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研究手记的开发与探索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手记力学成果

2018年的寒假南京市力学小学的孩子们都特别忙碌,他们7人或8人一组,有的走访专家,参观学习,有的线上线下开会讨论,研讨方案,有的发放网络问卷进行调查研究,有的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研究花絮和进展……原来孩子们都在饶有兴趣地完成他们的寒假作业——“儿童研究手记”。

“儿童研究手记”是力学小学支持儿童研究的新样态,是儿童对自己的小研究进行的即时记录,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或书写,或绘画,对书本、自然和社会中感兴趣的问题,用随手拍、随手录、随手写、随手画等方式记录研究点滴、研究进程和研究收获。

力学小学的孩子们是儿童研究手记的策划者,也是发起者、实施者。儿童研究手记不仅仅是一个手册或一个研究载体,它更是力学小学基于儿童研究特点即孩子气、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对儿童研究课程设计的新探索。儿童研究手记以儿童协同研究方式,以可持续研究行为为纵轴,以微信、网络、视频等任何全媒体方式为横轴,创造性地定位儿童研究坐标,它以独特的校本课程方式为儿童的研究在动态与静态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

一、小专题大视野,项目选题缤纷多样

项目研究是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个个研究小专题,是基于课堂上认知重难点提炼的某个小专题,也可以是课内延伸到课外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小专题。儿童研究手记以“小专题”任务驱动研究,以伙伴研究的方式,通过运用调查走访、数据分析、查阅资料等等研究方法与策略,进行资源整合,解决综合性问题,拓展研究的视野。

2018年的寒假儿童研究手记各学科的项目选题丰富多彩,如色彩与家居,做面包的学问,小叮当课间操创编,多彩的西方节日,信息家庭服务机器人设计,中国四大名著的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榫卯结构的研究,西洋乐器世界,冬天里的植物……学校推出24个小专题,全校2864名学生积极参加,共分成472个研究小组,这些研究小组除了小朋友,还有专家、家长和教师。每个研究小组又在小专题的基础上开发出324个子专题,如万圣节的服装设计研究、做面包中的数学问题、管弦乐团乐器分布的研究、红楼梦中的美食研究、舌尖上的汉口西路等。

六(1)班李仁泽研究小组在“在生活中几何形体的变化”小专题研究中,开发子专题“长正方体表面积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的同学以盒子包装为例,在研究手记中记录了走访超市、商场的商品包装调查情况,引发怎样包装最合适的研究;有的同学在家里玩积木的时候发现大中小三个正方体拼在一起,不同的拼法表面积不同,他们在儿童研究手记中画出图示,研究变化的规律;有的同学结合自己家里的装潢中橱柜上漆,研究用漆面积,做装潢用漆的预算……他们用圆桌会议的方式交流自己的研究发现,在研究微信群中及时分享研究成果。

一(3)班吕嘉敏研究小组,7名小朋友围绕“冬天里的叶子”展开研究,他们走到户外,把冬天里的树叶收集起来,贴在研究手记中,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用手机中的“盆友”应用软件扫描树叶,认识植物,了解它们在冬天生长的习性,并用图画加拼音的方式记录在研究手记中。课堂上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手记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同学们还用自己研究的树叶,在研究手记上创作树叶画进行展览,做成书签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小小树叶研究让孩子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拓展了他们的科学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018年的暑假力学小学还将组织同学们在寒假研究小组的基础上,持续展开研究,小组商议喜欢的主题,自行设计研究方案……更多的自主和自发,我们期待儿童的奇思妙想和无限创意,期待更具儿童研究价值的项目选题和研究。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师生同是研究者

在力学小学,教师和学生同是研究者,他们围绕小项目研究,共同制定方案,共同参与研究,共同填写研究手记,共同汇报成果。教师和儿童一起研究既是对儿童的认可,更是认识、支持儿童的最好方式。

