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上育人 教学中立德
——小学体育中的德育渗透
2018-01-29刘雪影
文/刘雪影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体育的教学质量,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但由于迫于现实的各种压力,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并没有取得其应有的效果,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品德教育的实施成为教师们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难题。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品德教育呢?应该关注些什么呢?为此,本文则就重点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下面,本文即以“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并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期对自己及他人的体育教学有所助益。
一、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性
新课标明确提出:在重视学生学习体育文化课培养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处于比较低的阶段,各种能力也都尚未形成,所以,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有句话是“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从这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其中是存在着一个先后关系的,即:学会做事的前提是先学会做人,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因此,作为小学生人生第二导师的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视,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以此体现体育教学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生是刚刚离开家庭这个温室的花朵,心智也尚未成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的道德教育是孩子一生的基础教育,也是孩子迈进社会群体的第一步。孩子在小学阶段受到的道德教育如何,人格是否健全,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将体现出来,从而影响着整个未来进入社会的发展状态。但是,在实际的思想品德教育中,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并没有正确认识到道德教育给学生带来的重要影响,只注重灌输学生学习体育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对小学生而言,这种教育是不全面的,如果体育教师长此以往,必定会造成小学生人格的缺失。
(二)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
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得不到重视,而是一味地追求分数,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导致学生自身的思想品质严重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如果体育教师同样是以学生的体育目标测试为目的,自然在教学课堂上,也不会太多的注重学生道德品格的培养。其次,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存在固有思维,都比较传统,缺乏创新,这与我国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三、小学体育中德育思想的渗透策略
(一)丰富教学形式,注重德育教育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是一个需要多人参加的集体科目,其分散性和活动空间都比较大,这也就导致很多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容易忽视一些细节。在此,即以体育规则为例,大家不要认为体育规则不重要,其实,在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中,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加强学生对体育课堂的规则教育,发挥体育教学应有的教育意义,以促进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小学生喜爱的讲解法、示范法、游戏教学法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其中游戏教学法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相关的体育规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加入红牌、黄牌的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体育规则,体验体育规则,这样在一些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就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度,这对培养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也大有裨益,放射到将来成为一个遵守规章制度,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赏识教育,缩短与素质教育的差距
要缩短与素质教育的差距,体育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品德教育方法,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参与课堂,以此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在实际的篮球比赛过程中,赛场上的情况是永远都无法预料的,总会有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对于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学生可能不能及时控制好局面,这也可能会成为篮球比赛失败的原因。如果学生们在赛场上失败了,老师不能用老一套的教育方法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们,更不能点名道姓的说一些攻击他们、使他们受挫的话,而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鼓励他们,对其进行温和的德育教育。或者与他们以朋友,同学的关系进行沟通与交流,体会他的感受和心情,告诉他们技巧与能力方面可以慢慢提高,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就心情低落。我相信,通过这样“家常式”的交流方式,不仅能够拉近师生距离,还能解开学生内心,打开其心灵的窗户,搭建沟通的桥梁。所以,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而是为了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关注,达到能够真正的走进学生内心的目的,从而不间断地对其进行德育渗透,推动其品德素质的健康发展,进而缩短与素质教育的差距。
(三)创建德育氛围,优化课堂环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庭。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教室里,因此,班级文化对他们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班级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对老师和学生都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例如:班级的体育黑板报文化、体育明星墙等,这些都对学生的德育有所影响。还有教师的谈吐举止、学识和仪容仪表,都能对学生产生莫大的作用,这些都是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体育教师要抓住宣传德育的机会,广泛进行体育文化宣传,经常更新版面,时刻让学生沉浸在德育氛围之中,并利用体育文化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其次,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现象抓住德育教育的契机,促使学生改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有一个健康、愉悦的学校学习并能在其中受到鼓舞。继而就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其行为应成为学生的典范。因为体育课堂是相对开放自由的,所以,课堂规矩非常重要。比如:体育课堂上我们要穿运动服,要做好课前准备,坚持抓好课堂常规,要提前将需要用到的体育器材摆放好,然后等待学生集合。集合结束后教师要微笑地向学生们问好,宣布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并检查学生的服装,安排好见习生,这是对体育课堂、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相应地,学生也会精神饱满地认真地配合老师、尊重老师。由此可见,这种以身作则的德育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不二法宝。
(四)实现自主管理,体验行为美丑
一个学生道德素养的高低,不仅要看其言行举止,还要看其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小学这一特殊阶段的学生,处于敏感期,有着脆弱的心灵,对于老师的说教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和畏惧心理。因此,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老师可以建立让他们自主管理的体育课程制度,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及时的引导。如:让每位学生轮流参与体育训练的监督、纪律检查等,一方面可以通过他人的训练完成度来反思自已,另一方面有利于纠正他人的不良行为。这样学生在轮流上岗的过程中,就可以在他人和自己的互动中明辨是非,认识美丑行为,继而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以此逐渐深化自身的道德行为。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性、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小学体育中德育思想的渗透策略。笔者认为,如果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并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长此以往进行有针对性和方向性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那么,学生的思想品质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促进,以此为学生将来更好的体育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王莉.文以载道,立德树人——浅谈在小学语文当中的渗透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31-31.
[2]莫青杰.体育教学中如何立德树人[J].情感读本,2017(14):45-45.
[3]范宇.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教育,2016(12):00078-0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