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湖绿洲古阳关

2018-01-29吴济夫

养生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烽燧玉门关阳关

◎吴济夫

古代送别诗千古名篇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渭城曲》写得婉约动人、情味无穷,令人忧伤与感慨。前不久赴敦煌,自然去了阳关。

阳关,位于敦煌西南70公里处。古时称南为阳,阳关即因地处玉门关以南而得名。西汉武帝为抗击匈奴,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据两关(阳关和玉门关)”,先后两次遣张骞出使西域,凿通了“丝绸之路”。从此,阳关成了通往西域及丝路南道的必经关隘和军事要塞。

龙头山下,砾石坡上,耸峙一座高大的烽火台——墩墩山烽燧。竖立在前面的“阳关古址”石碑上刻着:“墩墩山烽燧系汉代建筑……为古阳关侯望之地,故有‘阳关耳目’之称。”古时边关逢战事,白日举烽烟,夜里燃燧火,作耳目,传军情。这座烽燧用青砖、麦秸灌之以泥灰构筑,残高近5米,底长宽约8米,虽已苔痕斑驳,但气势犹存,从它傲然挺立两千多个春秋而不磨灭的形象中,足见阳关当年建筑之雄伟。

烽燧四周,栅栏围护。它虽然已成为历史陈迹,但确是古阳关血雨与繁荣的见证。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里时而是“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的争战戮杀情形,时而又是“塞路皆商贾,驼铃响无边”的商贸繁荣景象。站在阳关,北眺玉门,云山浩渺,大漠苍茫,离此不远筑有汉长城防线及座座烽火台。阳关、玉门关,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扼锁着丝路咽喉。正所谓“断匈奴之右臂,张汉家之肘腋”,使汉王朝由劣势转变为优势。昔日阳关也曾泪洒浸湿。“悲欢离合一杯酒,从此东西万里程”,西出阳关就意味着天各一方、生死莫测,即使铁石之人也会潸然泪下。苍凉中遥想阳关古道,车辚辚,马萧萧,商贾络绎,万国来朝,另是一番景象。汉唐以来,我国四大发明伴之瓷器、丝绸、茶叶、药材等远达西欧、北非,随着叮口当响的驼铃声,中国的古老文明在马背上走向世界;而西域诸国的棉花、西瓜、葡萄、大宛马以及佛教也传入华夏。历史证明,没有这些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就没有如此辉煌的华夏文明,也没有欧洲的崛起和世界的勃兴。阳关在东西方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交融汇聚、西传东渐方面,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阳关昔日的盛名和繁华早已成为历史,而古城和关隘也已荡然无存。据考查,烽燧南约五华里的“沙海”谷地,一条宽阔平坦的大路尚依稀可辨,确认这就是阳关古道。当地人称此为“古董滩”,并有“进了古董滩,两手不空还”之说,意即在古董滩随手可以捡到古代遗留之物。现今烽燧墩下新建了“阳关博物馆”,陈列着各种图片、文字资料和就地挖出的汉、唐遗物等。上世纪70年代又经文物普查,在古董滩以西十四道沙梁后新发现大片古建筑遗址,房屋基础排列整齐清晰,附近有宽厚的城堡墙基。专家们认定这里是当年阳关关城、关隘的遗址。遗址遗迹表明,古阳关一带的城市群有相当大的规模。如今,这里新建了阳关城门、仿古城墙及战车等。

阳关故址东面的南湖,上世纪60年代初还是一片漫漫沙滩,现已开发成绿洲,成为西北最大的葡萄基地。原来,这里是汉代叫做“寿昌海”的渥洼地,祁连山雪水流注,地下水涌出,修成水库。四周嫩草绿滩,天鹅、大雁栖息,骏马繁衍,成为孤烟大漠中的泛舟、垂钓、旅游景点,为古阳关增添了无限生机。

今日阳关,不再是悲凄寂寞的荒凉景象,西出阳关也将永无后虞。盛名于世的古阳关是我们祖先的杰作,在今人手里会变得更美、更壮丽!

猜你喜欢

烽燧玉门关阳关
前面就是阳关
新疆昌吉州境内烽燧遗址病害特征及成因
遥望阳关
古人如何戍边
考古发现还原唐朝士兵戍边生活
甘肃敦煌“玉门关诗词周”部分诗友合影
用乡愁敲打城门
阳关:虚实印象
凉州词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