镛.演讲:畜牧人员应有之智能(续)[J].国立中央大学日刊,1937,1853:4207-4208.

[13]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农业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14] 编委会.贵州省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15] 蒋高中,肖先娜,李群.中国现代农业教育先驱与畜牧兽医学家——虞振镛[A].中国《活兽慈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四川威远县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13:95-96.

(责任编辑、校对:刘永海)

猜你喜欢

兽疫牲畜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交换牲畜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北票市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农业部发布力争2020年消灭小反刍兽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