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机制视域下深化职教产教融合的思考
2018-01-29,
,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重要高度,进一步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强调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并将“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作为重要举措。可见,从体制机制高度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新时代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的重要任务,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推进多元主体体制改革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前提
职教体制改革主要解决两种问题,一个是办学体制问题,即办学主体是谁;另一是管理体制问题,即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和组成方式问题。从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大多为政府主办或由行业主办,显然这种单一主体职业院校已经不能较好地适应产教融合深度发展需要,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各种政策,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进多元主体体制改革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其基本前提如下:
1. 强化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主体地位
行业企业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通过办学或校企合作办学才能体现出来。基于此,《意见》提出了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具体举措。实践中一方面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出台与行业企业利益紧密的相关法规、支持政策,激发行业企业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热情;另一方面学校要增强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能力,研究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实际办学中真正体现行业企业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行业企业办学主体地位要充分体现行业企业发展利益的需要、体现对人才需求的需要、体现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需要、体现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需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确定、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教学质量标准制定与评价、合作项目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行业企业拥有重要决策权。
2. 要建立与完善产学研一体的职教集团
职业教育集团是由多个独立法人主体组成的,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为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而形成的教育团体。《意见》提出鼓励区域、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可见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是加快发展现代职教重要方向和重大举措。推进集团化办学,首先集团组成要体现各方利益的一致性。本着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育人为本、依法办学的原则组成,其效率和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各方利益的实现程度,需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发挥政府对集团化办学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政策保障和监督管理作用,以相关各方“利益链”为纽带,探索集团内部产权制度改革和利益共享机制建设,提升内部聚集能力,促进集团成员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其次职教集团成员的构成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需要,要围绕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实际,培养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培养人才,发挥地方职业院校办学优势和特色。
3. 要建设校企一体的决策与管理机构
建设校企一体的决策与管理机构是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组织保证。从职业院校角度讲,一是要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其委员会作为学校发展战略决策指导机构,由举办者、学校、相关企业集团和行业组织代表组成,其职责是审议决策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审议决策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审议决策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审议校企合作办学方案;提供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咨询;提供相关产业的就业需求形势咨询;协调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等。可见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可以利用各方人力资源优势,正确把握学校办学方向、模式,把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全过程,使办学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二是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专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及高级技术人才加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利用他们对职业标准、岗位技能要求的实际认识、知识和经验,指导专业确定素质、知识、技能体系及构建课程体系;特别是参与实践教学工作,把握实践教学模式及操作规程,使学生真正领会实际工作要求与方法;指导建立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制度、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保障体系。
二、构建多元融通运行机制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具体内涵
深度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表现在校企双方全方位、多要素融合,其核心是两个主体利益目标高度契合的体现。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涉及人才培养全过程、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要素、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多主体的综合系统,其科学性及运行效率体现在校企双方在管理、环境、团队、项目等方面的多元融合。
1. 管理融合,形成产教融合基础
