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高校图书馆联盟现状与发展研究

2018-01-29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北京高校京津冀协同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0102)

自1933年北卡罗琳纳州的四所大学图书馆成立“三角地研究图书馆网络”(Triangle Research Libraries Network)以来,大学图书馆联盟在图书馆的合作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 2017年2月17日,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计划》,提出在高等教育领域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为此,京津冀高校图书馆要智同道合,充分发挥京津冀现有高校图书馆联盟的作用,推陈出新,建立协同机制、统筹三地资源,挖掘合作潜力, 强化优势互补,促进京津冀三地高校图书馆在统筹中协同, 在协同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营造良好氛围和发展环境。

一、京津冀高校图书馆联盟现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通过契约解决好意愿性这一核心问题,达成彼此权利合作的你情我愿, 促进协同创新。让图书馆联盟真正成为命运共同体,切实为京津冀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注入动力。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出台之前,除了全国性的高校图书馆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三地各自拥有高校图书馆联盟,包括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天津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等。同时,北京还有以北京高校为主的跨地域联盟,即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图书馆。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落地,三地高校共同参与的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开始出现。2016年5月23日,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三地四校图书馆在北京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京津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与共享协同创新联盟(王一丹.京津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与共享协同创新联盟成立)。这是区域内最年轻的三地高校图书馆联盟。

(一)北京高校图书馆联盟

北京是国内较早开展图书馆联盟研究与实践的地区之一, 形成了多个以高校图书馆为中心的体系,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包括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以及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

1.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正式开始运作始于2007年 11 月 30 日 ,依托CALIS,面向所有在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心设在中国人民大学,下设文献传递管理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负责)、馆际互借管理中心(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负责)、资源协调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负责)和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负责)。作为北京地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公共服务体系, BALIS的宗旨是,把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现代的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整合起来,实现文献信息的共建、共知、共享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北京市高等院校的文献信息服务提供保障,为北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

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是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图书馆联盟,成立于2002年,成员馆51个,管理中心设在首都师范大学。网图依托中国教育科研网,充分发挥北京市属重点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带动一批基础条件较弱的成员馆在软硬件及网络基础设施、文献资源、队伍建设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在成员馆专业特色馆藏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北京地区高校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与CALIS的建设相补充,形成对北京地区高校网上文献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教学科研所需文献的联合保障,为北京地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支持和咨询服务。

3.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

为充分利用北三环学院路地区各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各馆对本校师生文献资源的保障水平,2002 年 11 月,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牵头,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11 家高校的图书馆共同组织发起成立了“北京市北三环——学院路地区高校图书馆联合体”。 次年 1 月,联合体馆际借阅协议签订; 3 月,联合体馆际借阅证正式启用。2006 年 3 月,联合体更名为“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

(二)天津高校图书馆联盟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五”综合投资规划的建设项目。 2001年成立管理中心,设在天津工业大学。中心在业务上受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领导,具体负责该建设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天津市19所高校图书馆全部以成员馆身份参加该项目的建设,天津高校图书馆联盟就此形成(朱虹.天津19所高校组成联盟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成员馆共用一个Unicorn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资源高度共建共享。2005年,中心改制为实体单位并更名为“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 (TALIS)。中心的学术委员会负责高等文献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咨询。此外,中心设有若干个由各成员馆业务骨干组成的业务组,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咨询与实施。

在天津市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TALIS建设成果丰硕,包括:中心系统平台与公共数据中心建设;天津高校电子资源的联合建设与协调构建;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及共享体系建设。建设成果惠及天津市19 所高校,节省数亿元的资金,投资效益比高达 300% ,TALIS成为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区域图书馆联盟,教育部对此予以表扬,认为“其成果和经验对于其他省中心的建设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孙晓明.天津市高校图书馆联盟电子资源建设调查分析)。

