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8-01-29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科学生工科民办

王 鲜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互联网+”已经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李克强总理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7年27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李克强表示,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厚植社会创业创新的沃土,取得的成效超出预期。中国的创业创新,主要是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不仅有科研单位、企业推动的“双创”,而且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加进来,用中国话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成为众多民办院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广东省正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如何因势而立好潮头,培养的学生适应国家和所在地区发展的需要,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是民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急需思考和落实的问题。

一、对“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的意义

(一)开展该研究是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全新的要求。由于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换代快,而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让培养的学生适应市场的需要,是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衡量要素,也是一所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体现。通过研究“互联网+”对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结合我国对“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互联网+”创新创业突出的特点是速度快、门槛低、更新快、普及率高。近年来,做得比较好的电商企业如京东、淘宝等,这些电商平台对进入门槛要求较低,特别适合作为大学生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的平台,那么民办高职院校如何突破与传统企业合作,引入合适的企业资源,给学生实践锻炼的平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开发和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优秀互联网企业资源的引入,给学生实践锻炼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身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加强学习,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实践——找到问题——学习更新,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新,不断提升,进入社会,才能适应岗位需求。所以,开展该研究是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二)开展该研究是民办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发展需要

民办高职院校培养的工科学生在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和适用性方面应凸显自身培养的优势。在政府“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的推动下,民办高职院校应利用好自身政策灵活的特点,多和地方企业、科研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将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创新创业有利资源引入到课堂内外,使学生上课如上岗,进入工作岗位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现民办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还不够重视,并且有些干部和教师很反感,认为上好现在的课就已经足够了,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是培养不了的。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还是停留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文件上和老师的课程改革的研究上,高职院校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融入双创教育,以社会和学生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民办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开展该研究是提升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民办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关乎学生的前途命运,关乎学生进入社会是否适应国家的需要,也关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因此,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应肩负起其教育的责任,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根据统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网络大国,互联网已经在普通民众中普及,互联网所带来的商机是无穷的,互联网带来的网络交易量逐年增高。据天猫商城数据统计,2017年“双十一”全网销售额达2539.7亿元,同比增长43.5%,全网销售额再创新高,这些数据表明线上消费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而目前电商的消费群体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如何在现有客户的基础上,拓展电商客户,近段时间淘宝又推出亲情账号,那么作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需要顺应潮流,在人才培养上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民办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很快占领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的特殊性,对创新教育重视不够,师资短缺和参差不齐,学生生源质量不高等,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系列问题。

(一)民办高职院校对创新教育重视不够

民办高职院校办学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举办方,政府投入很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举办方作为办学单位,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经济利益,因此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办工科专业,是因为市场需求旺盛而举办,是否具有办学实力和师资,都是申报专业获得审批后再招兵买马,工科专业投入大,普遍存在招聘老师困难,举办方更注重办学实效,而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由于在创新能力培养上重视不够,大部分学校都是采取给学生一片场地,让学生自主创业,学生的创业项目基本上是停留在买卖上,没有多少科技含量,也缺少指导老师的指导,大部分指导老师只是学生为了申报项目成功,而冠上老师的名字,在空旷的大楼里学生自娱自乐,缺少了创新和创业的实际意义。虽然国家在文件里面已经做了明确要求,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个学校执行的情况很难达到要求。

(二)民办高职院校在创新教育上师资存在较大困难

对于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师资是个很大的短板,尤其对于工科专业,更是如此。有些学校的工科专业,师生比达到100:1以上,老师的教学工作繁重,每个学期上课任务高达300学时以上,完成教学任务已经存在很大的压力,没有有时间进行课改,也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细心的指导。在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大一的学生上课必去,大二的学生选择性上课,大三的学生不想上课。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本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人才培养目的虽然写着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但基本上都是停留在纸面上,绝大部分没有实施或选择性实施,创新能力培养大部分是停留在口头上,缺少内涵,严重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民办高职院校在高考录取中属于最后批次。录取的学生素质整体不高,求学愿望不是特别强烈,该类学生大部分自律性较差,自信心不足,缺少专研精神,很容易被周围同学或周边环境所左右,人云亦云,缺少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但他们个性张扬,喜欢我行我素。如何利用这类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是需要老师们细心和耐心进行研究和实践的,但很多老师不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学生们自身所探索的项目也缺少新意和创新性。所以,针对民办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学校需要老师潜心研究学生,精心准备课程,学生们也需要端正态度,做到不短视,愿意忍受寂寞,刻苦学习和实践,为未来就业所需要的持续能力以及创新力打好基础。

