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
2018-03-12黄景容
黄景容
一、对主要矛盾的认识
研究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首先应该准确理解主要矛盾的含义。何谓主要矛盾?毛泽东主席认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在起着领导的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1]。毛主席对主要矛盾的看法,至少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唯一性。许多矛盾之中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主要矛盾。二是主导性。对于非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主要矛盾具有主导的作用。三是阶段性。毛主席不仅明确地把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限定在“各个阶段中”,并且强调抓住主要矛盾阶段性特点的重要性:“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2]。《哲学辞典》认为:“主要矛盾是在许多矛盾中起主导、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主要矛盾的“主导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不仅“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而且“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云南师范大学郭和平教授认为,“主要矛盾是指在矛盾体系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上对矛盾体系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的矛盾”[4]。该观点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主要矛盾是阶段性矛盾;二是对矛盾体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归纳之,所谓主要矛盾,指存在于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不仅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也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的矛盾。
主要矛盾与基本矛盾的区别与联系见表1、表2。
二、职业教育主要矛盾的概念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面临一系列、动态性的复杂矛盾。这些矛盾总是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地影响着人才培养工作的进程和质量。对此,抓住职业教育的基本矛盾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是必要的,同时也是不够的。在妥善处理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处理好复杂的诸多矛盾中起主导、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只有二者兼顾并妥善处理,才能使职业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表1 主要矛盾与基本矛盾的区别
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特征是“职业”,与职业活动关系密切,是关于职业的教育。职业教育因职业活动而生,循职业活动而展。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看,人力资源市场来源于职业活动又以平台为形式,以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交流、调整、优化为内容深刻地展示和影响职业活动。因此,人力资源市场活动与职业教育关系密切。要准确认识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应当考察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关系。
(一)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作用
1.人力资源市场的构成
人力资源市场包括四大要素,即供、求、价、场。见表3。其中,最核心的是劳动力价值需求侧的用人单位与劳动力价值供给侧的两类主体——价值出卖主体和价值培养主体。他们不仅构成市场的核心主体,也是决定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是否健康有序的关键因素。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劳动力价值需求侧的核心主体是企业;劳动力价值供给侧的核心主体是技术技能人才及其培养主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主要有用人单位、职业院校(包括技工院校,下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三类。
表3 人力资源市场构成
2.培养主体的特点
用人单位、职业院校、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三者虽同属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但特点与目的各不相同。见表4。
表4 培养主体的特点与目的
从市场交易的角度看,三类主体之间,企业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侧,职业教育两类主体均属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侧。维系人力资源市场充满活力的供求关系主要在企业这一需求侧和以职业院校、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供给侧之间进行。
从职业教育主体培养的角度看,职业院校与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共同点是:培养而不自用。从职业教育服务对象的角度看,职业院校与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共同点是:服务企业——供给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从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作用角度看,职业院校与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发挥三个作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优化的调节器作用;实现国家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和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健康发展的支撑性作用。
3.职业教育培养主体的功能
职业院校与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两类培养主体都体现出一定的功能。
表5 职业院校与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功能
综上可知,职业院校与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两类培养主体对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作用大。二者比较,职业院校条件更好,实际贡献度更高,是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最大、层次最全、专业覆盖面最广、政府最放心的培养主体,对于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对职业教育的作用
明确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作用,对于认识和把握职业教育主要矛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这只是认识事物的一个方面,为全面认识人力资源市场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我们应该进一步探讨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对职业教育的意义。
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主要是企业的需求。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存在与发展。道理浅显:职业教育的“产品”——毕业生职业院校极少自用。谁用?主要是企业用。企业用多少和怎么用不由职业院校说了算,而由企业做主。在技术技能人才的接收和使用环节,职业教育要看企业的“脸色”行事。
