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见纪昀佚文五则考述*

2018-01-29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3期
关键词:重光纪昀陈氏

耿 锐

(山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谥文达,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人。纪昀学问渊通,主修《四库全书》,所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进退百家,各得要旨,蔚为大观。于诗文一道,纪昀亦颇有成就,著述甚富,然其勤于读而疏于著,不但未加裒集,而且往往随手弃掷,故散佚颇多。纪昀故后,其孙树馨整理其诗文,辑《纪文达公遗集》32卷,其中诗、文各16卷,骈散俱全、诸体兼善。1991年,孙致中等点校的《纪晓岚文集》经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刊行,诗文部分基本袭自《纪文达公遗集》,几无补遗。纪昀一生交游甚广,创作宏富,仍有许多作品散落集外。黄时鉴、王敏之、李永泉等学者已先后做过相关辑补工作,发现诗文数十篇①。笔者今检别集、方志,辑得纪昀佚文5则,现就所得,初加点校考释,迻录于此,以就教于方家。

1 二研斋遗稿序

嗟乎!桐屿而仅以诗传乎?桐屿抱经世略又遭遇圣时,出入禁籞,益谙习天下事,恒欲有所树立,以表见于后世,余亦以欧苏期之。乃一蹶不起,竟郁郁而终,徒以遗诗数卷流传艺苑,使读者流连而太息,抑亦悲矣,而余尤有所深惜者。士不以功业见而以文章著,古亦多有其学问器识抑塞磊落而不申者,必尽发于翰墨间。其生平著述含吐风雅,感荡心灵者,必有鬼神为之呵护,好事者为之收拾,使毕生之精力荟萃无遗,千百年后犹可高吟征咏,恍然想见其为人,是不得于彼,犹可得诸此也。若夫宏篇巨制笼罩一时,而生前不暇编辑,殁后多归湮没,后人追寻残胜仅存十一于千百,已不足尽其所长。而此十一仅存者,又不必尽其所得,岂不尤可悲哉?桐屿与余为布衣交,当其掉鞅文场,刻烛赋诗,擊鈢角艺,余恒自谓不及。庚辰会试,桐屿竟出余门。同在翰林典玉堂,著作论者亦有让一头地之戏。今观此编,当年唱和不见集中者十之七八,其他余所未睹者,散失零落又从可知矣。是桐屿不幸而仅以文章传,又不幸而文章终不尽传也。感怀今昔能无老泪纵横哉?虽然古来苦吟一世而支字不传于后者,盖不少矣。桐屿得有贤子掇拾于蠹蚀之余,尚有此集传于世,尚使人以一鳞一羽想见龙凤之章采,是亦不幸之幸矣。故余于斯集始而深悲,继而终为之喜也。乾隆辛亥三月廿六日河间纪昀撰时年六十有八。

按:本文辑自诸重光《二研斋遗稿》卷首,南京图书馆藏清道光十年(1830年)刻本。诸重光(1721—1770年),字申之,号桐屿,浙江余姚人。诸重光初以举人召试第一补内阁中书而入值军机处,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举进士,授编修,历官辰州知府。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大学士蒋溥充会试正考官,纪昀充同考官,是年殿试一甲分别为毕沅、诸重光、王文治,“原拟诸重光第一,毕沅第四,上以毕沅对西北屯田事独详核,亲拔第一,而诸次之。”[1]序中所言“庚辰会试,桐屿竟出余门”即言此事也。

诸重光尝于庚辰辛巳间(1760—1761年)居寄园,与纪昀为近邻,后二人同官翰林院,情谊愈发深厚。纪昀门生葛正华嗜酒,常于纪昀家饮酒,诸重光亦常赴会,“五六人角至夜漏将阑”[2],其往来密切可见一斑。纪昀《庚辰集》录诸重光《红药当阶翻》一首,赞其“俱极周到,气韵亦修洁自喜”[3],亦可见其对诸重光诗的欣赏与重视。

纪昀此序是为诸重光遗集所作,从诸重光生平说起,对于重光“谙习天下事,恒欲有所树立”然“郁郁而终,徒以遗诗数卷流传艺苑”深感可惜,念及重光“不幸而仅以文章传,又不幸而文章终不尽传”,更是老泪纵横,悲惜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纪昀认为诗文能“使毕生之精力荟萃无遗”,而且“千百年后犹可高吟征咏”,所以“士不以功业见而以文章著”亦可谓不朽,即所谓“是不得于彼,犹可得诸此”,故而面对诸重光遗集“始而深悲,继而终为之喜”,可见纪昀对于君子“立言”的重视和其辩证通透的人生观。

