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受教育的心理需求分析
——基于吉林省某乡村的调查

2018-01-29孟凡华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学历程度

孟凡华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此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等,都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具体部署,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着力点。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底,我国农村常住人口为57661万人,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1],农村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1.48%。即使到21世纪中叶,城镇化率提高到70%左右,我国农村人口的数量也是相当庞大的。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受教育的心理需求。

一、相关问题界定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推出的一项国家战略,于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并得到深入推进。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2]。

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延伸农业产业链,培育农村新型业态,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一个关键因素:提高农民素质。强化乡村人才的支撑作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等,这些举措中,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农民的教育需求是否得到有效满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受教育的心理需求,可以更好的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上和安全上的需要是低层次的,而其余三种需要是高层次的,是心理层面的需要。基本心理需求作为人们内心需求和欲望的代表,如果被满足,将带来愉悦和幸福感,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同样,基本心理需求也会影响人的行为,当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满意度就会提升[3]。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地处东北平原,这里土地贫乏,人口密集。本文将研究对象选定为长岭县所属的一个自然村,这个村有居民200多户,其中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2018年5月,笔者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这个村居民受教育的心理需求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68份,剔除题目回答不完整等无效问卷,余下有效问卷112份。另外,还与11位村民进行了0.5至1.5小时不等的访谈,其中重点访谈了三位有代表性的村民:访谈对象甲,男性,24岁,高中学历,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退伍后回到农村,立志扎根农村,希望在农村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有所作为;访谈对象乙,男,40岁,初中学历,村里的种粮大户,新型农村合作社的负责人;访谈对象丙,男,58岁,小学学历,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一直以种田为主业。本文以调查及访谈结果为研究对象,只是揭示出一定的现象,并不具有普及性。

二、我国农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总体来看,在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文化素质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在社会上的生存与发展、职业与就业方面,处于一定的劣势。

(一)农民初始教育不足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农村总人口数为5879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2.5%[4]。2016年我国劳动力中绝大部分接受正式教育的程度以中等教育为主,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02年[5]。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劳动力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差距明显,接受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偏低。就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状况而言,2012年,每百人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为5.30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为26.07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为53.03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为10.01人,中专文化程度的为2.66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为2.93人[6]。也就是说,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明显偏低,大部分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近八成,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比近三成,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比超过五成。而在本次调查中,也印证了这一点。经统计,收回的112份有效问卷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为46人,占比近50%。初中文化程度的为60人,占比超过50%,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1人,占比非常低。“有点能耐的都走了,不会呆在农村了,他们对城市生活非常向往”。一位56岁的受访村民表示。在他看来,驻村的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有文化、有抱负的年轻人大都走出了农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外出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3.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本地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7]。

(二)对农民的继续教育欠缺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继续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农村居民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生产、生活的能力,使其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或进城就业、创业。但在实际生活中,农村居民接受继续教育的比例并不高。《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过农业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2.9%,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接受农业技能培训的占9.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都参加过的占7.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本地农民工接受农业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0.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接受农业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5.5%,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8]。而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以农业生产和经营为主业的农民,接受继续教育的比例更低。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你是否参加过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这一问题,选择“从未参加过”的人数达到80人,占比超过60%。而在另一选项“你参加过几次培训”中,仅有5人选择了“参加过三次及以上”,占比不足5%。“我们村相对偏僻,人们的观念也比较落后,偶尔乡政府也会举办相应的培训,但是人们的热情并不高”。一位46岁的男性村民表示。

三、农民学习需求的取向

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学习需求总体来说并不强烈,但通过访谈,我们也发现,在学习型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他们的学习需求呈现上升趋势。而学习需求的取向受年龄、性别、学历程度的影响,各有侧重。

(一)不同年龄层次的学习需求取向

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对学习需求和学习内容显示出不同的要求。在“你想学习的内容”选项中,20~30岁的农民选择性较多,包括现代化的生产性技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网络销售等方面,31~40岁年龄段的农民多选择如何经营好现有土地,而40岁以上的农民则将主要选择目标定位在“如何种好田”这一选项上。在“学习目标”选项中,20~30岁的农民多选择“提高自己的能力”,可见其并不想一定扎根在农村,如有可能,他们还是希望能走出去,融入城市生活。而31~40岁年龄段的人多选择“实用农业技术”,希望经营好自己的土地。41岁以上的人则是“好好种田”。在访谈中,一位22岁的男性村民表示,“村里像我这么大年纪的很少了,我的同龄人很多都出去打工,其中一些人已经在城市安家落户。说实话,我有的时候也很羡慕他们,也想走出去,可是我家条件不允许,我的父母年纪大了,身体还不好,只有我一个孩子,我走了,他们身边没人照顾,我也不放心。”另一位32岁的女性村民也表示,“我也想出去打工,但是孩子在读小学,我必须在家照顾孩子”。

