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双方向血流计在游离较小面积股前外侧皮瓣术中的应用
2018-01-29张金峰
张金峰
(开原市骨科医院,辽宁 开原 112300)
股前外侧皮瓣是目前显微外科中比较常用的游离皮瓣之一,解剖相对恒定,是显微外科医生常用的手术方法。其中对于面积较大的皮瓣手术设计比较容易,但是对于面积较小的皮瓣,由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第1肌皮动脉位置常有变异,皮瓣设计比较困难,为此我们术前设计采用日本产超声波双方向血流计sd-30,于术前判定好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第一肌皮动脉的体表位置,对手术的准确性及皮瓣成活率有很大的帮助。2012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应用该方法切取较小面积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3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2~36岁,平均29.2岁,均为交通事故伤。皮肤缺损面积6.0 cm×4.5 cm~8.6 cm×6.5 cm。
1.2 手术方法
术前:用日本产超声波双方向血流计sd-30探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第1肌皮动脉的穿出部位,一可测量出1~2个穿出点的回声,分别做好标记以备术中选择,亦可选择回声较大的穿出点。
术中:以术前标记的第1肌皮动脉的穿出部位为中心设计皮瓣,沿设计好的皮瓣外侧缘切开皮肤、皮下以及阔筋膜,将阔筋膜与皮缘缝合,避免皮支损伤。于阔筋膜下寻找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第1肌皮动脉的穿出部位,确定好皮支的位置以及数量后,切开皮瓣的内侧缘,分离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找到走行于股直肌与股中间肌之间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于股外侧肌内分离血管,使肌皮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连续。
2 结果
本组13例皮瓣全部成活,有2例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成活。术前标记的第1肌皮动脉的穿出部位与术中找到的血管位置基本一致,效果良好。
3 讨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第1肌皮动脉的穿出部位有一定的解剖变异[1],我们体会:在手术前用超声波双方向血流计sd-30做好探测,对手术皮瓣的设计,特别是较小面积的皮瓣设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由于术前已经判定出皮支的部位,皮瓣切取时即可避免偏出第1肌皮动脉的穿出部位,提高了皮瓣成活率。
术中注意:受区创面要彻底清创,必须将感染创面深层的坏死、失活、污染严重组织全部清除[2];设计皮瓣必须大于创面1.0~2.0 cm,血管蒂要足够长;创面止血要彻底,皮瓣引流要充分;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运。
[1]侯春林,顾玉东.皮瓣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5-97.
[2]谭斌,杨林,杨柳春,等.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5,29(4):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