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与探索
2018-01-29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一、引言
在2017年4月李克强总理会见来华对上海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进行考察评估的世界技能组织主席巴特利的时候指出:“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努力培养数量更多、素质更高、结构更合理、就业创业能力更强的技能人才,助推中国经济新动能蓬勃发展,带动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需要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式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企业参与度问题、教师技能问题、职业教育评价等问题,都影响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进而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如何更好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入手,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于解决当前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行性。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当前后工业发展时代,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供给侧”调整阶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传统的职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致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受制于我国传统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重学历、轻能力;重白领、轻蓝领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大多数人们认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自然而然地被贴上“差等生”的标签,包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本身也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学生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较之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也相应降低,这些都造成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有限,学习动力不足。同时,在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尴尬的“上热、下冷”现象:一方面,为了能够帮助学生今后更好的进入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十分注重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岗前学习和锻炼,多方联系与人才培养内容相适应的企业,和企业一起精心组织安排实习内容和方式,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锻炼;但另一方面,学生对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却敷衍了事,在企业进行岗前实习,也是较为随意,以至于将宝贵的岗前实习当作一种形式,一个毕业前必须要完成的程序而已。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于企业岗前实习这一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并不“感兴趣”,甚至是厌烦,感觉耽误了自己找工作的时间。再加上,企业本身也对学生实习的认同度就不高,认为学生来企业实习不仅不会为企业带来效益,反而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会给企业带来“麻烦”,特别是一旦出现偶然事故,企业更是无法承担其中的责任。这些也都使得学生没有从本应当学到实践技能的岗前实习中学习和积累到有用的知识和经验,进而没有达到实习和提高技能的效果,也不可能对今后的就业有所帮助。
(二)企业参与联合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在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企业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但是对于企业而言,由于盈利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企业的一切资源都是围绕生产经营的过程展开的,因此,多数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眼前利益、企业自身临时用工的需求、社会人情关系等等,出于主动加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力度不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案、教育教学目标,多是由学校制定和修改,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程度不高,即:不管是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还是教学的实施等诸多方面,企业的愿望往往不能得到体现,由于缺少和自己企业发展目标和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进而造成企业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联合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不高;2、学生开展的实习内容更多的是依据课本知识选择设置的内容,换句话说,更多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而开展的实践行为,岗前实习的内容围绕课本知识的内容而设计。但由于岗前实习的内容更多的是体现生产实践的具体内容,不可能是对书本知识的一一对应,甚至很多内容是书本中没有介绍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由于不是围绕岗前实习内容而设计的课本内容,造成一定程度的理论不能与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3、由于学生认为岗前实习内容和模式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认为这个时间还不如做与自己未来就业有关的实习,进而造成学生流失率较高,学生的流动性较大,从而使得企业不愿培养人才、不敢培养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与企业的用工需求和能力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是企业积极性不高,学生岗前实习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三)高校教师技术能力偏低
当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理论水平强于技术能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大部分的教师都属于“理论派”,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由于高校教师缺少到企业进行锻炼和工作的经历,教师们大多对于实际操作比较陌生,且不说对当前世界上的最新技术能力缺乏一定的认知,对于行业标准和规范不了解、不清楚,就是对于当前企业所应用的制造设备、技术手段、生产流程,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接触,都可能感到十分陌生。由于作为高校教师自身缺少对操作技能的了解和掌握,进而造成所培养出的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缺少实践经验,更不要说向同学们介绍当前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应用的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虽然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不应当对企业的制作技术不了解,但是造成当前这种“理论派”的现象不仅仅是合作模式自身运作的问题,同时反映了职业教育观念、体制和机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需要从战略角度考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高校师资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水平的提升,对于当前最新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认知和了解,俨然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道路建设中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四)教育评价手段单一