(二)不同性别的学习需求取向

性别对学习需求有较大的影响。在“是否愿意参加相关的农业生产相关培训”的选项中,男性选择“愿意”的比例远远大于女性,而女性选择“愿意”的比例不足20%。在选择“愿意”的比例中,大部分女性选择的是“美容美发、计算机培训”等方面。通过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女性将精力和时间主要放在选择婚配对象和建立家庭中,而不是继续学习。继续学习的,也不愿意学习农业相关技术,而是希望通过学习,来达到“离乡”的目的。“我的一个姐妹在城市里开美发店,已经三年了,我也希望能接受相应的培训,如果有可能,我也会到城市去谋生”。一位21岁的女性村民表示。而男性则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通过进一步学习来提高职业竞争力。在“愿意参加哪种形式的学习”的答题时,大多是选择通过技能培训机构,希望通过参加“职业资格证考证培训”来提高职业能力,男女性别没有差异。

(三)不同学历程度的农民学习心理需求

被调查者的学历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调查发现,不同学历层次的农村居民,在某些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居民,在“你想学习的内容”方面,将关注点放在“美容、美发”等技能培训方面,而高中和大专学历的居民,则将关注点放在“创业知识”“管理类知识”等选项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历较高的农村居民目光较为长远,希望能得到长期发展的机会,而学历较低的农村居民则着眼于当下,希望接受单一的技能培训。“我也没有多高的学历,如果学习一门可以安身立命的技术,对我来说就够了”。一位初中学历的农村青年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另一位退伍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高中学历的受访者则强调,“我希望学习管理知识,我想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我想在农村开创出自己的事业。”

四、农民受教育的心理需求分析

调查中也发现,虽然农村居民初始教育不足,继续教育欠缺,但部分居民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渴望接受教育。通过调查及访谈,我们发现,农民受教育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自身成长的需求

24岁的访谈对象甲是典型的代表,立志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他的主营业务是种植和养殖,随着事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他意识到自身学习能力与知识积累的差异,开始注重相关的学习。在访谈中,对于受教育的心理需求,他首先强调的是“自身成长的需要”。他说,“我没有高等教育的学历,只有高中毕业的水平,在开拓自己事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知识的贫乏,新型农机具的使用,种植技术的改进与提高,雇用的人员如何管理,等等,让我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迫切的需要接受再教育。如何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有哪些新型技术?等等,这些是我迫切需要掌握的。”在访谈的过程中,甲一直在强调“自身成长”。从中,我们感受到他对教育需求的迫切。此外,访谈对象乙在接受访谈的过程中,也谈到对接受教育与培训的渴望。“我是一个种粮大户,种植虽然说是靠天吃饭,但种什么,如何种,也是一个需要技巧的问题。我与土地打了20多年的交道,原来真的是随大流,别人种什么我就种什么,结果就是市场的供大于求,根本没有赚到钱。感谢党的好政策。加大对农村及农民的扶持力度,让我看到了光明的前途。我现在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也被村里指定为新型农民的代表,从自身成长来说,我也希望接受更多的教育培训。”

(二)竞争意识的提高

同时,在访谈中,对象甲和乙不约而同地谈到了“竞争”。在他们看来,接受教育,也是为了“竞争”。在他们的心中,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也在不断进步,如果不能更新知识,就会被社会所淘汰。“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到了农村的新变化,认识到了农村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进城务工的途径,开始留在农村,希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谋得一番出路,这种情况下,竞争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甲强调。“别人都在进步,而我也不能停止不前。在年龄上,我比不过20多岁的新青年,在知识上,我也没有他们高中以上的学历,所以,我常常意识到自身的危机,希望接受更多的教育,所以,乡里举办的各种教育培训,我场场不落,但是,我觉得还不够。”乙强调。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农村也在不断的发展,农民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教育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在调查与访谈的过程中,体现最明显特点的是:社会在发展,我们也不能落后。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们的自主意识不断提高,学习,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前,村里几年也没有走出一个大学生,而现在,每年都有几个大学生走出去。社会在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我的孩子明年就面临考大学的问题,他和我说,他想考农业大学,毕业后建设新农村。对于他的想法,我支持。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大有可为。”乙强调。而丙则表示,“我是快60岁的人了,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变化最有发言权。现在,我们也用上了自来水,马上我们村也要开始建设现代化的厕所,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对于教育,我也有自己的需求。前段时间我孙子给我一台智能手机,我也学会了使用微信,现在,我还想学习学习电脑,如果有相应的培训,我一定会参加”。访谈中,感触最深的就是,社会在发展,人们也在要求进步。

五、结语

长期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较慢,生产水平相对较低,致使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农村居民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导致其初始教育不足,继续教育欠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受教育的需求程度越来越强烈,这应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为满足农村居民的受教育需求,提出两方面建议:一是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培训力度。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对农村居民进行培训,但相对来说,力度仍然不足,建议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次数。二是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村居民进行教育培训。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农村居民的培训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进行网络培训,将培训分为不同的专题,供不同需求的农民选择。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学历程度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