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单元导语研究
——先行组织者理论的视角

2018-01-29郭子超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组织者认知结构先行

郭子超

单元导语是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双重作用的助读材料。当前,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设计在目标、内容与形式上逐渐出现科学性与人文性不平衡的问题,而单元导语的科学化设计是实现语文教材“教学化”的重要保障。为此,需要为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增强对单元导语设计的科学指导,从而提高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教学功能。

一、先行组织者理论是设计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重要理论依据

根据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在学生接受新知识之前,要提供一种明晰性、概括性强的材料,并且这种材料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相关联。运用先行组织者理论设计单元导语,可以使学生联系新旧知识,更好地欣赏本单元的选文。

(一)先行组织者理论的基本观点

先行组织者是由奥苏贝尔提出的用来组织新的信息,并使新信息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联结的材料。奥苏贝尔在这里提到:“良好的组织在于,在呈现比较详细的或具体的信息以前,先把同这种信息有关的或能够包括这种信息的一般的原则提出来,能使新信息有意义,用一个共同的原则把这些事实概括起来。”[1]先行组织者是在学生阅读本单元选文之前给予的简短扼要、概念清楚的文字或图表,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在详细说明先行组织者时,列出五个主要的特征。第一,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引入的;第二,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背景观念有关材料构成的;第三,利用了这些背景观念的术语所构成的;第四,以适当的抽象、概括和包摄性水平呈现的;第五,清楚地表明自己和上述背景观念和新学习材料的关系。[2]可见,这些材料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它为学习者在已有知识与未来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二)先行组织者理论在设计语文教材单元导语中的基础作用

1.科学地联系新旧单元语文知识

单元导语作为新单元前具有引导性的提示材料,可以提供学生关于语文知识的“脚手架”,利用包摄性较广且清晰的结构,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加以注意。通过单元导语提示的先备知识,让学生注意自己认知结构中已存在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单元的学习。

奥苏贝尔提出,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抽象概括水平普遍高于新知识,但又是学生容易接受的引导性材料。可见,通过这种人为的措施,能够将最能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的高度概括的观念“移植”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顺利地利用这些观念来掌握新知识,确保新旧知识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系。[3]基于先行组织者理论,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单元导语应该通过加强各单元导语之间的联系,联系新旧单元的语文知识,把教材内容与学生自己的原有知识结合起来。

2.合理地提供教材结构

根据先行组织者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相互作用。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认知结构会对知识的摄取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可以凭借良好的认知结构和这种结构的迁移不断获得新知识;另一方面, 教材的知识结构可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4]

有学者认为:“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有意义联接的最主要方式就是设计先行组织者。”[5]储存于人们头脑中的知识是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的,知识之间构成了一定的知识框架或认知结构。知识的习得并非被动的,而是在学习发生时由学生“生成的”。[6]单元导语作为教材助读系统的一部分,应通过提供合理的逻辑结构,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形成合理的教材结构,并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

3.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不同教师对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在处理上有很大的差异。单元导语能够对教学内容加以宏观的控制,发挥统一的、有效的导向作用,让教师准确地按照单元导语的提示组织学生学习, 完成教学目标。既可以根据可操作的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做好单元规定的要求,也可以使教师根据导语内容迅速把握本单元选文的主题和语文知识,给予教师一个清晰的架构。

基于先行组织者理论的单元导语设计,有助于提高单元导语内容的实用性与教学性,从而提高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单元导语的使用频次与重视程度,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

二、先行组织者理论视角下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单元导语设计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单元导语的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目标和内容上不能很好地实现单元目标的“内容化”与导语内容“教学化”,没有找出贴近学生实际学习活动的编撰策略。

(一)单元目标缺乏可操作性

1.单元目标表述的工具性不强

先行组织者理论提出通过利用适当稳定清晰的材料来促进学习,这要求在单元导语的目标设计上,要注意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增强目标的工具性。正如有学者认为:“语文教育的人文观在反驳语文工具观时不仅矫枉过正,而且导致语文教育陷入各种误区 ,使语文教育出现了‘非语文’的种种弊端,使语文课不像语文课,语文教学‘教无物’的空洞化、形式化泛滥。”[7]在单元目标上,单元导语的目标动词侧重于人文性的描绘,表述过于“情感化”,缺乏工具性的目标表述,即对知识掌握和技能习得方面的具体可操作的要求。