2 东游纪略序

昔陆贾使粤而南,中行纪作焉,述游览者之权舆也。班昭《东征》一赋,备述道里山川纪行之咏,滥觞于是。然韩魏五言犹无专咏风土者,刘勰谓宋初文咏“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登临题咏,其盛于是时乎?谢客诸诗,游览者居其太半。少陵自秦入蜀,途中所咏亦甚详,然亦未自成一编。自李绅《追昔游诗》二卷,始别为专集矣。宋元以后,作者日系其间,工拙亦互见。今岁秋,门人葛庶常正华携其乡比部张君《东游纪略》示余,余爱其序次简远,有郦道元《水经注》意,其感怀阅历、摹写风景亦出入于元白苏陆间,近代作手之佳者也。葛子述张君之意,属余为序。余维昔太史公编阅名山大川乃成《史记》,张燕公岳州诸什说者谓得助于江山。盖儒者读万卷书,怀瑰奇磊落之气,每借文章以发之,而不得灵区胜景雄奇幽奥之观,则不足以感荡心灵,抒写其胸臆,此古人巨制往往托之游览也。余生长里闾,足迹未南行一步,无由睹天下奇胜,开拓心胸,岁丙子始以敕修热河志书,得见塞垣山水。已卯秋奉使山西,略览并汾之形胜。然倥偬往返,未暇为诗,有负山灵,心恒耿耿。今张君以强盛之年息弃荣名,纵情林壑,道途数月,吟咏成编,余读之是愧且羡,又何足以序其书?然少而耽诗,迄今不废,岩泉之乐,素未尝忘,披读是编,有隐触夙愿者焉,爰不辞而为之序。辛巳十月望前二日河间纪昀书于京邸阅微草堂。

按:本文辑自张体乾《东游纪略》卷首,是集现存南京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张体乾,字确斋,号健菴,浮山(今属山西)人,岁贡生,候选部寺司务即用。序文中称“葛子述张君之意,属余为序”,葛子即葛正华,字临溪,吉州(今属山西)人,乾隆庚辰(1760年)进士,以庶吉士用,后由编修改授御史,监察湖广道掌云南道。葛正华与张体乾同里,庚辰会试出纪昀门下,故张体乾托葛正华求序于纪昀。《东游纪略》乃张体乾家居之时“自山西、河南东游泰山,往来纪行之作。逐日记载见闻,于古迹颇有考订。途中吟咏二百余首,亦即附于逐日之后。其诗规仿白、陆,时亦具体。”[4]

纪游之作虽多,别为专集者却少,纪昀于序文之中梳理了纪游之作逐渐结集的过程,而《东游纪略》以诗纪行、逐日排列,形式极为新颖,纪昀以其序次简远、摹写风情而推为近代作手之佳。纪昀序中直言“不得灵区胜景雄奇幽奥之观,则不足以感荡心灵,抒写其胸臆”,此论受钟嵘“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5]一说的影响,强调山水形胜对诗人心灵之作用,故而对于纵情林壑、吟咏性情的张体乾极为赞赏,更兼夙未尝忘岩泉之乐,“披读是编,有隐触夙愿者焉,爰不辞而为之序”,表现出对《东游纪略》的欣赏。

3 杜律详解跋

乾隆辛未,先大夫出守姚安。水陆万里,不能携卷帙,山郡僻陋,又无自得书,仅从诸生王明家借得顾宸《杜诗解》一部。先大夫故喜谈杜诗,而病宸《解》多穿凿,因就其书点窜之。在官三载余,丹黄殆遍。王生录之成帙,私题曰《杜律详解》。先大夫取阅之,以为体近于疏,命吏别缮净本,改题《杜律疏》。会敕修《续文献通考》,昀遂以净本送吴侍读省钦著录于《经籍考》中。后书馆移皇城内,其本遂佚,今其所存者初本耳。故仍题曰《杜律详解》,与《续文献通考》所载不同。实一书也。恐滋将来之疑,故敬述本末,俾后人有考焉。壬辰人日男昀识。

