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理论舆情热点问题的形成机理及其引导

2018-01-29夏娟娟范亚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热点舆情

夏娟娟,范亚晋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高校是生产理论、传播思想、传承文化的地方,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既生产思想又消费思想,既生产舆论又消费舆论,既生产理论又消费理论,既生产文化又消费文化。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处于各种思想理论、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和集中地。社会上一旦有“风吹草动”,必然先光顾高校。大学生天然就与新思想、理论和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由他们的特征所决定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强,对于多元多变多样的理论、思潮分辨不清、甄别不透,易于成为错误理论、思潮的追随者、响应者和影响者。因此,正确引导新时代高校热点问题的理论舆情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论舆情的内涵

“舆情”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最早见于《旧唐书》,“朕采于群议,询彼舆情,有冀小康,遂登大用……”那么何为舆情呢?王来华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丁柏铨将其定义为,“舆情即民意情况,涉及公众对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的公开意见(外露的部分)或情绪反应(既可能外露又可能不外露的部分)。”张元龙指出:“舆情是社会民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事项)或自己关心的特定事件所持有的群体性情绪、意愿、态度、意见和要求的总和及其表现。”简言之,舆情是指民众对与之相关或感兴趣的公共事务所持有的情绪、态度和要求的总和。舆情主要由主体(社会公众)、客体(热点事件)、本体(情绪、态度、要求和意见)组成。

具体到理论舆情,可以这样说,理论舆情是舆情在理论范畴中的一种表征。对于理论舆情,可以理解为以学生为核心的舆情主体对以思想理论、社会思潮为主的公共事件的舆情客体所持有的情绪、态度、意见和要求的总和及其表现。不置可否,作为高校理论舆情主体的青年学生因思维活跃、求新求异,对于其关注的理论舆情热点问题都可能引发其情绪、意愿、态度、意见和要求,并凭借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表达,这便是当前加强高校理论舆情引导的出发点。

二、高校理论舆情热点问题的形成机理

近年来,各种理论、观点和思潮在高校交流、交融、交锋,积极抢占高校这块舆论场地,一定程度上对青年学生思想、灵魂产生了影响。从形成过程看,理论舆情热点问题起始于大学生个体传播行为,经由周围人、媒体和“意见领袖”发声,实现广泛的群体动员。最后随着热点话题的聚合,推动了群体行为的发生。

(一)个体传播行为的发生是理论舆情热点问题形成的前提

青年学生天然就与社会思潮、思想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由青年学生的本性特征所决定的。他们求新求异、思想活跃,所以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不仅是各种思潮、思想理论传播的主力军,而且是忠实的追随者、响应者和影响者。因而各种理论舆情热点事件一经出现,就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青睐、追捧和传播。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青年学生找到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于是乎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热点事件第一时间转发和传播并大胆表达自己对于理论舆情热点事件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给传播热点事件“添砖加瓦”。可见,青年学生的传播行为作为最小粒度的构成部分,无疑为推动高校理论舆情热点问题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热点话题的聚合是理论舆情热点问题形成的条件

青年学生传播行为的发生是触发理论舆情热点事件的前提条件。但是,基于情绪、看法、意见和要求的表达的个体传播行为当与同辈群体的某些情感因素或评价因素、价值因素之间趋于一致时,易于达成对该话题的聚合。同时,新闻媒体、“意见领袖”等对这一热点事件发表的报道和评论影响着理论舆情热点事件的演进。不可否认的是,新闻媒体、“意见领袖”能够快速捕捉公众舆论的G点,进而形成舆论导向。基于“情感共鸣”和“舆论包装”的理论舆情热点事件能够在新闻媒体和“意见领袖”的影响作用下吸引更多青年学生群体参与其中,经由媒体舆论的渲染,持续聚焦热点事件,从而获得广泛的舆论动员动力,触发理论舆情热点问题的形成。

