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四儿沟门金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2018-01-29王乃伟
王乃伟
(甘肃省西和县中宝矿业有限公司,甘肃 西和 742100)
1 成矿地质背景
四儿沟门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褶皱系西秦岭海西褶皱带东段,西秦岭山区是我国东西南北走向构造交汇和地球物理场的变化带。该区断层褶皱复杂,岩浆侵入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较为有利[1]。
1.1 地层
该区外围地层主要为古生代泥盆系、新第三系、第四纪和少量中生代三叠系。古生代泥盆系由浅海-滨海陆架相和一套浅变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主要岩性特征为变砂岩、变淤泥和千枚岩。古生代泥盆系可分为下乌家山组、中奈洲组、西汉河组和上东山组。
1.2 构造
西部成矿场成矿过程的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异受同生断层的控制,该同生断层位于漫江洛断裂和东黄株关断裂之间。在两断裂所含的菱形断块中,泥盆纪地层广泛发育,由于中国西部、印支期和燕山期的构造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褶皱和断层。锡尔沟门金矿床位于仁土山-江洛断裂与东河-黄株关断裂之间。
1.3 岩浆岩
该地区主要发育海西-印支期小的中酸性岩体,主要包括后家村海西花岗岩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大山(王家大庄)花岗岩体。
1.4 变质作用
该区地层变质程度很浅。大致呈东西向展布,由南至北共圈出四个金异常带:槐树沟门-三华咀金异常带、元滩子-三洋坝-小沟里金异常带、四儿沟门-歇台寺-安家岔金异常带、洞沟里-草关-画眉山金异常带。
2 矿区地质
硅若门金矿床位于硅若门-小齿沟金矿成矿带西段,距韶关花岗岩闪长岩体南侧2公里。
(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中统西汉水组、上统洞山组和第四系。
(2)构造。矿区断裂构造发育。F1断裂东端与草关花岗闪长岩体相通,南西至元滩子区域出露长达9 km。F1断裂严格控制着本矿区1#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及展布等特征;F2断层为较晚形成的正断层,具有近东西走向和南向走向,控制了F2断裂,多期活动矿体。这是该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之一。F3、F4断裂均为F1的次级平行断裂。这些断裂均为含矿断裂。矿区F1断裂带南北两侧的岩层在大范围内基本一致,一般向北微倾,形成单斜,但局部岩层向南或向其他方向轻微倾斜。
(3)岩浆岩。矿床向北2KM为草关花岗闪长岩岩体,岩体为矿床成矿提供热源。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本区金矿体主要受层间断裂和切层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与围岩边界清晰,围岩为石英砂岩、粉质板岩或粉质灰岩。因此,该矿区矿体赋存具有明显的控裂特征。四儿沟门金矿床目前共圈定金矿体4条,分别受F1、F2、F3、F4断裂破碎带控制,产于四条断裂破碎带内及旁侧,4条矿体均沿断裂破碎带产出。形态呈脉状,沿走向的膨大及尖灭再现特征明显。1、3、4号矿带呈北东向;2号矿带呈近东西向。
3.2 矿石特征
四儿沟门金矿床岩矿石具有黄(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矿体内石英(网)脉广泛发育,主要金属矿物为褐铁矿,从矿石工业利用的角度看,将本区矿石划分为破碎带蚀变岩型。
矿石结构主要由自同构-半自同构颗粒结构和其它颗粒结构组成。矿石构造主要包括细脉构造、浸染构造、块状构造和粗岩构造[2]。
4 四儿沟门金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4.1 主矿体尖灭再现、分支复合现象明显
该矿床1#脉带1710、1670、1630中段0-12线矿化较强,而16线南穿主构造均不成矿,通过1710中段坑探及1630中段坑内钻探揭露东翼20-32线主矿体构造发育、矿化强、分布均匀。 此区域为该矿脉的又一资源富集区域。
4.2 主矿体西翼变陡、反倾,并分支成两条近平行矿体
经坑探工程勘探0线向西主构造变陡、反倾,该区域矿体矿化较强,倾向反倾。主矿体在1710中段5线向西分支为南北两条近平行矿体,两条矿体延伸到11线位置矿化仍然较强,品位及厚度变化系数较小。
4.3 主矿体上下盘支脉较发育
经勘探,1#主矿体上盘赋存多条呈雁列式排列的分支矿体,在1630-1710中段共探获9条,该类分支矿体矿化普遍较强,与主矿体呈“入”字型接触关系,一般在主矿体破碎程度较小的上盘位置较富集,该类矿体矿岩界限清晰,厚度在0.3m~2.0m之间,延伸在40m~60m之间,一般赋存于灰岩裂隙之中,同时主构造与次级构造交汇部位也是资源富集的重要区域。
受构造应力作用,主矿体下盘易形成与主矿体平行的赋存于次级构造中的层间矿体,该类矿体延伸及厚度往往不大,但矿化较强。经1750中段钻探揭露该中段8线、32线在主矿体下盘170m处仍赋存1-8#、1-9#矿体。
4.4 1710中段向深部石英脉发育
经目前坑探揭露,1710中段向深部赋存2条宽度及延伸均较大的石英脉,表明深部热液活动较强,深部矿体1支4#、1支6#、1支10#、1支11#、1支12#、1-5#、1-7#等矿体均是由石英脉控制,表明石英脉是深部找矿的重要标志。
4.5 氧化矿体 原生矿体混生
1710中段向深部,原生矿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出现氧化矿体、原生矿体混生的情况。由于主构造向上延伸至地表,透风、水性较强,故矿体氧化程度相对较强,一般赋存氧化矿,上盘支脉氧化程度相对较弱,一般赋存原生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