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于减少学龄儿童术后心理阴影的影响研究
2018-01-29林云
林 云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广西 桂林 541000)
学龄儿童身心发育尚不成熟, 耐受力差,尚无独立面对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儿童手术可能会对患儿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危害,易出现心理异常和应激反应,不仅对麻醉诱导、手术疗效有影响,还会造成术后一定时期内患儿心理及行为异常,因此在术前、麻醉前、术后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尤为重要。患儿的心理水平决定对疾病或手术的态度[1],当手术时需与父母短暂分离独立接受麻醉和手术的考验,患儿的心理和生理可能产生较大的变化,大部分儿童表现为恐惧不安,部分表现为担忧焦虑,甚者则表现为惊恐。患儿会出现哭闹、恶心、呕吐、惊呼、疲乏、厌食等现象,对患儿的健康和康复带来一定的阻碍。通过在围手术期对患儿进行心理有效的干预护理,能够极大地提升患儿的护理依从性、麻醉配合程度、手术效果,减轻患儿的身心负担,同时对患儿的社会交际能力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为减少学龄儿童术后心理阴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手术患儿2017年2月-2017年8月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180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麻醉方法均为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其中2月至4月的90例患儿为对照组,5月至8月90例患儿为观察组。两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麻醉方式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对照组常规护理,不用刻意增加任何心理干预措施,完善各项术前准备,由病房护士及家属共同送到手术门口,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共同核对患儿身份正确无误后能合作的直接接进手术间,不能合作的在手术室门口(我院属于基层医院没有条件设儿童预麻室)强行给予少许镇静药物然后接入手术间进行手术治疗,患儿清醒时抗拒和害怕接受手术治疗。
1.3 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
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干预 分别从认知、行为、情绪几方面进行干预,取得患儿的信任,从而缓解患儿不良心理状态。具体方法通过术前宣教,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的病情讲解以及发病机制、治疗及术后康复等宣讲,使得其对护理、麻醉、手术、康复等有比较科学、客观的认识;针对患儿围手术期所担心和害怕的各种问题,有目的的应用通俗的语言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父母在围手术期积极的陪伴患儿,可以带患儿在庭院中散步,在患儿心情低落是与患儿聊天和讲故事等;让义工扮小丑 、电子游戏 、视听教程提供术前信息 等,都可以明显减轻患儿及父母术前的焦虑。从而减轻和消除患儿因认知缺乏或异常导致的心理问题。保证患儿能够得到正面思想的影响,做到积极地面对治疗。
2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的作用
2.1 稳定患者情绪,调整应激状态
瑞典的一项研究则表明,34.4%的手术儿童接受手术治疗后至少会有一项行为问题,比如术后极度兴奋、睡眠障碍、精神淡漠等等,会导致日后发生紧张、焦虑、甚至于抽搐等严重心理障碍[2]。李晓波在小儿入手术室前等候期的心理干预研究中发现,科学心理干预能使患儿及其家长的恐惧心理得以缓解,获得他们积极的支持及配合,降低术前等候时患儿的哭闹几率,另外,还便于麻醉及实施手术治疗方案。陈淑芹等通过“扮亲法”对学龄前患儿术前心理干预研究发现,“扮亲法”心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学龄前儿童术前应激反应。陈华[3]等在术前医学心理干预对全麻患儿苏醒的影响的研究发现,围术期应消除患儿恐惧感,做好解释工作,使患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地配合治疗,避免麻醉恢复期患儿的躁动、哭闹,降低手术风险。
2.2 稳定患者呼吸循环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干预,通过对患儿的一系列心理干预,大大的降低了患儿焦虑和紧张程度,使其心率、呼吸、血压平稳,提高麻醉手术安全性,减少患儿心理抵触。
2.3 有效减轻疼痛
术后切口发生疼痛是手术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表现,疼痛控制不理想可对患儿术后恢复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不及时处理会直接影响疾病恢复。心理因素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焦虑可加重患儿痛感,手术伤口的疼痛出现加重患儿的焦虑。
2.4 提高患儿配合程度
在儿童手术患儿的护理中,根据学龄儿童的心理特点,要特别注意做好此类患儿的心理护理,稳定患儿心理行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其手术、麻醉的合作程度。2.5 减轻围手术期心理焦虑
据报道,有大于60%的儿童在术前及麻醉时非常焦虑,焦虑的产生与环境的改变直接相关。
2.6 有利于麻醉复苏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 10%~80% 。虽然躁动不安是短暂的,但却会带来严重危害,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增高等等, 从而增加出血的概率;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甚至手术失败;躁动时患儿有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或自伤[4]。樊林[5]等通过将认知干预运用到口腔治疗儿童七氟烷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作用研究中发现,术前有效的认知干预,对门诊学龄前患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起到了抑制作用。
2.7 融洽医患关系
目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缓解目前医患关系,沟通理解起桥梁作用, 通过围手术期实施心理于预,医患间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增进了患儿及其家属对医疗行为的了解,取得了患儿的信任,有利于改善了患儿的紧张焦虑抗拒手术治疗的心理,有如成人一样,清醒时理智对待医护人员给予的治疗保护措施,减少学龄儿童术后心理阴影的发生,得到患儿及家属认可,给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行为。
3 结果
对比两组手术患儿情况,学龄儿童心灵脆弱,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十分必要,对照组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调节患儿的心理状态,创造积极的情绪,减少抗拒和抵触,理智接受手术治疗,减轻麻醉和手术给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有效减轻学龄儿童术后对接受手术治疗的痛苦,同时减少手术心理阴影的发生。心理干预的方法繁多,不同的方法具备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方法应用于不同患儿效果也不全一样,因此,具体方法的选择因根据患儿的年龄、性别、心理状态、手术情况等进行个体化选择。
4 结论
学龄儿童身心发育尚不成熟, 耐受力差,尚无独立面对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儿童手术可能会对患儿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危害,易出现心理异常和应激反应,不仅仅对手术效果、麻醉诱导有影响,还会造成手术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患儿心理及行为异常,因此在手术前、麻醉前、术后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