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2018-01-29◇顾

小学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诗眼入境感情

◇顾 玥

古诗文,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凝集了丰富的情感。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精湛的佳句,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优秀古诗词更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新课程标准》也对小学生应能背诵古代优秀诗文篇数做了明确规定。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不同学年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较深厚的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其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因此在古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而后进行理解、领悟、积累,从而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那么,如何让古诗词教学的课堂灵动起来,笔者试着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阅读,入境、入情,从而深刻领会其内涵,力求古诗阅读的有效教学。

一、步入画面,身临其境,整体感知诗词的内容

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意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感情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即人们常说的“诗情画意”,所以诵读古诗词首先要“入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只有“入境”,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词美的内涵。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逼真地写出老翁在孤舟江雪中垂钓的生动形象,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心态,意境高远清丽。再如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诗的意境,或空旷清幽,或飘逸潇洒,令读者如临其境,美不可言。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连缀补充,引导学生了解诗人,了解时代背景,再现诗歌意境。让学生从感受意境入手,来整体感知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自读自悟,初步领会诗意,再结合诗人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将自己置身其中,去品味诗人当时的心境,领悟诗的意境。

二、巧抓诗眼,推敲品味,透过字面领会其内涵

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用字,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在关键处画龙点睛的字词,便是所谓的“诗眼”。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所写景色原本平淡无奇,但一个“闹”字就使全诗情趣盎然,境界全出。可见,抓住诗眼或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法,在古诗学习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像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泊船瓜洲》一诗时就是紧扣了诗眼——“还”字来组织教学的。他紧扣诗眼“还”字,分别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更该还;思家切,不能还。这三个问题层层推进,再加上教师的巧妙点拨,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步感悟诗句意境。再如教学《如梦令》时,我紧紧抓住一个“醉”字,引导学生探究诗人与友人出游小聚,因饮酒而沉醉,更为所见的美景而深深陶醉。让学生联想“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展现出一幅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并在这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魅力的诗情画意中感受浓浓的醉意。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为此,我觉得还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一些精彩名句,引导学生去理解、赏析、朗读、背诵,凭借语言文字,锤炼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培养语感。

三、释放想象,精读感悟,领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所以,读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引起联想,调动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例如在教学《示儿》时,可以抓住一个“悲”字,诗人为什么而悲?你看到了怎样的悲凉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产生联想,文字转化成了这样的悲凉画面:诗人死不瞑目,诗人老泪纵横,诗人用颤抖的手写下了这首诗溘然长逝,诗人用微弱的声音喃喃地说着“收复中原,还我河山”。学生对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的领悟水到渠成。

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想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出,一泻千里。

四、精选美文,读中悟情,培养对优秀诗词的浓厚兴趣

臧克家先生曾有“诗有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的论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诗歌是高度集中的生活反映,语言富有节奏感,感情真挚强烈,读来又朗朗上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精选一些古今中外的著名诗歌,要求学生熟记熟背。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去欣赏这些诗歌作品的美。

读诗,是一种感受美、展现美的方式,投入感情的朗读,可以增加学生对诗文的感悟能力。诗词的诵读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如: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节奏和停顿,读出感情;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配乐读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读的乐趣,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驰骋于诗的丰富内涵,感受诗的瑰丽语言,萌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受益匪浅。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传授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学会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他们的文学素养。

猜你喜欢

诗眼入境感情
诗眼
诗眼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紧扣诗眼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非法入境
学《易》当像老子、孔子那样入境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