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插画视觉形式中的情感表现
2018-01-29陈光龙南京晓庄学院
◆陈光龙(南京晓庄学院)
插画一词源于拉丁文illustraio,意为“照亮”,指插画可以将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变得更加清晰,把被阐释的文字内容进行视觉化的呈现,把文字思想转化为可视的形象。插画在我国一般也被称为插图,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插画是指插附在图书出版物中的图画,用插页的方式印在正文中,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或纯粹艺术欣赏的效果。鲁迅先生认为:“书籍的插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
儿童插画作为插画艺术的一种视觉形式,一般指为儿童读物而创作的插画,它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认识世界的有效介质,以“儿童为本”的创作理念进行插画创作,通过视觉形式的审美表现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直截了当地传达客观世界的有效信息,激发儿童的审美情趣。鲁迅先生关于插画对于儿童的作用曾这样说:“记得19世纪末,绘图的《聊斋志异》出版,许多人都买来看,非常高兴的。而且有些孩子,还因为图画,才去看文章,所以我以为插图不但有趣,且亦有益。”希腊插画家瓦西里斯·帕查鲁哈也曾说:“一本故事书,孩子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书中的插图,所以图画会给孩子更多的信息。虽然插画看起来线条很简单,但是表达的意思和文字一样。”由此可见,插画对于调动儿童的认知积极性和其懵懂的审美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儿童插画的视觉形式主要是通过造型和色彩等艺术语言来完成的。儿童插画在创作之初就要求我们从儿童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感出发,这些绘画形象的造型和色彩等视觉形式通过创意表达来传达情感,使儿童在短暂的视觉体验后能够感受到插画所蕴含的情感,进而被吸引。儿童在认知的初级阶段,在语言和文字等方面的认知是具有局限性的,无法完成与成人的有效沟通和信息传达,而插画将语言文字的思想和观点通过形象化的绘画形式来表现,这种视觉形式通过儿童的情感体验呈现出儿童的视觉感知,激发出儿童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艺术美感是人类共同的高级情感,儿童插画所传达的艺术美感使他们内心产生强烈的情感变化,勾勒出一幅幅视觉的童话世界,这也是他们对世界的重要认知方式,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一、儿童插画中造型的情感表现
克莱夫·贝尔指出:“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儿童插画的造型通过色彩与线条以夸张、简洁的表现方式组成了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激起了儿童的审美情感。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是一般处于二维平面空间的知觉心理特征,儿童在观看插画作品时,将画面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感知,在对世界认知过程中形成的视觉符号帮助其思考,因此,在进行儿童插画创作时需要按照其二维平面的认知特点来提炼造型。夸张的造型手法在这里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形象的特征,单纯而直观地揭示出对象的本质,使儿童得到强烈而鲜明的印象,对他们在认知世界过程中产生的好奇而充满幻想的情感得到满足和认同。其次,拟人化的造型手法在儿童插画表现中也是一个重要的造型方式,在插画形象造型中通过拟人的情景来表现,对动物、植物以及其他非生物进行观念和概念上的拟人化表现,这符合儿童的心理发育和认知的规律,这种造型方式使画面充满生命力和温馨感,可以触发儿童的生命初期情感。对儿童来说,还有一种造型手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那就是想象性的造型手法。儿童的记忆特点是处于形象记忆、机械性记忆和无意记忆为主,抽象记忆和有意记忆开始萌芽的阶段,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时间、空间的概念模糊,对自然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模糊,成人眼里的不合理在他们看来都是合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儿童插画创作时造型手法要更具想象力,激发出他们的丰富情感和天真童趣。
从造型语言的角度来说,儿童插画中平面、夸张、拟人化以及富想象力的造型方式相对于正常的形象更符合儿童的认知效果。在儿童插画的视觉形式中,各种造型手法作为儿童插画的艺术语言,承载着儿童情感的审美表现和情感体验,儿童插画的情感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字表达所无法替代的,它以符合儿童审美的心理认知表达方式去传递情感,造型有力的儿童插画呈现出直观而简单的视觉感受,对儿童无疑是最直观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去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优秀的儿童插画可以通过作品中积极的情感因素来影响儿童健康的审美心理。
二、儿童插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色彩是儿童插画中的重要元素。马克思认为:“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本身就是具有情感特征的,如蓝色给我们冷静凉爽的体验,红色给我们热情奔放的感受。在儿童插画中,我们需要放大这些色彩的情感特征。色彩给我们的感受是视觉体验过程中富有张力的一种情绪,儿童对于色彩的反应是直接而强烈的,他们通过画面的色彩展开联想、记忆,解读形象的象征意义。其所承载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最有效的,色彩是其情感表现的重要载体,赋予色彩一份审美情感与审美想象,让色彩感情真切地展现在儿童面前,使色彩与儿童之间相互传递着信息,成为联系的视觉符号。儿童的生活简单且情感单纯,对图形、色彩的形象接受能力远胜于抽象的文字。色彩情感的表现需要简单而直接,在图像的表现上需要概括简练。从儿童视觉心理的角度来说,儿童插画的图像色彩可以诱发他们对世界的某种体验情感,产生共鸣的情感诉求。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观察物体或图像时,视觉的第一印象就是对色彩的感受。人类在原始时期就有着对色彩的本能感受,通过色彩表现出情感本质,这是出于一种生命的本能认知,儿童对插画的色彩认知正是这样一种本能感知。儿童的视觉认知与心理感知接近于人类初期的色彩情感的本质表达。因此,在儿童插画中,色彩的审美运用是其情感表现的基本介质,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段,用色彩所表达的插画形象带有明显的象征性特征,使他们从画面的表象进入另一个想象的世界,完成审美想象与体验。
儿童插画的色彩运用一般通过色彩对比、色彩节奏、色彩均衡等手段来实现色彩的表现,形成色彩的真正动力。不同的人群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儿童的色彩喜好不同于成人,通过夸张而强烈的色彩对比使得图像与现实的差异清晰可辨,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再模糊。用色彩描述文字内容,表达文化内涵、思想情绪和其他信息,使得儿童对色彩的生理反应影响到心理,从而促使他们达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效果。
结语
插画发展到当代,其内涵已经变得非常宽泛,不仅出现在传统的图书出版物,还出现于平面广告和电子媒体、影视海报和商品包装中,插画已经成为视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插画作为儿童图书设计的一种重要的视觉表现形式,因其形象的直观性、趣味性及本身的艺术感染力,在图书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插画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儿童插画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这种生动活泼、造型简约、色彩强烈的视觉形式契合了儿童的心理认知,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接受力。优秀的儿童插画作品承载着造型与色彩的本质性情感特征,唤起他们在成长初期的情感经历,产生了视觉共鸣与情感共振。儿童插画是与儿童沟通的最直接的一种“视觉语言”,在儿童读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增加了文字内容的视觉想象,帮助儿童了解和认识世界,起到对儿童进行人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独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