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美术欣赏教学的三条经验
2018-01-29/胡娟
/胡 娟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效地融合了造型、色彩以及审美观等多种元素,对学生的美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下笔者从三个方面入手,谈谈自己对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实践经验。
1.深挖教学内容,注重学科整合。
在中学美术的欣赏教材中,有不少历史性题材的作品,欣赏时教师可以从美术作品的“历史情节”入手,既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也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中国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时,教师可以将图中的主人公韩熙载的相关资料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这幅画的作者、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在欣赏画面中人物动态、表情的时候便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尝试把美术画面与语文教学进行结合。将诗句引入画中,让学生带着对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去想象和创新。例如,在欣赏郑板桥的《竹石图》时,可以附上郑板桥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让学生对照图片大声地朗读诗句,形象地感受竹子坚挺的形态和气质。
2.拓展呈现渠道,适时引入多媒体。
美术欣赏传递视觉信息,作品的呈现能给人以视觉冲击,再唤起人的审美直觉。如果美术欣赏课教学缺乏激发学生审美冲动的物质呈现,那么教学就难以推进。可以采用“名作再现”形式呈现要欣赏的作品,让学生感觉在参观画展或在“鉴宝”,拉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欣赏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可让学生手持与原画尺寸相同的复制画卷,跟随古人的笔迹畅游富春江的风光。
教师还应该适时引入多媒体,借助多媒体产生的视觉、听觉等效果,将美术作品的思想情感和方法技巧等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提高艺术欣赏的能力。例如,在欣赏倪瓒的中国山水画《渔庄秋霁图》时,教师可以播放乐曲《江河水》,歌曲中悲怨、凄婉的节奏和二胡特有的音色,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那种冷落荒凉、高洁空疏的思想意境。
3.丰富欣赏形式,贴近生活实际。
许多时候,美术课需要走出教室,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滋养中获得审美感受。例如,在教学《睡莲——外国风景画》一课时,笔者带领学生到校园的“园中园”中去实地观察睡莲,让学生把自己在不同时间点看到的色彩和感觉记录下来,以供课上交流讨论。这种观察的方式其实是引导学生对光和色的认识和把握,提升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