三、“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工科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对策

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在工科学生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工科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面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实施“六个一”工程,以切实可行的“六个一”工程来使得各民办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转型升级,培养学生的适销对路,提高各民办院校学生的创新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创新“校企交叉”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近日,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职业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合作形式、促进措施作了明确规定,提出学校和企业可以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2018年2月,景书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大力提升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水平,着力调整职业院校布局,办好一批对接龙头优势企业的一流产业学院;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围绕“广东制造”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推进校企共同育人,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组织课堂教学,联合开展实习实训。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应创新“校企交叉”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与优质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2+2”专本同读等,形成校中建厂、厂中建站的合作模式等。与企业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优秀人才进入课堂。同时,组织教师去企业锻炼,交叉组织学生去企业实践实训。只有真正用心对接产业龙头优势企业,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涌现,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合社会需求。

(二)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落实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有关总体要求,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过程的总体设计,是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对于在“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的工科专业学生来说,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专业技能培养中势在必行。但通过查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很多人才培养方案都大同小异,内容繁多,制定完成后就放在档案室里睡觉,没有严格执行和实施。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下大力气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实施。通过对照国家标准,精准研制人才培养方案,精心组织诊断改进,实现人才培养各环节、全过程的精准。高职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应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对接职业能力标准,构建适应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做到大一普及教育,大二进行专业教育,大二和大三开展实战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创新教育不是针对个别学生,而是作为大众学生所需要的一种职业能力进行培养。

(三)开发提升创新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

要想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学有所获,课程和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必须做好课程的开发,管控好课堂。高职院校在创新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上,需要构建和开发创新核心课程,建立标准和考核体系,通过规范课程管理,抓好关键环节,强调课堂责任,严守课堂教学纪律,而不是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而老师在课堂上自讲自听,对学生课堂的不端行为视而不见,没有尽到一个老师的基本责任。学校应组建团队,对各专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核心课程进行开发和提升,同时需要给予资金支持,做到政策到位、资金到位、检查到位、考核到位。只有这样,课程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和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四)打造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

学生培养得好坏,和学校的师资力量密不可分,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必须打造优秀的创新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招聘老师本身难度就大,招聘优秀的教师难度更大。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类型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寻找这类教师,一方面,需要学校加强培养,通过培训、观摩、以老带新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对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应聘人员,不应限制学历,招聘进来后,让这类教师通过继续深造来满足学校学历的要求。同时,学校应提高工科专业教师的待遇,对能带出优秀创业团队的老师给予奖励、学年考核加分等。只有通过系列支持,才能让教师愿意花费时间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建设一批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和承接技术服务项目

在“互联网+”背景下,工科专业应开发一批优秀合作企业,建设一批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学生课堂实训中,安排学生前往校企合作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模岗、顶岗,让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引入优秀企业师资进课堂,每学期拿出1-2门专业课程让企业专家进课堂,同时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讲堂或优秀校友进校园活动,对一些有创业意愿的师生进行积极鼓励,拿出一部分经费和学校的固定场地给师生创业使用。对于一些企业的项目,学校应与企业积极开展合作,与企业共建校内工厂、校内工作室或驻企工作站等,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给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项目,给师生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解决企业的实际需求,在互惠共赢的前提下,让师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及专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1]翁凌燕,朱俐.“互联网+”背景下成人教育创新型创业思维塑造[J].继续教育研究,2017(7):56-59

[2]徐玲,丁锋,管湘云.高职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48-49.

[3]陈爱雪.“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142-144.

[4]李素芳.“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60-62.

猜你喜欢

工科学生工科民办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违约的成因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 便民办税春风来 简政放权提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