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2018-01-29李亚臻
文/李亚臻
在我国的体育事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体育舞蹈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开展体育课程中的重要项目。国家对于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对于促进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完善作出了极大的要求。为了促进体育舞蹈事业发展,必须培养大量的体育舞蹈人才。从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历程来看,其起步发展时间比较晚,但是我国各大高校正在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以此来促进体育舞蹈课程持续升温,使体育舞蹈运动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开来。在传统的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其它国家的教育水平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所以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促进我国的体育舞蹈事业未来健康发展。
一、我国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现状
从我国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各大高校地区得到了广泛推广。国家相关部门对于青少年体育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且加大了人才培养投入,以此来培养更多的体育舞蹈人才。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主要在北京、上海等等一线城市的体育舞蹈事业发展速度较快,而其它二、三线城市的体育舞蹈事业发展速度较慢,在体育舞蹈人才培养上具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也说明了在我国的二三线城市地区,必须加强对体育舞蹈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全面提高我国的体育舞蹈发展水平。
(二)当前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比较单一
在当前我国的许多体育院校中,都开设了体育舞蹈教育专业,以此来响应国家的号召与要求,培养更多的体育舞蹈专业人才,满足我国的体育舞蹈事业发展需求。在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体系中,主要以民间舞蹈、芭蕾舞以及现代舞课程为主。在这些舞蹈课程体系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舞蹈专业技能,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无法满足综合性舞蹈人才的培养需求。
2.教学实践课程比较薄弱
在各大体育院校的体育舞蹈课程中,缺少完善的教学实践体系,没有为学生配备完善的实践教学环境,只是在舞蹈教室中进行教学活动,没有从其它方面来学生营造良好的舞蹈艺术氛围。而且在舞蹈课程教学中,教室没有重视实践教学活动,所以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足,难以发挥学生的教学实践主体作用。
3.缺少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体系中,缺少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在培养舞蹈专业学生时,需要分别从理论以及实践等等两个方面来展开综合考核。但是在舞蹈人才考核时,主要采用舞蹈赛事成绩考核的方式,以此来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没有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
二、我国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对于体育院校加强管理,构建完善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的体育院校大多设置体育舞蹈课程,以此来培养体育舞蹈人才,但是在不同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体育舞蹈人才培养体系。所以必须加强对各大体育院校的综合管理,构建相对完善、统一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例如:可以把某个省市作为基础,在省市的范围以内开展院校体育舞蹈竞赛,加强各个院校的交流,在体育舞蹈竞赛中能够逐渐学习各种先进的体育舞蹈技术,逐渐和国际水平相接轨,以此来培养更多的专业化体育舞蹈人才。同时,高校在培养体育舞蹈人才时,需要借鉴国外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分别设置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三个阶段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体育舞蹈人才,为推动我国的体育舞蹈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二)体育院校需要加强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在各大体育院校的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工作中,必须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需要设置综合性比较强的舞蹈编导、理论和研究课程,而且需要设置舞蹈产业、经营相关的课程,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选择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时,需要保证舞蹈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和专业化,例如:开设现代舞、体育舞蹈、民间舞蹈以及芭蕾舞等等各种不同的舞蹈课程,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更多的体育舞蹈应用人才。此外,促进教学实践与考核机制创新,教师要尽量給学生安排舞蹈教学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舞蹈实践课程中,以此来综合培养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在构建舞蹈考核机制时,不仅需要结合平时的舞蹈课程成绩,而且需要参考舞蹈比赛中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与公平评价,才能培养更多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性舞蹈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现代体育舞蹈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体育院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机构,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才能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舞蹈人才。
[1]祝文钢,尹宁宁.高等体育院校与艺术院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148-151.
[2]杨可欣.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J].福建质量管理,2017(17).
[3]张士文.影响体育舞蹈人才培养因素及实践分析[J].读与写,2017,14(29).
[4]李国栋,武培.体育舞蹈后备人才培养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学,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