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专业以“工匠精神”引领“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8-01-29,
,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是培养设计兼技术类人才的摇篮,其职业特点决定了该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融入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匠”,木工也,“工”,巧饰也。后来扩展到掌握一定方法技巧的和创造力的工人,“百工”成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指:在长期从事某项生产活动或是社会交往过程中,所不断坚持和创造的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信念追求,继而把某项活动从简单的重复和繁杂的过程中升华为艺术表现的精神信仰。
所以,在当代高职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所体现的精于专业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它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概念或者技法和技巧,也不是具体哪个设计要素或者设计理论,无论是高职院校的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将它转化成一种信念和精神力量贯穿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环节中,使之成为一以贯之的约束力量,时刻将“工匠”的价值与能力渗透在艺术设计中。
二、设计素描课程设计结合工匠精神的作用
在传统意义上讲,素描是在二维平面中创造一种三维的假象,是一种通过明暗再现自然物体的表现形式。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价值体系和审美均在发生变化,素描也经历了由再现到表现,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在包豪斯设计学院成立以后,新的艺术语言带给整个社会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设计素描也油然而生。如今,它成为了当今各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设计素描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鼓励学生细致而大胆、深入而创新地对造型能力和想象力的再创造,能够有效地打破传统素描的藩篱,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感知力,丰富其想象力及创造力,使其成为承载工匠精神的核心载体,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提供更加开拓的思维、超前的设计意识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三、传统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下面将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的设计素描课程为例,对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做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如下:
其一是整体学程长,教学时间不够集中,整体效果差。以我院为例,因为硬件设施不够充裕,班级没有固定教室,一周四小节课,连续数周如此,课程过于分散,导致学生不能集中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创作,一些初步的想法,因课程的中断而被打乱;被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和热性被转移或熄灭,其结果是学生大多为了交作业而应付,大大的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和作品的质量。
其二是生源大多基础差,且思维模式固定化,对素描及设计素描认识均不足,创意思维薄弱。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生源入学前大多是参加的高考美术速成班,训练内容也多为迎合高考需求而做。比如,众多同学为了高考死记硬背一些结构,抑或只临摹固定的几幅素描作品来应付。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素描的印象是刻板的,只是在理论上记住了表面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素描的明暗关系和其中的科学规律,就不能深入细致的刻画物象,画作苍白简单,没有深度。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也停留其表,放任自己的懒惰,得过且过,不求甚解,甚至影响其对专业的认知 。
其三是课程评价体系单一,学生积极性不足。以往的设计素描课程考核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平时成绩约占总成绩的40%—60%,再有是对最终作品的评价即考试成绩,约占总成绩的60%—40%,这样的课程考核方式会使学生只重视最后的结课作品,对平时的课程作业重视不够,课堂秩序容易散漫,平时作品创意动力不足,绘制简单。
四、设计素描课程融入工匠精神的教学改革举措
基于以上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在精准把握设计素描课程的方向和定位,以及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去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比如,针对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体系等要或修改或完善。针对以上问题作出如下改进:
(一)融入“匠法”—— 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式
针对设计素描课程学程长的问题,在学校因资源有限而不能提供固定教室,又不能集中授课的情况下,课上以观察方法和绘制技巧的练习为主,课后继续完成与课上作业想通又连贯下节课内容的作业。同时,任课教师也要与本专业的其它相关学科教师互通信息,在课程内容精简而充实的同时让课程之间有衔接。教学方式方法上,适时地采取分组教学法、分阶段专题分析法、共同讨论法等方式,分享同学的创意设计想法,增强了团队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俄及心态上的鼓励和支持,成为课堂的策划者和引导者。学生在参与观察、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渐渐进入创意设计的门槛,从而为之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融入“匠心”——教学内容分阶段,层层深入解困惑
