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类文章的有效教学策略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2018-01-29福建省厦门市金尚小学黄春玲
福建省厦门市金尚小学 黄春玲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关键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也已经成为语文界的共识。如何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变“教课文”为“教语文”,践行核心素养呢?《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它承载着哪些学习资源,应指向哪些核心素养,达成哪些目标?接下来我将从文本特点、学段要求、文本资源、教学目标和教学推进五个维度进行阐述。
一、文本特点
《乡下人家》是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的第一篇课文,它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这一组教材,首先着眼于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体验洋溢着泥土芳香的乡村生活,并产生向往之情;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景物描绘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朴实、生动而且凝练的语言来呈现乡村美景和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
读到课题,眼前就会不由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清新、质朴亲切的农家画面。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跟随文章的表述,不断丰富脑海中的生动画面。教学难点是从普通的画面、平凡的事物中体会到乡村生活的质朴和美好,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二、学段要求
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遵循课标的要求,联系学生的原有的学习经验的基础。边读边想象,透过语言文字情感体验是写景课文的一个有效的策略。由于小学生的阅历有限,视野不开阔,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对写景文章的阅读与理解存在不小的难度,对这类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加强情感的体验。
因此,把“想画面,取个名、写句段”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三、文本资源
1.知识资源
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阅读资源
(1)写法有特点: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的叙述顺序;采用对比拟人的手法。
(2)语言有特色: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
3.育人资源
通过朗读课文,充分发挥想象,感受乡下人家的田园美景、诗情画意、朴实美好,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教学目标
1.掌握基础知识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好句。
2.阅读能力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观察作者如何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密切相关的景与物来抒发情感,掌握类似的表达方法。
(2)边读边想象画面,给画面取名字。
(3)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如何切入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描写乡村生活。
(4)模仿课文,学习写句段。
3.情感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发挥想象,深切感受乡下人家的诗情画意,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跟随文章的叙事顺序,不断生成一幅幅生动美好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清楚课文的叙述顺序,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中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学习并掌握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推进
(一)创设情境,指向审美与创造
1.上课伊始,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唤起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情境。
2.感情朗读,体悟言语之美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言优美清新,朗读时要注意突出美感。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的节奏,使学生在朗读中获得直观的审美熏陶。
(二)圈景物,想画面,取个名,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
以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为例,圈出景物,并让学生想象画面,取个名。这一环节,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充分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获得真切的情感,让学生有所感悟。这不但促进了文本理解的升华,也让学生在想象中获得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三)拓展迁移,写句段,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
1.把学习第二自然段中的方法“圈景物、想画面、取个名”的方法进行迁移,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别给一、三、四、五、六段取名。根据课文内容,可以用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来取个名,每种景物的名字尽量字数相同,这个环节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2.首先出示课文片段,让学生观察,自行发现作家用了一种共同的写法
是“先写景物所处的位置,再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接着让学生回忆乡下生活的景物,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仿写句段。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的思维、情感、审美等元素都调动起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写景类文章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感情朗读、圈景物、想画面、取个名、写句段等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分享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