职业教育评价就是对职业教育活动进行的价值判断。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虽然采取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以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学生质量评价以学校为主,社会、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都没有参与进来,忽视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评价过程中,一方面,是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对于学生能力、水平的评价主要是学校,而对于未来走入工作岗位的,更多的运用这批技能人才的社会、行业、企业来说,却很少能够参与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即使有,社会、行业、企业的评价对于学生最终的评价结果所占的权重和比例有限,因此,评价的主要任务自然而然的落在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身上。另一方面,评价的内容更多的是围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建立,缺少围绕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评价本身具有导向性,合理的评价手段会对人才形成一种正向引导,促使学生向着目标要求努力。而只是将是否达到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衡量标准,忽视将岗前实习的能力水平作为衡量的标准,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全面的评价内容、不完善的评价标准、单一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就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
三、现代学徒制在职业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必然性
鉴于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我们不得不反思、探索适合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的职业教育模式。所谓现代学徒制“是西方有关国家实施的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发展”。现代学徒制传承了传统学徒制的一个核心特征,即: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因此,现代学徒制实现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工需求目标的“合二为一”,由于目标的一致性,进而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和实践、满足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需求、有利于“双师型”队伍建设、评价手段具有多元化等特点,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
(一)现代学徒制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实践
现代学徒制中的学生不仅仅具有学生身份,同时还兼有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既有显性知识,又有隐性知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情境式教学,情境学习方式通过营造不同课堂微环境和不同师生角色的学习情境开展认知技能的教学,避免了将知识与技能抽象成纯粹的理论灌输而与实践脱节的弊端。相比于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学生更倾向于情境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将书本上的内容灵活的运用于生产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校、行业、企业的对接和融合,有利于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工厂实际操作多于课堂死记硬背的情境式教学模式更容易获得学生的青睐。此外,现代学徒制中,学生的“企业员工”身份,也就使得学生在工作之中可以获得相应的工资收入,有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
(二)现代学徒制满足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需求
现代学徒制使得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也可以满足相应的利益需求。通过现代学徒制,可以科学合理的整合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有利资源,建立稳定、和谐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互利共赢。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学校、企业、学生签订三方协议,企业承担相应的教育培养义务,享受相应的人员使用权利。现代学徒制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突出的体现在:1、企业可以优先的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实际的员工,根据企业需求签约适合的学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员招聘成本;2、大多数实行现代学徒制的企业都是在学生一入校就与学生签订三方协议,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再到真正进入到用人企业有三年左右的适应期和磨合期,因此,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熟悉程度较高,降低了新进入职场的毕业生不适应工作环境、冲动辞职的机率;3、学生在企业进行学习和工作,不仅加强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同时也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满足企业的利益需求。
(三)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它具有一定的职业性特征。“双师型”教师队伍充分体现了职业性特点。“双师型”教师队伍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双方的共同培养下,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双师型教师的特色表现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经历)、专业技能应与企业岗位深度对接。一方面,学校教师下到企业进行锻炼和挂职,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教授学生操作技能,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利用学校科研资源,作为企业的智库。现代学徒制要求企业和学校共同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因此,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任务,更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双师型”是现代学徒制教师队伍的一个突出特点,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四)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评价手段多元化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各级政府、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因此对教育教学的评价要求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现代学徒制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具有评价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具体体现为:1、在评价能力方面,现代学徒制不仅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注重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2、在评价标准方面,现代学徒制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成为多元化综合的评价标准,更为全面的评价学生,并为学生的行为形成一种正向引导;3、在评价主体方面,现代学徒制不仅有学校评价,同时还有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4、在评价方式方面,现代学徒制不仅有终结性评价,同时还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衡量学生的成绩不再仅仅是“期末”成绩,也要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实践行为给予相应成绩。同时,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教学模式还将考评与学生的职业资格认定挂钩,增加了学生进入职场的资本与资格,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更好的走入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小结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教学模式为解决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我们更好的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我国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试点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行过程中需要将现代学徒制中的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和实践、满足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需求、有利于“双师型”队伍建设、评价手段具有多元化等内容进行良好把握,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在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好的培养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03).
[2]谢宏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现代学徒制发展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3).
[3]杨彩菊,周志刚.第四代评价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启迪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