(三)群体行为的达成是理论舆情热点问题形成的基石

随着热点话题的聚合,渐渐地会演变成一种现实关照。一般来说,引起青年学生关注的理论舆情热点事件并不必然转化为行为。然而,当学生们认识到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不足以表达自身的意见和需要时,青年学生们就会试图联合周围与之有着相同评价因素和情感因素的人,达成现实关联行动的群体行为。比如在雷洋案中,一些高校师生利用微信、知乎、知识社区和网络电台等新传播渠道,在网上发起“声援人大校友签名”活动,形成了校级联合合谋之势。可见,群体行为的达成是理论舆情热点问题发生的基石。不可否认,舆论引发的群体行为中存在着很多盲目跟风的人,他们起着“火上浇油”的效果,甚至于推动了事件的蔓延。正是基于青年学生的线上、线下“奔走呐喊”,奠定了高校理论舆情热点问题形成的基石。

三、高校理论舆情热点问题的引导

对于高校理论舆情热点问题的情绪、态度、意见和要求,不仅反映了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关乎高校的稳定发展。对于理论舆情热点的变化,高校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理论舆论进行把控和引导,积极营造一个健康的校园舆论氛围。

(一)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理论舆情

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理论舆情热点问题中的主动和主导地位,这不仅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根本标尺,还是确保高校良性发展的根本要求。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主渠道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理论舆情的要求。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主动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全覆盖,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第一时间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做到入学生的脑和心,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激发前行,提供充沛动力。最终才能抢占高校理论这一“文化场”和话语权。

(二)强化对媒体治理和监管

当今社会的大众传媒集新闻性、商业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没有差别地向全社会的各类成员传递信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必然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吸引受众,无限地追求扩大收视率和发行量,结果导致了娱乐性和商业性冲击教育性。可见,强化媒体的治理显得尤为必要。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由此可见,强化对高校理论舆情的治理须管好阵地,管好导向。互联网可管可控,因此要净化网络空间,坚持正面的舆论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让健康向上的好声音占据校园这一阵地,让灰暗颓废的负面声音受到冲击。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高校理论舆论热点的引导能力。

(三)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舆情环境

不可否认的是,环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尤其在当下社会,多种多样的教育信息蕴含在文化环境、媒介环境、校园环境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里。高校作为新思想、新理论、新信息的集中地,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显得十分必要。马克思曾指出:“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可见,环境的好与坏、良性与恶性、积极与消极,是关乎学生的素养和人格的。因此,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在引导理论舆情方面不可或缺。营造积极健康的舆情环境,一方面要发挥榜样的力量。榜样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特别是对正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青年学生具有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吸引力。比如,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魅力和作用,使他们的事迹潜移默化地在校园内传播,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还要强化“舆论领袖”的作用,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校园“舆论领袖”,利用其比较强的感召力,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舆论引导效果。

(四)建立高校理论舆情的正确引导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生产理论、传播思想的集中地,也是意识形态的前沿地。可见,做好新时代高校理论舆情要牢牢把握舆情的正确引导机制也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在面对理论舆情引导工作时,应着力提升理论舆情引导能力,积极主动地构建正确长效的舆情监督和反应机制,及时占据着高校理论舆情引导这一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唯有此,才能有效降低理论舆论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媒体、校园BBS、校园官网等多种途径,及时发布正确且有效的舆论信息,使其满足学生的知情权,消除不确定性,防止以讹传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另一方面,还可以尽力为各方架起交流、沟通的桥梁,为不同思想、理论、观点、思潮的交流交融提供平台,最终达到正确长效地引导高校理论舆情的目的。

[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3]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丁柏铨.略论舆情——兼及它与舆论、新闻的关系[J].新闻记者,2007(6):8-11.

[5]桑华.高校舆情研究探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17(4):26-28.

[6]王磊,王婷.新时期大学生重点舆情及快速干预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31(9):83-87.

[7]张元龙.关于“舆情”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J].浙江学刊,2009(3):182-184.

[8]周礼春.近年来我国舆情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5):5-7.

[9]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10]叶国平.舆情内涵发展演变探析[J].理论与现代化, 2013(4):42-47.

[11]纪诗奇.复杂网络环境下舆情演化机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

[12]刘振 ,刘毅.高校教育舆情研究论略:热点、问题与展望[J].理论与现代化,2014(2):87-91.

[13]祝念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5):19-27.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热点舆情
热点
2020年高考“空间位置关系”热点问题聚焦
空间几何体中的热点问题聚焦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热点
2009年地理备考应关注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