按:此文辑自纪容舒《杜律详解》卷首,是集见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8册,据国家图书馆藏清钞本影印。纪容舒(1685—1764年),字迟叟,号竹厓,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人,纪昀之父,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举人,历官至姚安知府。纪容舒博闻强记,尤长于考据之学,除《杜律详解》外,尚有《唐韵考》《玉台新咏考异》。

据跋文“先大夫故喜谈杜诗,而病宸《解》多穿凿,因就其书点窜之”可知纪容舒所作《杜律详解》是对顾宸《杜律解》的点窜。顾宸,字修远,号荃宜,无锡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人,著有《辟疆园文集》。《杜诗解》即顾宸所撰《辟疆园杜诗注解》。

纪昀此跋主要叙述《杜律详解》的成书过程。据跋文可知,纪昀之父纪容舒极喜杜诗,偶从诸生王明处借得《杜诗解》,遂汰其芜杂、参以己意,对《杜诗解》进行润饰,诸生王明辑录纪容舒之文字,题为《杜律详解》,遂成是编。后经纪容舒再次修缮,题作《杜律疏》,较《杜律详解》更为完备,称为净本,并著录于《续文献通考》中,后此本遗失,仅存初本,故仍作《杜律详解》。今所见《杜律详解》即为钞本,且全编未有一处注明作者,故纪昀此跋虽意在叙述此集成书之本末,却为考定《杜律详解》之作者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依据。

4 陈氏铭文二则

其一:朝议大夫睿智陈公暨元配冯太恭人墓志铭

先祖母陈太恭人弃世早,故先大夫鞠于外氏,先叔父复娶于陈,不忘母族也。雍正壬子,先叔母卒,舅祖母郭太恭人复以先母张太恭人为义女,故昀亦尝寄养舅祖家。时睿智公年甫冠,冯太夫人亦新于归,朝夕抚摩昀,视犹子侄,迄今四十七八年,童子时嬉游之地一一如目前也。……尝闻之先大夫曰:陈氏先世马邑人,始祖讳得新,明初乃迁于献。二世讳友林,三世讳英,四世讳思义,五世讳大川,并以耕读世其家。六世讳瓒,明嘉靖丁未进士,历官南京户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简肃,官户部左侍郎,时祖父如其官。陈氏于是始盛。七世讳志武,举人,荫锦衣卫千户。八世讳经略,廪膳生。九世讳令俶,候选州同,先祖母陈太恭人即公长女也。十世讳颖孙,候选通判,覃恩貤赠朝议大夫户部陕西司员外郎加二级,是为公父。……公讳聪,睿智其字,候选州同,覃恩赠朝议大夫户部陕西司员外郎加二级,生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卒于乾隆三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冯太夫人,河间廪膳生讳师愷女,诰赠太恭人,生于康熙五十二年四月初十日,卒于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初六日。子四:长凤书,生员,早卒;次鸾书,候选布政司经历;次鹍举,官户部陕西司员外郎;次鹤冲,岁贡生。……孙四:长沄,生员;次沛;次湋;次瀓。孙女六。曾孙一,锡龄。铭曰:勤俭者家昌,忠厚者泽长。猗欤典型,克式于乡。贞石不磨,永播尔芬芳。

其二:布政司理问陈瀛西合葬墓志铭

得位而后立功名,遇变而后见气节。如安常处顺,循循规矩,自完其一身一家之事,此分所当然,不为异能也。然载籍所传、耳目所及,有王侯将相,勳业盖一世,而询其家庭骨肉之间,往往不能无遗憾。甚有讲道名儒,圣贤自命,如胡致堂计较恩怨,不持生母之服;吴康斋不咸于弟,至囚服而对讼庭者,亦间为后人所评议。至于诵法圣经,拘泥古义,如方望溪先生,必欲小功同财以致龂龂不相安,先生自载其事于文集,是又贤者之过矣。然则立身端谨、治家雍睦,使乡里无不称善人,岂易事哉?表叔陈公瀛西,献县旧族也,天性质朴,故读书未能卒业,行事则无不衷于理。弃举子业后即代父理家政,犁然无不当,父心倚之如左右手。……先姚安公与公为表兄弟,较公齿长,久宦于外,未数数接洽,余亦叨系朝籍,五十余年尤与公疏涧,然余奉讳归里时,公视之如亲子侄。余尝谓先祖母陈太夫人早逝,姚安公幼鞠于舅氏德音公家,至康熙癸巳中乡试。故余与德音公一房幼相娴习,出入内闱如子孙。……公讳肃,瀛西其字,以生于肃宁在河间西也,为前明户部尚书陈简肃公五世孙。高祖讳志明,武举人,荫锦衣卫千户。曾祖讳经略,县学廪膳生。祖讳令俶,候选州同。父讳肖孙,候选通判,以孙鸿举貤赠文林郎,浙江仙居县知县,配李安人、王安人、赵安人,副室王安人均德性柔嘉见称族党。子三:应鸾,国子监生;文鸾,县学廪膳生,举优行;祥鸾,县学生。……孙八:长恪;次萐,候选布政司经历;次憘;次愷;次恂;次怡;次芝;次恬。孙女六。公生于雍正丙午九月二十八日,卒于乾隆戊申四月十二日,六十有二。应鸾等将以嘉庆癸亥三月十九日葬公于祖茔,余为之铭曰:庸行之难,难于卓行。我勒贞珉,事皆有证。乡党流传,应慨焉其起敬。

