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8-01-29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11期
关键词:杏林德育课文

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 曹 阳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道合一”“文以载道”的传统。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一、充分挖掘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的教材大多文质兼美,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文学形式的课文也向小学生传递不同的德育信息。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跨越百年的美丽》《詹天佑》等名人故事,展现了名人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质;《梅花魂》《圆明园的毁灭》等课文彰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生命 生命》《落花生》等文章侧重了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有生动有趣又能讲述道理的童话寓言,如《小鹿的玫瑰花》《小熊住山洞》等;有启迪智慧、鼓励探索的科普短文,如《最大的“书”》《月球之谜》等;有赞美大自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散文游记《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伯牙绝弦》等……这些课文中,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比比皆是,内容丰富多彩,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同时也蕴含着浓郁的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抓住各类课文的特点,找准这些教材内容与德育的切入点,使二者合二为一,就能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在品词析句中进行德育渗透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德育意图总是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抓住揭示课文思想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句子或段落,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教学《搭石》中“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一句时,我抓住一个“踏”字,先让学生理解字的意思,再提问:“这是怎样的踏?”接着引导学生感悟:“这是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这样的踏,踏出了——善良,踏出了——责任心,踏出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一个“踏”字的理解和感悟,令人不由地感叹课文中人物的心灵之美,德育无声地渗透在其中。

又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教学时我抓住关键词“中华不振”,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跟着少年周恩来去亲耳听到“中华不振”,亲眼目睹“中华不振”:伯父无奈的叹息,需要“闯”才能进入的租界,得意洋洋的洋人,衣衫褴褛的妇女,训斥受害者的巡警,紧握拳头的围观者……这些关键词句让学生想周恩来所想,思周恩来所思,深刻体会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让他们的思想在这里受到冲击,也不由自主地去思考我们为何而读书。这样潜移默化的爱国教育才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可以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是课文感情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声情并茂、入情入境地朗读,可以使他们在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德育的渗透。比如教学《七律·长征》时,我指导学生在激昂的音乐中,用高昂的语调、略快的节奏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诵读时想象长征艰险、壮观的场面。学生在这样的诵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诗中恢弘的气势、昂扬激越的情感的感染,感受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身为中国人的民族情怀,国之大爱也会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慢慢发芽长大!

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语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需要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育。比如,在教学《清澈的湖水》时,我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生活,谈谈对小洁和扔香蕉皮的小孩行为的看法,让学生体会到小洁是个懂得“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孩子,并结合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珍惜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美景,做一个会欣赏美的孩子。

五、拓展课外资料进行德育渗透

有些课文的内容比较抽象或者距离我们这个时代比较遥远,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这时候,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的资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只有学懂课文,德育的渗透才有效。

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一文,讲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学生很难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和倾听心跳这三个小事例联想到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更难以联想到作者表达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于是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去思考:“飞蛾、瓜苗如此弱小而短暂的生命却让我震惊,习以为常的心跳却让我震撼,这是为什么?”然后我介绍了杏林子的相关资料:“她十二岁的时候,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头也不能随意的转动,就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五十年。”又配乐诵读了杏林子写的自己的亲身经历:“地震有五级之分,我的病痛也有五级之分,小痛,中痛,大痛,剧痛和狂痛……”

然后,我提问:“这样的分分秒秒经受着痛苦的杏林子,这样一度想要放弃生命的杏林子,看到飞蛾、瓜苗和心跳这样鲜活的生命时会想些什么?”在这样震撼人心的资料的冲击下,学生自然地开始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在学生有所感悟之后,我又补充了杏林子的成就,看到杏林子那一个个常人都难以企及的成就时,课文所要表达的对生命的思考,便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灵里。

接下来的拓展环节,我又补充了由课文改编的诗歌跟学生一起朗读,再补充了海伦·凯勒、张海迪等人的事迹。这些资料进一步升华了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学生深有感触,纷纷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感言。

这些课外资料的拓展,深刻地感染了学生,达到了德育的目的,取得了教师讲解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切实把握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切入点,采用多种方法,灵活自然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让德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童心,达到语文课“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杏林德育课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背课文的小偷
杏林组曲·蜀医经
杏林组曲·天使赞
杏林组曲·学子赋
杏林组曲·寻原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