五(3)班的管帅睿研究小组共有8名成员,音乐教师贾晶晶就是其中一名研究员,他们的研究选题是“西洋打击乐器”。在组长管帅睿同学的带领下,他们通过微信文字、语音和视频会议的形式,制定了研究方案,确定了研究分工,贾晶晶老师给予孩子们适时的指导,还承担了子项目竖笛的研究。贾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走访琴行,了解各种西洋乐器的特点,走进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聆听专家的讲座,和孩子们一起用图片、绘画的方式在研究手记中记录下研究的历程和发现……成果汇报部分贾老师以自己的竖笛研究为例,和孩子们一起展示研究成果。贾老师是孩子们的研究导师,更是不可或缺的研究伙伴。

学校作为这个研究共同体的一员,也发挥着积极的指导,力学小学儿童研究中心的教师和专家们,通过网站、公众号和学校广播,每月向师生发布儿童研究指导建议。例如“如何建立研究小组”“如何在研究交流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能把一个项目做得更长久更深入”等。指导建议是儿童研究的行动指南,贴近儿童的建议,解决了儿童研究的困惑,明确了儿童研究的路径,提供了儿童研究多样化的策略,为儿童可持续的研究助力。

课上课下、课内课外,师生在一起,师生同研究,平等对话,协同合作,彼此成就,这就是力学小学儿童研究的魅力所在。

三、成果分享,儿童与研究共成长

儿童“提出问题”是研究的起点,“解决问题”是研究的重点,“成果分享”是研究的跨越。研究结束后和伙伴们分享研究成功与喜悦,并在伙伴的建议下自我反思,回顾和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的研究再蓄力,是儿童研究手记课程的价值所在。

1.仪式感,让每一个孩子的研究得到尊重。

儿童渴望与别人分享研究,渴望自己的研究获得他人认可和尊重,更期待有属于自己的展示舞台,成果分享基于此,并不仅限于此,成果分享更是研究再讨论、再深入的优质载体。成果分享阶段给每一位参与分享的儿童仪式感,是对研究的尊重,更是对儿童的尊重。班级研究成果发布墙上让孩子们把研究手记中的精彩部分用彩色便笺纸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每天午间班级“米粒研究小沙龙”,大家或站或坐,手捧研究手记交流自己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每周的综合实践课“研究分享会”,同学们自制幻灯片进行成果汇报,面对全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班级QQ群、微信群都是儿童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仪式感让儿童充满了自信,这样无数个有仪式感的日子加起来,儿童在研究中学会了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

力学小学的报告厅课程为孩子们搭建了成果分享的大舞台,“向大师致敬”课程、“童年不一样”电影课程、“行走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指尖上的舞蹈”管乐课程……每一个课程的主角都是爱研究的孩子们,他们通过演说分享、情景剧表演、歌舞演唱、知识竞答、采访互动等多样的形式,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享受研究的精彩与快乐。

力学小学的孩子爱研究,每一个参与研究“研有所成”的孩子,都可以得到“力学优分”,有了“力学优分”可以换购不同层次的研究分享会入场券。学习成功,研究成功,是重要成果。在学习中成长,在研究中成长,儿童的成长,才是“儿童研究”最重要的成果。

2.回顾反思,让每一个孩子从研究中汲取能量。

我们经常看到儿童执着于研究的过程,享受研究的快乐,但不会回望研究过程,这让许多研究过程中好的灵感、好的方法、好的策略,在研究结束后遗忘了,儿童研究由于缺乏自省和反思,所以让儿童研究能力和水平停留在原地。研究一段,回望一段,不做盲目的研究者,不做无目标的研究,在研究手记中写下反思和总结,与伙伴交流,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哪些下次可以做得更好,哪些小经验可以值得推广……由力学小学千名儿童结合自己儿童研究手记撰写的《儿童研究100问》一书即将出版,第86条“研究结束后问自己三个问题”的撰写者戴金琳写道:研究结束了,但是研究的思考并没有结束,问自己三个问题:你的研究价值在哪里?你的研究有什么好经验值得分享?你的研究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带着这样的问题,儿童的研究从一开始就会引发深入的思考,不流于形式,做有价值的研究,做持续的研究,并跳出研究,学会用研究的方式认识世界,改变世界是儿童研究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手记力学成果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验收成果
我的航天员手记
编辑手记(四则)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八月手记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