按:此二篇铭文均辑自民国《献县志》卷十八《故实志》,志由张鼎彝总纂,凡20卷,现有民国十四年(1925年)刻本。铭文一主人为陈聪(1712—1766年),字睿智,候选州同,覃恩赠朝议大夫户部陕西司员外郎加二级,配河间廪膳生冯师恺女,即文中冯太夫人。铭文二主人为陈肃(1727—1788年),瀛西乃其字,天性质朴,不事举子业,于理家一道颇有见地。陈聪与陈肃皆出自献县陈氏,为明简肃公陈瓒之后。陈氏并无家谱传世,其家族流变不可详考,然纪昀此二篇铭文,备载陈氏子弟,合而考之,可粗补陈氏世系如下:一世陈得新,二世陈友林,三世陈英,四世陈恩义,五世陈大川,六世陈瓒,七世陈志武、陈志明,八世陈经略,九世陈令俶,十世陈颍孙、陈肖孙,十一世陈聪、陈肃,十二世陈凤书、陈鸾书、陈鹍举、陈鹤冲、陈应鸾、陈文鸾、陈祥鸾,十三世陈沄、陈沛、陈湋、陈瀓、陈恪、陈萐、陈憘、陈愷、陈恂、陈怡、陈芝、陈恬,十四世陈锡龄。此谱系对于陈氏家族研究以及献县文化世家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纪氏与陈氏为世姻,纪昀祖父纪天申配九世陈令俶女,纪昀叔父纪容恂配十世陈颖孙女,纪昀从弟纪旭配十一世陈聪女,三代皆娶陈氏女。纪昀祖母陈太恭人早卒,父纪容舒自幼被养于外家,纪昀亦常常寄于陈氏,与陈氏子弟极为相熟。纪昀这两篇铭文,由昔而今,细数与陈氏往来之场景,无论是得陈聪之妻冯氏“朝夕抚摩”“视犹子侄”,还是与“德音公一房幼相娴习,出入内闱如子孙”,都写得鲜活生动,拳拳深情,流于句中,溢于言外。其中对陈氏一族雍家睦亲的家风更是尊崇有加,不但以讲道名儒胡寅、吴与弼之例作为反证,认为“胡致堂计较恩怨,不持生母之服;吴康斋不咸于弟,至囚服而对讼庭”招致后人非议,实在难当圣贤之名,对伪圣贤、伪道德表示了批判,而“勤俭者家昌,忠厚者泽长”的铭文更是凸显了纪昀克勤克俭、孝悌为本的儒家家庭道德思想。

注释:

① 黄时鉴《纪昀与西学——从一篇佚文谈起》,《文史》1998年第46辑;王敏之《纪晓岚遗物丛考》,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李永泉《纪昀集外诗文五篇考述》,《图书馆杂志》2016年第6期。

[1] 鲁小俊,江俊伟.贡举志五种[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186.

[2]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M].影印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648.

[3] 孙致中,吴恩扬,王沛霖,等.纪晓岚文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226.

[4] 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1758.

[5] 钟嵘.诗品[M].北京:中华书局,1991:7.

猜你喜欢

重光纪昀陈氏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来时雾散尽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吟雪
缅怀民族英雄左宗棠
陈氏清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
李重光:我闭上眼,就是中国的明天
陈氏兄弟
纪昀的批评理念与诗歌批评成就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