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
2018-01-29刘宇胡君
刘宇 胡君
结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时会发生肝转移,发病率及致死率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医学上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要尽早发现,才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对此,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么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特征如何及肝内分布规律情况始终是医学研究人员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1-3]。对此,我院通过对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8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常规三期增强CT检查,有很大的价值发现,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8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67例男性,31例女性,最小年龄是16岁,最大年龄是77岁,平均年龄是(52.3±10.9)岁。除肝转移外全身多处转移者除外,原发病灶发现时间和发现转移灶距离最短为1年,最长为12年,平均时间是(2.05±0.6)年。
1.2 方法
9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常规三期增强CT检查,准备充分后,取患者仰卧位,开始常规轴位平扫,将4.0 nl/s总剂量为90 ml的对比剂碘海醇注入患者左肘正中静脉团,开始动态三期增强扫描。从膈顶向盆底方向扫描,电压参数值设置为120 kV,电流参数值设置为250 mAs,其中扫描的层厚设置为5 mm,扫描的视野不小于14 cm,不大于16 cm。注射对比剂后,动脉期进行30 s、静脉期进行60 s,平衡期进行120 s的全肝扫描。挑选一位医师分析第一次发现肝转移灶图像,并记录肝转移瘤的数目、位置、影像学特征,也记录肠系膜下静脉汇入门静脉具体的解剖位置。肝脏的左右叶依据下腔静脉左缘到胆囊窝中点正中裂进行划分。分析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分布情况、肠系膜下静脉解剖位置、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分布
35例位于右侧,其中5例盲肠癌,23例升结肠癌,7例横结肠癌。6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结直肠癌原发病灶位于左侧,其中9例降结肠,33例乙状结肠癌,21例直肠癌。
2.2 肠系膜下静脉解剖位置
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27例患者的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32例患者的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5例患者的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
2.3 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
共发现396个转移病灶,其中19例出现了肝内单发转移病灶,占19.39%,79例出现了多发转移病灶,占80.61%。经CT平扫发现了330个低密度灶,12个等密度灶,54个高密度灶,有清晰的边缘。CT增强后,其中动脉期瘤体没有强化变化。有231个边缘环形强化灶,占58.33%,123个结节状强化灶,占31.06%,42个病灶内不规则强化图像,占10.61%。静脉期是检出病灶最多的时相,共检出373个,检出率为94.19%。经CT诊断,364个为正确病灶,正确检出率为91.91%。
2.4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
原发病灶有35例位于右侧,63例原发病灶位于左侧,左侧结肠中有272个肝内转移灶数,其中左叶有127个,占46.69%,右叶有145个,占53.31%。右侧有124个肝内转移灶数,其中左叶有37个,占29.84%,右叶有87个,占70.16%。对比分析左右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数,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35,P<0.05)。
3 讨论
肿瘤的筛查多采用螺旋CT常规扫描,临床上检测1 cm以内的病灶能力不高,和共振成像比起,敏感性不高,但是螺旋CT常规扫描可以快速获取患者腹腔、胸腔及盆腔影像学资料,诊断成本低。结肠癌侵犯病灶周围的血管,一旦癌细胞入肝,就会引起门静脉和肝动脉对肝脏双重供血,有丰富的营养,癌细胞生长环境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经CT平扫,可以分析出肠癌肝转移病灶不同密度的病灶,也有非常清楚的病灶边界[4-6]。经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进一步分析出边缘环形和结节性强化灶等[7]。医学上认为,结节性病灶有多重表现形式,一些典型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一旦经过CT增强扫描,就可以初步诊断出该疾病,对于复杂的疾病,需要联系实际的病史进一步确认[8]。在CT动态三期增强扫描过程中,有学者认为门静脉肝转移瘤有极高的检出率,结肠癌肝转移瘤多为少血供,在肝实质增强时,也就很容易检出相对低密度影的病灶[9-10]。
我院通过对9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动态CT增强扫描,研究中发现原发病灶有35例位于右侧,其中5例盲肠癌,23例升结肠癌,7例横结肠癌。27例患者的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32例患者的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5例患者的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静脉期是检出病灶最多的时相,检出率为94.19%。经CT诊断,364个为正确病灶,正确检出率为91.91%。因此,结直肠癌肝转移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明显,肝内转移瘤分布和原发病灶位置有规律可言,掌握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检出率。这一研究结果和相关文献[11-12]报道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肝转移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明显,肝内转移瘤分布和原发病灶位置有规律可言,掌握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检出率。
[1] 张小龙,王文平,黄备建,等.结直肠癌肝转移灶超声造影与CT影像表现的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1):77-80.
[2] 付蔷,徐文贵,于筱舟,等.早期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7,23(1):38-40.
[3] 刘婷,腾飞,王冠,等.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CT动态增强强化特点及病灶分布规律[J].放射学实践,2016,31(5):407-410.
[4] 曹广华,李亦丞.影像学检查对结直肠癌诊断的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7,7(32):100.
[5] 彭丽君,柳峻峰,李巍,等.CT与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6):69-71,84.
[6] 冯琴,李琼,胡瑶,等.小结直肠癌肝转移:能谱CT碘定量量化增强特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15):2421-2428.
[7] 刘婷,腾飞,王冠,等.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CT动态增强强化特点及病灶分布规律[J].放射学实践,2016,31(5):407-410.
[8] 陆安清,李卡,蒋理立.PET/CT在诊断结直肠癌复发和转移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9(7):790-792.
[9] 刘荣.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腔镜/机器人同期联合切除技术指南(2017修订)[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3):494-497.
[10] 姜海涛,张彦梅,范璐.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1):125-126.
[11] 胡飞翔,胡婷丹,童彤,等.基于CT图像纹理分析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治疗后疗效的价值[J].肿瘤影像学,2017,26(2):106-113.
[12] 邱大胜.结直肠癌肝转移影像诊断策略[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6,5(5):38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