2.单元目标的层次性不强

在呈现序列方面,单元导语的目标层次性不强,往往没有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过程和认知心理。如必修五第四单元中的目标要求“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要注意品味这类文章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点”。这段导语的目标要求,首先理清思路,其次归纳作者观点,最后品味语言特点。其实侧重在对作者思路的梳理上,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认知过程,即学习中的过程性因素。学生完成一个语文单元目标往往是先从文章内容到语言形式再到思想情感的,导语中的单元目标缺乏对每篇选文的具体内容、新旧语文知识等的设计。

(二)单元导语缺乏联系性与针对性

1.各单元导语间的语文知识联系性不强

先行组织者理论认为新材料要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密切关联。单元导语在内容上应该体现出与前面单元相关语文知识的联系性,对于这方面的设计,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很少能搭建起来实质性的联系。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必修二的两个单元,其中一个单元的选文文体为散文,属于写景状物类,另一个单元的选文文体分别为“序”“赋”“记”,属于写景抒情类。从整体上看,这两个单元有一个共性就是都属于写景类的散文,在此共性的前提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可从教材编排上看,在单元导语里面对两个单元选文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有进行说明。单元导语没有建立新旧单元的衔接点,导致单元间的联系性不强。

2.单元导语的内部形式缺乏针对性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大体上看,每个单元导语的形式均为“三段式”的文字描述性结构,缺乏针对不同单元的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先行组织者。单元导语既没有根据各单元语文知识的共性设置联系性知识进行回顾和比较,或是设置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在单元导语里面供学生思考,又不能“对症下药”,缺乏针对各单元选文的语文知识、文法特点进行明晰的概述,这样会使学生对新单元的学习没有一个稳定的思考基点和初步认识。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无法通过单元导语把握最简化的上位知识,单元导语作为语文教材内容应起到的“教学”功能被严重弱化。

三、基于先行组织者理论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单元导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高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设计应聚焦于选文的语言形式,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注重导语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的统一,给予学生稳定的思考基点,并根据不同单元选文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单元导语,从而提升高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科学品性。

(一)单元目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针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单元导语在目标要求上过于情感化,缺乏明晰性、可操作性的问题,应该确立目标的基础层次,把握好单元目标的工具性,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实现单元目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新的语文知识分布较多的选文中,可以使用行为动词来表述单元目标,并且要注意学生接受知识的认知顺序与学习过程。单元导语目标的设计首先应当清晰地呈现出学生学完本单元之后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此基础上,习得文章的语言形式,最后体会其中的情感与意蕴。此外,在目标表述上,用列举、区分、鉴别、找出等行为化的动词,比用“体会”“感悟”表示充分理解或关怀等短语写出的目标,其意义要明晰得多。单元导语的目标动词要明晰化,具有可操作性,目的在于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在本单元中所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并结合自身的原有知识和课上所学,达成单元目标。

(二)导语内容:联系性与认知性的统一

单元导语作为连接新旧单元的桥梁,在整体组织上要加强各单元导语内容的联系性,促进导语内容的联系性与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统一。“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学习者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可利用的固定点,以增加旧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8]单元导语要帮助学生阅读本单元的选文,并回顾之前所学单元的语文知识,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思考基点,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在整体组合上可以把文法特点、语文知识相类似的两个单元进行临近化设计,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要能够清晰呈现本单元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并且在新的单元导语中加入前面单元的语文知识,点明新旧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导语形式: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统一

杜威曾经提出的“教材心理化”是建立在两个前提假设之上:“第一个假设认为儿童经验到成人经验的过程是连续的、遵循经验发展的过程。第二个假设认为来自于成人社会的教师能够把握经验的连续性和交互作用。”[9]这要求教材一方面要注意提供给学生连续、完整的经验,另一方面把提供这种经验的任务交给了教师。为了方便教师课堂教学的使用,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形式应该遵循语文学科的本质——囊括、整合该学科的具体知识、技能的关键概念,与该学科的认知方式与表征方式,[10]进而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根据不同单元选文的特点帮助学生联系新旧单元知识,设计有针对性的导语。

现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形式多为陈述式的文字描述,缺乏可视化图表。图表具有传达性强、包摄性高的特点,在单元导语中建立图表式的思维导图能够优化学生的信息组织方式,加强对新单元内容的整体把握,从而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

猜你喜欢

组织者认知结构先行
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导演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
最节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