面对高职院校生源大多基础较差,对素描及设计素描认识均不足,学生的思维模式僵化和绘画方法单调粗糙。教师要有耐心纠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绘画方法。在全程的课堂练习中,通过循序渐进的项目训练,让学生对每一步都有新鲜感和方向感,能够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地进行创意和表现。在48课时的设计素描课程中,为了增加学生对素描的认识及对设计素描的深入创作,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规划:
1.第一阶段:结构素描要严谨。8课时、铅笔、4开素描纸。这一阶段,对于学生来说主要任务是加强对物象结构的认识,提升结构感知能力。学生可自选对象并将其综合表现到一张作品中。比如,画苹果,可将苹果横切、纵切后进行观察、分析和刻画。再比如,画罐子,要求学生将物体的外部形象、内部结构花纹同时进行绘制。此阶段通过对物象的结构、透视、穿插观察等的理性分析,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观察方法,形成整体观察及形象思维的意识,有效的避免绘画过程中的随意散漫的状态,克服绘画时的盲目性。此外,多元化视角的观察,给了学生充分的主动权进行创作,这样的训练逐渐改变了应试教育中千人一面的现象。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点线间增强了自主意识和探究规律的工匠精神。
2.第二阶段:精微素描表质感。8课时、铅笔、8开素描纸。精微素描即运用写实的手法对物像进行精细入微的刻画,从而去表现创新性思维。为了在有限时间内极尽精微,纸张要求略小,时间相对充裕。素描对象可以是将大变小或者是将局部放大。要求学生绘制的效果能够反映对象表面的状态,包括:材质、肌理、纹理等,加强自身情感意向的表现。引发学生对各种物体的肌理产生兴趣,丰富其在创作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深入理解设计素描的内涵。诚然,学生在精微素描的绘制过程中,体会工匠精神中的专注和坚强的毅力及坚韧不拔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作品的精神。
3.第三阶段:发散思维显创意。16课时、铅笔、4开素描纸。本阶段是培养创意思维的重中之重,是设计素描课程的灵魂,旨在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模式,充分运用置换、重组、错位、重叠、透叠、减缺、等创作技法,进行发散思维,从而创造新的对象。日常生活中,这种创意形式并不少见,拿置换、重组来说,比如科幻片《阿凡达》中阿凡达的形象是集合了人、动物及不存在的物象的综合体。中国的龙凤、麒麟等也都是通过一种思维模式的转换和嫁接形成的新形象。本阶段是快写与短期作业相结合。在前8个课时,要求学生手绘16开大小的五幅快写作品,内容是使用任意五个不相关的元素通过不同的创作技法进行重组,重组的过程中可加入自己的感情符号,形式全新的对象。后8课时,要求学生选择一张最满意的作品,在4开素描纸上进行深入刻画。创作过程可以是使之残缺或错位或组织和结构完全更改,亦可适当加入装饰元素,以丰富、充实画面。这种主观创造出的新形象与原形相比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打破了原形,有取舍、简约、夸张、增添、改换、拼凑等,这种训练打散了学生被束缚的思维模式,引领其学会思考,展开思维的翅膀,遨游在创意的天空,体会创意思维带来的神奇,学生感叹自己和同学的创意想法的高妙之处,在这个阶段,尤其是平时那些貌似绘画水平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出人意料的想出不一般的创意,极大的增强了这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望。
4.第四阶段:多种材料、技法显神奇。16课时、工具材料不限。传统素描创作时使用的工具材料等非常单调,而设计素描注重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将综合材料引入到创意设计素描中,深化学生的创意能力、创新意识的匠心精神内涵,让作品效果有所突破。此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创作技法等进行组合创意。授课过程实行分组教学,每个小组根据自身总结的对物象形态特征、本质内涵的不同理解,可选择不同的绘画材料、工具,进行不同技法的表现,从而完成一幅主题突出、具有趣味性的创意设计素描作品。例如,笔可以是铅笔、钢笔、圆珠笔、针管笔、油画棒等,纸可以是宣纸、报纸、色卡纸、瓦楞纸、牛皮纸等等,制作过程中可以结合揉纸、拓印、剪、挖、拼贴等等表现技法。让学生体验绘画、设计、工具、材料、不同技法相互融合的不同效果。这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创作的兴趣和欲望,加深其对视觉与知觉特性的认知,从而带来新的视觉形象。
通过以上层层深入、目的明确的课题训练,有效的避免了高职生一贯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使其深刻感受到了设计素描中核心思想——创意的乐趣,同时,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
(三)立足“匠人”——完善考核方式,培育学习氛围
为了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设计素描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也迫在眉睫。课程考核要逐渐摈弃以往只注重学生签到率、结课作业等单一的评定方式,提倡多途径、多方式的综合评价体系。结合我院本门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整体上需要一课题一评价,在每一课题分数设置上均要包括学生出勤率、创意思维、制作过程、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结题作业共六部分,尤其要注重学生创意思维的过程和最后结果相结合,使考核为培养符合现代艺术人才的“匠人”服务,有效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从内心追求艺术创造,真正具备工匠精神。
综上所述,高职艺术类专业中,将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素描这门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感知力、创造力,是提升未来设计师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如何更好的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将枯燥的规律转化成直观的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清楚,依然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课题——围绕工匠精神的内涵,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与实践,才能在循序渐进的授课过程中给学生创造轻松有趣味的学习氛围,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该门课程服务于专业教学,服务于行业发展。
[1]欧阳丽莎.德国艺术设计教育“探讨式”教学模式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02).
[2]周至禹.思维与设计[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蒋尚文,严顺.设计素描[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4](美)自伯特·多德森.创意素描的诀窍[M].王毅,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