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墙上的文化褪色之后

2018-01-29戴志强

教育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标语师生学校

文 | 戴志强

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所学校能在学生身上产生终身影响的往往不是分数和知识,而是学校文化在学生心灵中所留下的精神印痕。

“学校文化”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教育同行格外关注的话题,一度被推到学校工作的最前沿。许多学校不惜花重金找专业人士“策划”“包装”,也有的自力更生,建门、立石、塑像、增字(为学校的办公楼或教室等命名,或在显著的位置上打出某些标语口号)。“古典诗词”“心理健康”“科技常识”“名曲名画”“二十四孝”等相继走进了厅廊,走上了墙壁。在很短的时间中,这种旧貌换新颜的变化,给每位生活在其中的师生和走进学校的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这样的变化速度和给人们带来的新鲜感收到了巨大的“广告”效应。

如今,时过境迁,在许多学校中,那些前几年鲜活靓丽的“校园文化形象”已风光不再——褪色的,破损的,脱落的,比比皆是。而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除了和这些所谓的“文化”一同历经岁月的洗礼之外,他们身上并没有体现出“文化”带给他们的影响与改变。当“面子”上的文化褪色之后,我们该从何处体现并发现学校文化的“影子”呢?

也许当初许多学校并没有想好诸如“为什么出发”“出发的目的地是哪儿”这样的根本性问题,而被一时的追风之潮裹挟着迈开了步子。如今,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下大力气“粉饰门面”,做“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求大、求奇,轰轰烈烈的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成了一道让人遗憾的“风景”。

评价学校文化,不能以校园是否开阔、绿化美化是否豪华、标语是否响亮等为标准,而应以教育理念是否科学、核心价值观是否正确、管理方式是否民主、学校氛围是否宽松和谐、师生精神是否愉悦、课程建设是否合理、教育质量是否全面等为标准。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要将其落到实处,必须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文化”,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其内化为师生的思想,并外显于师生的言谈举止之中,这需要全校上下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并把这一切认真地交给时间。“内外兼修”才是学校文化建设永恒的价值追求。

一校之长,应该有“处变不惊”的智慧和气度,默默地追寻教育的文化真谛,深耕细作,把学校经营得“沉香四溢”“别具风韵”“景深意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也唯有如此,学校才能不走老路,不走弯路,不走错路,不走邪路。

猜你喜欢

标语师生学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标语变变变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最牛标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