回顾职业教育发展史,我们会明白,企业的“脸色”与院校的“脚步”之间存在着奇妙的关系:当社会进入某一经济发展阶段,企业“脸色”变化,对技术技能人才数量的需求增加,而职业院校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脚步”跟不上时,“技工荒”出现,职业院校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就得加快“脚步”——扩招学生或学员,扩大培养规模以适应企业的需求,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得以发展。
当社会进入又一经济发展阶段,企业“脸色”转变:因为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一方面要淘汰技能落后的劳动者;另一方面要新招拥有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劳动者。这时,职业院校的“脚步”又得跟上:调整专业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让学生学会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按企业的“脸色”办事,否则,职业院校的培养就落后于市场需求,毕业生难以就业,出现培养与使用“两张皮”现象。
当社会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新一波技术进步出现,企业“脸色”又会转变: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质量带来新的要求。职业院校又得调整“脚步”以求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企业“脸色”不同,对职业教育的“脚步”要求也不同。依据三个“不同”,可得出以下四个判断:第一,企业用人“脸色”决定职业教育的“脚步”;第二,人力资源市场与职业教育这两个不同领域因为“供求”事实存在,关系难以分割;第三,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的相互作用不对称,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源市场只有重要影响,人力资源市场对职业教育却具有决定性意义;第四,人力资源市场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综上,所谓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就是人力资源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之间的矛盾。简言之,就是技术技能人才供与求之间的矛盾。
三、职业教育主要矛盾的特点
唯一性、主导性、阶段性特点决定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职业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体现主导性、阶段性两个特点。
(一)主导性
职业教育是体现内外两个领域、包括多种矛盾状态的复杂事物。从外部角度看,存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矛盾,人力资源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不到位之间的矛盾,职业教育与政府管理之间的矛盾等;从内部角度看,存在学生学习收获需求与教师教学效果供给之间的矛盾,行政管理与教育教学之间的矛盾,学生素质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等。但是,与职业教育有关的矛盾无论多少,都可分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两类。这两类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人力资源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的矛盾有两个方面的主导作用:一是规定、影响职业教育领域各非主要矛盾运动方向和运动质量;二是规定、影响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凡是不配合其主导的非主要矛盾都在矛盾调处范围之内。矛盾调处若不到位,供与求这一主要矛盾就始终处在“失谐效应”状态。
明确主导性是职业教育主要矛盾的第一个特点,目的是强化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主导性。迄今为止,传统的办学制度仍根深蒂固地影响职业教育。表现之一是:学校无视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主张学校培养什么人,市场就得接受什么人。市场倘不接受,学校也基本不管。表现之二是:在校企关系处理上,学校自视过高,居高临下对待企业。只有使市场在技术技能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按照企业用人的“脸色”迈开学校培养的“脚步”,职业教育才能彻底解决培养与使用“两张皮”的问题。
(二)阶段性
阶段性之所以能够成为职业教育主要矛盾的第二个特点,是因为职业教育矛盾体系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随阶段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教与学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矛盾可以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而作为职业教育主要矛盾的供与求矛盾却没有这样的能耐。它只是教与学这一职业教育基本矛盾发展过程中某个阶段的产物。当供与求二者之间的矛盾处于不相适应的阶段时,供与求矛盾上升为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经过调处,供与求二者之间的矛盾如果进入相适应的阶段,那么,供与求矛盾可能依然存在,但会由主要矛盾转化为非主要矛盾,原先的某个非主要矛盾可能转化为新的阶段里的主要矛盾。
2017年12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5]。这说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之间的矛盾正处在激烈冲突时期,冲突的焦点集中在“结构、质量、水平”三个方面的不到位、不充分、不均衡。为此,解决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存在的“结构、质量、水平”三个方面问题便是职业教育供与求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这个“牛鼻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调处供与求矛盾,使之尽早进入相适应的阶段便成为当务之急。
四、职业教育主要矛盾的运动方式
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主体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主体形成矛盾及运动的方式可分为五种。
一是供不应求方式。特征是: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不能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供不应求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主体在供给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供与求双方矛盾冲突尖锐,“失谐效应”明显。
二是供近应求方式。特征是: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基本满足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供与求矛盾双方的运动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处于接近相适应阶段。这是供与求双方共同努力,主要是供给方艰苦努力的结果,可谓接近理想的状态。
三是供求平衡方式。特征是:技术技能人才供求平衡。供与求矛盾双方的运动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处于相适应阶段。“谐振效应”明显。供与求双方关系和效应达到理想状态。
四是供过于求方式。特征是: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大于需求。供过于求原因有两种:一是经济衰退,工商业萧条时期。这种时期内,技能培养主体的培养对象多数毕业即失业,技能出卖主体“有价无市”;二是经济正常发展,技能培养主体——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规模过度扩张,导致毕业生或受训人员数量过大。无论哪一种情况发生,两类技能培养主体的调整都很必要。
五是供不适用方式。特征是:供给的技术技能人才用人单位认为不管用。供不适用主要是指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质量不达标,名不副实。
五类之中,最理想的是第二种方式:供近应求。最可怕的是第五种形态:供不适用,属于浪费性培养。如果是政府办的职业院校毕业生供不适用,就是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最需要努力保持的是第三种方式:供求平衡,很美好但长期保持却不现实。路线正确,条件具备,方法得当,努力保持“供近应求”的形态最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