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以《长“眼睛”的树》为例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56期
关键词:木棉感官树木

一、活动背景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指出,大多数儿童在大自然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从而患上“自然缺失症”。自然是人类获得聪明才智的源泉,也是培养人类生存能力的基地,大自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更能激发其创造力。因此,让自然成为生活、回归自然应是教育的一种大智慧,在自然体验中成长,是学生走向健康人生的重要过程。

二、活动目的

1.围绕“人与自然”的教育主题,帮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好地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谐相处。

2.欣赏大自然的真、善、美,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及敬畏自然的心,帮助学生建立正向的价值观。

3.提高对美的鉴赏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怀。

三、活动实施

遵循自然教育“流水学习法”的四个原则:唤醒热情—集中注意力—直接体验—分享启示,通过五感体验的环节,唤醒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善于利用自己的感官,建立与生活的连接。

第一阶段:唤醒热忱。

户外体验游戏:蒙眼寻找长“眼睛”的树。

学生蒙上眼罩并排成一队,双手搭在前一个人的肩膀上前行,教师在前方带路。要求不能说话,教师选择安全的路线,整个过程步伐宜慢,可选择有特别的声音、气味的地方稍作停留,让学生细细聆听感受。

出发前教师进行引导:孩子们,这次蒙眼体验将是一场考验我们生活能力的测试,你的眼睛看不到所有的物体,请开启你的五感帮助自己记住走过的路线。

到达终点长“眼睛”的树前,先不摘眼罩,让学生回忆行进的路线经过了哪些地方,脚下感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行进的过程中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此时的体验回顾非常有必要,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情绪的变化。

教师总结:通过刚刚的回顾,大家都清晰地回忆起自己所走过的线路。假如生活中我们不幸被人贩子拐卖,当遇到逃脱的机会,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回家的路。日常生活中,由于人类对视觉的过度依赖,使得我们身体其他感官的敏锐度逐渐退化。当我们放下这个依赖,让其他感官也有机会做主,发挥它们本有的潜能,就能从新的角度去感受眼前的事物与环境。

第二阶段:集中注意力。

户外体验游戏:解密长“眼睛”的树。

教师引导:在我们居住的环境中有很多不同的行道树,由于缺乏对它们的关注,我们与它们的关系变得很陌生。有了刚才的游戏体验,我们身体的感官开始变得敏锐了,现在请大家轻轻举起双手,利用我们身体的感官认识一下在我们前方的树木。(树干长有圆锥刺,触摸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安全状况。)

教师提问:在与树木亲密接触时,你利用了身体的哪些感官帮助你认识这棵树?触摸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三阶段:直接体验。

让学生观察树干的外形,教师提问:如果你要为这棵树起一个名字,你会为它起什么名字?(通过对树木外形的观察,学生发挥想象力。待学生回答后再告诉他们树木的真实名字为美丽异木棉。)

为了增强互动性,第二轮提问可采用选择题。

为什么这棵树的树干上长有“眼睛”?A.“眼睛”是年轮;B.“眼睛”是树枝断裂后愈合的伤疤。

教师:这些长在树木上的“眼睛”是树枝断裂后愈合的伤疤。人类看到断裂树枝的横截面很像人的眼睛,所以便有了长“眼睛”的树的叫法。

这棵树上不仅长有“眼睛”,它的树干上还分布着粗细不均的刺,刚刚在蒙眼体验时,有些同学也感受到了这棵树的“攻击性”。同学们,请思考一下这棵树为什么长满了刺,请大家对以下的叙述做出正确的判断:A.为了防止大型哺乳动物来蹭痒或啃食;B.不想让人类采摘树上的花朵。

教师:答案是为了防止大型哺乳动物来蹭痒或啃食。美丽异木棉非常聪明,利用尖刺作为自我保护的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美丽异木棉的主干越发粗壮,身上的刺慢慢变钝或褪去,这个时候它们已经足够强壮,不再怕动物的侵袭。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一直很关心和爱护我们。植物和我们不一样,它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想出了很多“保护”自己的办法。与植物相比,人类的确幸福多了,所以我们应该要珍惜爸爸妈妈给予我们的爱。

春季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但是美丽异木棉的枝头却光秃秃的,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

教师: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要从美丽异木棉的家乡说起。它的家乡在南美洲,每年春天美丽异木棉的树上开满了很多漂亮的花朵。移植到中国后,他们的花期没有改变,所以就出现了秋天开花的情景,和中国本土的植物花期相反。植物的身上注入了整个生命的生长信息,即使环境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依然记着自己的使命。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美丽异木棉身上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的坚持和顽强的生命力向人类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信息。

若时间足够,教师可进行延伸互动,了解学生是否有过因为环境的改变自身习惯也发生改变的经历,根据分享内容教师进行正面引导。

第四阶段:分享启示。

教师对本次活动的四个知识点进行回顾:植物的名字;美丽异木棉长“眼睛”的原因;尖刺与植物之间的关系;花期发生改变的成因。回顾后,播放一段约3分钟与大自然有关的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播放让学生的心情平静,从而更好地进入分享状态。音乐结束,教师邀请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心情分享。

教师总结: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有着它们神奇的生存智慧,从大自然中我们获得了很多信息。静静地观察自然,我们会发现生命的奥秘都在自然里,我们学习欣赏花的颜色与造型、动物身上的色彩与图案,倾听各种虫鸣鸟叫,分辨各种花草树木的气味,我们真诚感受生命间共生共荣的完美关系,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柔软,懂得如何更好地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谐相处。自然给予了人类美好的馈赠,当我们在欣赏自然时,无形中也在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都是在欣赏事与物中激发起内心真挚的情感,发挥了无限的想象力,并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因此,我们应该多到野外进行自然观察,听自然故事,做自然笔记,在大自然中享受各种放松好玩的活动。大自然不会说话,但它给了我们无穷的爱,当我们回归到大自然中,我们也在创造自己,提升自我生命的质量。

四、活动建议

1.活动时间。整场活动的建议时间为90分钟,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每个环节的体验时间。

2.环境选择。活动前教师要对活动地点做好踩点工作,可选择校园内绿化较好的地方或校外的公园等。

3.物种选择。因地域差异,上述体验的树木为华南物种,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体验,教师可选择树干比较有特点的树木,如粗糙感强烈、会脱皮或长有圆锥刺的树木。

4.人员配备。自然教育活动重在体验,在人数的安排上需要合理分配,建议师生比例为1∶20。

5.“教”中有“育”。游戏体验结束后,教师应结合实际进行适时引导,让活动的教育性及趣味性得到更好的融合。

猜你喜欢

木棉感官树木
南疆木棉红似火
树木之最
爱拖延的米米
木棉红了
木棉开尽时
辨认树木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