管理融合就是校企双方关注支持彼此的战略关切、发展目标的重大利益问题, 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共同制定合作领域制度、政策,用制度政策规范双方的行为,保障行动的一致性;共同制定规划、计划、活动方案及办法,保障校企合作效率。管理融合必须是在行业与职业院校两个利益主体的利益目标相互认识一致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来。从学校办学角度看,职业教育发展要得到行业企业大力支持,必须在人才的需求、科技服务、产品研发、员工培训的多方面支持企业的发展需要,形成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因此产教融合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及运行应当学习企业的模式进行设计、管理,教学质量标准及质量评价要素的设计应当推动与生产、技术、产品的质量标准的一致性,使学生全方位体验企业情境,感悟职业岗位对素质及技能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深度的产教融合不是将学校办成企业,也不是将企业办成学校,而是两个利益主体的利益的最大化,表现在双方优势资源的高度共享。
2. 环境融合,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要积极探索、营建“引企入校”、“职务互聘”等校企合作新模式,将企业引入校园,营造企业文化范围,形成“校中厂”。“校中厂”由学院提供场地与基础设施,校企双方投入软硬件设备;企业选派技术人员担任相关岗位职务,并承担主要实践教学工作;按照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全程组织科技开发、人员培训和实践教学;教师按照企业标准对实践课程进行设计和检验;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工作成果直接用于生产实践中去。通过“引企入校”、“职务互聘”实现教师科技研发与实际生产融通、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融通。
3. 团队融合,建立产教融合支点
团队融合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校企双方应当遵循“市场需求上项目、项目需要招人才、业绩考核给待遇、能力水平定岗位”的原则,针对企业的实际技术、产品研发项目和学校的实践教学项目,共同组建企业技术人员与学院教师混编的教学研发团队,彼此受聘双方技术岗位职务,相互学习借鉴知识、技术、技能、经验,充分实现人力优势资源共享,提升科技研发、实践教学的效果,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并全过程参与体系运行,是体系科学高效的重要保障。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4. 项目融合,构建产教融合平台
以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也是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校企双方应当按照《意见》“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要求,重视以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的载体建设。以双方实际需要的项目为基础,建设多种形式的载体,共同成立研发部门,共同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技术应用中心和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企业化规章制度及技术标准,共同开发实施实践课程,共同开发项目,共同享受技术开发成果,使企业在合作中可以共享学校的场地、设施和师资等资源,节省了企业员工招聘、培训、生产等方面的支出,人力资源得到了保障,学校在合作中获得先进的技术及生产方式,锻炼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与产业得到进一步融合,校企双方互利共赢,形成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三、对策建议
1.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体系
制度是具有约束力的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从国家、政府层面上讲制度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政府政策等,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具有强大的法律约束力。因此国家从立法的角度,政府从政策的角度进一步出台激发社会各方面投入职业教育的热情的制度文件,并提出相应具体举措和实施办法,对于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密切合作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从社会组织层面讲制度包括章程、协议书、规定、办法、标准等,是组织规定其成员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具有严格的组织约束力。因此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学校举办方、行业企业、学校等组织单位应根据合作意向,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有利于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相关制度,有利于提高各方面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开拓创新、投身职业教育的热情。
2.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调控作用
国内外的实践充分证明, 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是构建强有力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一是政府要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理清合作各方权利义务、责权关系,明确运行的基本规则和操作办法,并通过制度加以固化。二是政府要进一步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 分级管理, 地方为主, 政府统筹, 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宏观调控职能,通过多种方法引导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由政府牵头, 建立由教育及相关部委联合组成的校企合作领导协调小组, 统一协调校企合作, 负责研究、制定推进校企合作的有关方针、政策、措施等, 制定校企合作发展规划,确定产学研结合的工作方向、目标和重点, 协调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校企合作深化。政府要成立扶植校企合作的服务机构,利用政府管理的公共服务组织机构、媒体、资金等各种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履行公共职能,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推动校企合作的展开。三是政府要加强舆论宣传,利用媒体实施舆论导向, 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宣传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对于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作用,倡导企业服务社会的责任。通过舆论宣传导向, 鼓励大企业、集团公司以及社会各界出资设立各类基金, 用于推动校企合作。
3.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产教融合机制的构建实质上是行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一种合作行为,这种合作主要来自于市场的需要。学校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必须要适应市场的运行机制。一是学校办学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探索开发完善“项目驱动”、“成果驱动”、“信息共享驱动”等多种合作模式,不断完善合作机制,争取行业企业在技术、设备、人员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二是学校要出台有利于强化校企合作、人才交流的政策,改革人事评聘办法,积极吸引行业企业人才参与教学,推进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承担实践教学的比例。三是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交流的计划,确立原则、内容、办法、措施、约束条件、评价标准等,做到校企合作项目明确具体。要建立合作项目绩效评价系统,科学及时评价合作项目效果、成果,不断完善合作制度、方法、内容,保障合作可持续发展,推动产教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