(三)河北高校图书馆联盟

“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简称HBADLA)成立于2002年6月,宗旨是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共享资源。联盟在燕山大学设立省高数图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受省教育厅领导,负责“省高数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数字图书馆所必需的外围硬件设施、数字图书等项建设,提供维持正常运转所需人员、资金,向注册用户及时提供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并负责“省高数图”的日常管理工作。各高校以自愿方式向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管理中心申请注册,并报省教育厅备案。河北全省已有54家高校使用省高数图资源,初步实现了全省高校电子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省内各高校节省了大量的经费,使数字图书馆的文献服务基本满足了省内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二、京津冀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经验和教训

上述京津冀高校图书馆联盟中,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活跃度最低,很少出现,这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提高文献保障率是印本书时代图书馆的最大追求和至高目标。我国曾先后开展全国图书协调方案活动和文献资源布局活动,致力于为科学研究提供文献支持。当时,馆际协作的成本高昂,成本压力下的文献共享范围有限,馆际互借由于路途遥远而不能全面展开,普通阅读不可能通过共享来实现。北三环与学院路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 集中了一批规模和层次比较接近的高校。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的诞生在当时是一项鼓舞人心的举措。联合体成员馆之间相互提供 10 张免费借阅证,用户凭本校借书证换取借阅校的借书证后,需亲自前往借阅校借阅。经过 4 年的运转,成员馆由11家扩展为 39 家,遍布北京城区的 50 多万名师生可以共享 39 所高校图书馆的千万册资源。成员馆多,借阅证偏少,这种借阅方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图书馆协同活动的成本大大降低,文献资源的载体形式多样化,获取的方式变得便捷、高效。这种因印本书难以获取而自发产生的图书馆联盟逐渐沉寂。

京津冀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第一,有组织。每个联盟都设立了管理中心,其中,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2005年成为实体单位,有全职的正式工作人员,不再从高校借调兼职专业人员。联盟有各自的章程和完备的管理制度,保障联盟的发展。

第二,有资金。联盟得到京津冀三省市教委(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天津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为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经费、电子阅览室建设专项建设经费与各校自筹的项目配套经费,中心日常运作的业务费由市教委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拨付。“十五”期间,天津市教委累计投入经费7,000余万元,各校自筹配套经费数千万元(李秋实.天津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实践)。BALIS则由北京市教委批准并投资建设,所有项目接受北京市财政评审中心的中期检查、验收和绩效考评。

第三,有契约。成员自愿加入联盟,与联盟正式签约并受协议的约束,有具体的合作领域、负责人员,任务分工明确,也有时间安排和活动安排,联系较为紧密。网图、BALIS、TALIS、河北数图等联盟是一种实质性的联盟,不是形式化或者表面化的联盟,联盟成员从中受益颇丰。

第四,靠技术。联盟要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必须走科技创新的道路,依靠现代技术手段,建立跨系统的技术平台。BALIS成功研发了“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协同平台,实现了成员馆的在线一站式查询,提供线上原文传递和线下馆际互借。经过长时间的慎重讨论和科学论证,在天津教委的支持下,天津高校图书馆联盟达成共识,确定天津高校图书馆统一采用Unicorn系统软件平台,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两馆仍保持各自系统的独立运行,其余的17所高校馆联合引进一套Unicorn Consortia系统,共享一个系统平台,一个服务器、一个中央数据库,全面提升了各高校图书馆的基础业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联合,构建更为广泛的包括资金、技术、人员、计算机装备等在内的广义的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体系(李力文,贾睿,李广生.对天津市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些建议)。

三、京津冀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建议

(一)互补不重构、配合不重合,充分发挥京津冀高校图书馆联盟作用,支持联盟间的合作与融合,推动联盟功能不断完善

京津冀区域内,北京高校网图、BALIS、TALIS、河北数图等,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比较成功的地区性高校图书馆联盟, 这些联盟模式灵活, 功能各异, 协调发展, 为实现高校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这些联盟均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持续的配套资金,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制定合作协议、联盟章程和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契约形式明确加盟馆的权利和义务等。

京津冀办学特色相近的高校也可借鉴卓越大学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组成新的联盟。办学特色相近的高校在资源的采购和信息开发方面需求相似,并且有共同的培养目标和发展目标,有助于联盟的进一步发展。卓越大学联盟是由9所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和教育部直属的985工程大学组成的高校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是联盟交流的平台。卓越大学联盟图书馆信息共享的范围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期刊97361种,中文期刊8348万篇,外文期刊9987万篇,图书书目430万种,开放学术资源4100万篇,数据库503种,特色数据库3672个(郭卫兵.网络环境下基于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地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技术标准研究——以JALIS 为例)。

有研究者提出,成立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高校图书馆联盟(陈翠英.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方雪梅.京津冀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若干问题)。我们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应遵循互补不重构、配合不重合的原则,统筹三地资源,挖掘合作潜力, 强化优势互补,打造区域特色。BALIS等高校图书馆联盟要充分挖掘资源、技术和人力优势,推动联盟功能向纵深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和强强合作,形成相对独立又互相补充的资源、技术链条。提升京津冀高校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与水平,促进三地图书馆事业协同发展,发挥合力效应,为京津冀各行业协同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和智力支持。

高校图书馆联盟是个生长的有机体,在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过程中,联盟的合作、融合以及联盟个体的新生、发展、消亡都是不可避免的。正是这些不断出现的动态的变化,赋予高校图书馆联盟以持久的生命力。

(二)依托全国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开创新局面

CALI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是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全国性解决方案。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

CALIS建立了“全国中心-地区中心-高校图书馆”三级保障体系,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四个全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分别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七个地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一个东北地区国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构成第二层级保障,高校馆为第三层级。同时,CALIS 在未设全国中心和地区中心的省市建立了15个省级文献信息中心,把地方建设纳入CALIS体系。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和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管理中心先后于2004年和2005年成为CALIS的省级文献信息中心。

经过20多年的建设,CALIS的功能不断完善,在全国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无人能及。京津冀既有CALIS的全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又有天津市和河北省两个省级文献中心,同时还有BALIS,这样的优势是全国其它区域不能比拟的。

和CALIS类似,CASHL服务体系由全国中心、区域中心、学科重点中心组成,有计划、有系统地引进和收藏并提供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在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中,要让CALIS、CASHL发挥引领作用。依托二者完备的保障体系和强大的辐射力,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在资源的协调采集、特色数据库、联合目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人员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

(三)尝试在区域内开展跨类型合作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联盟活动的持续深入,一些图书馆联盟开始转向与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联盟相互融合,或者扩大联盟成员范围,吸收其他类型的成员馆。美国许多原来基于公立大学图书馆的联盟开始把服务范围向私立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扩展,如乔治亚图书馆学习在线(Georgia Library Learning Online,简称GALILEO)。国内图书馆联盟中也有成功将不同类型图书馆整合在一起的案例,那就是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上海协作网成立于1994年,由高校、科研、情报、公共四种类型图书情报单位组成,逐渐发展成为以上海市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区县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为分馆的新型地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联合体。目前,全市通借通还一卡通的总分馆数达到105个,各类型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京津冀区域内有着为数众多的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多种类型图书馆及图书馆联盟,如,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首都图书馆联盟、天津图书馆联盟、京津冀图书馆联盟。与上海相比,京津冀地域范围广,各类型图书馆隶属关系复杂,协同主体数量多,协同难度大。建议京津冀高校图书馆联盟可先在较小范围尝试跨类型协同发展,这个较小范围,既可以是指地域,也可以是指某个业务子系统。要积极与公共图书馆和中科院系列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文献信息机构展开合作,共同促进区域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随着探索的深入,协同范围可不断扩大,从而带动整体协同的深度和水平,为京津冀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北京高校京津冀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北京高校研发状况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北京高校科技创安—视频监控应用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农学院为例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