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以甘肃为例
2018-01-29刘伯霞
刘伯霞
近年来,国内外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实践不断深入推进。如瑞士、美国、法国等国相继建成了瑞士达沃斯小镇、美国格林威治小镇、美国纳帕谷农业小镇和法国普罗旺斯小镇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小镇。我国浙江最早发展特色小镇,现在逐步走向全国。2014年,浙江省为破解发展瓶颈和实现转型升级,率先提出“特色小镇”战略。截至目前已推出三批113个省级特色小镇。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供给侧培育小城镇对于当下新常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还曾表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同时,住建部公布了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把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迅速推向全国。随后第二批又公布了276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第三批正在酝酿中),由此各地掀起了特色小镇的建设高潮。
1 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
“镇”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地。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相得益彰、互为支撑。发展美丽特色小(城)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1.1 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浙江省对“特色小镇”的定义为“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非镇非区”,它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风景区的“区”,更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地方特点,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地找准产业定位,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集成产业高端要素,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特色小镇具有鲜明的特点:自然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政府支持给力。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特色小镇建设被认为是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特色小镇承担着新型城镇化的“特色担当”。特色小镇已成为农村从“打工经济”到“创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吸引打工农民回归创新创业的平台、农业产业组织的一种形式,特色小镇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也不容小觑。特色小镇将在有效破解供给不足,转型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人才、资本等高端要素集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升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2 特色小城镇
特色小城镇,主要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新型城镇化发展,不可忽视特色小城镇的作用。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其中“小城镇”是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激发小城镇的发展活力,要突出特色、分类施策,要创新创业、完善功能、提升质量,还要做到绿色引领、主体多元、城乡联动,并在体制机制方面大胆创新,释放小城镇的内生动力。
1.3 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既有差异又有联系
尽管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只有一“城”之差,但二者还是有差异的。第一,差别体现在作用上。虽有一个“小”字当头,但“小城镇”的作用却不可小觑。我国有将近20000个建制型小城镇,它们是推进城镇化的现实载体、存量载体。“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的提出,是更加凸显了建制型小城镇的抓手与平台的重要作用。第二,差异体现在提出的时间和上升的高度。我国2000年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的口号,2017年3月“特色小城镇”第一次正式写入全国两会。而“特色小镇”,2014年才由浙江省率先提出,目前仅出现于部委和省级文件中。第三,差别体现在二者的数量上。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但这与全国20000个规模的建制型小城镇数量,相差甚远。第四,差异体现在经济和社会属性上。特色小镇强调经济性,产业性;特色小城镇则更注重公共性、社会性,体现在基础设施、小城镇配套、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
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也是有联系的。第一,从基本含义上来说,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两个概念是一致的。第二,浙江省提出的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镇,也不是产业集群的群,不是块状经济的块,也不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它没有行政区划这样的含义。但是所有的特色小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它一定同时是镇,也是城。第三,尽管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都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特色小镇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是探索科学推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第四,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是农民市民化的最捷路径。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都可以以最快捷的方式实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是加快农民市民化的最捷路径。
本研究兼顾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但重点研究特色小镇。
2 甘肃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2.1 甘肃特色小镇发展面临巨大的政策机遇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召开特色小(城)镇经验交流会主要意见》、《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国家级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西部建设百座特色小城镇”等文件中提出的支持政策,都给甘肃发展特色小镇、小城镇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遇。
2.2 甘肃确立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特色小镇建设名单
甘肃省确立了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等8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定西市通渭县平襄书画小镇等18个省级特色小镇。白银市、武威市、定西市分别确立了5个、10个、8个市级特色小镇(见表1)。甘肃省确立了临潭县冶力关镇等8个国家级特色小城镇,兰州市确立了榆中县青城镇等5个特色小城镇试点镇、永登县红城镇等7个特色小城镇培育(见表2)。
2.3 甘肃省已制定了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和方案
2016年7月,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甘肃省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规划、部署了甘肃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目标要求、实施步骤、创建要求和保障措施。随后,白银市、武威市、陇南市、定西市和庆阳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定西市、武威市、白银市和兰州市还分别对纳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特色小(城)镇创建名单的特色小(城)镇建设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表1 甘肃省特色小镇名单
尽管甘肃省已制定了特色小镇建设的方案和规划,也正在对已确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特色小(城)镇,进行分类建设,但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表2 甘肃省特色小城镇名单
3 甘肃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甘肃城镇化发展滞后,还有多一半人口滞留农村
截止2015年底,甘肃省城镇化率43.19%,低于全国12.91个百分点(见图1),排全国29名,比排全国第一名的北京市低44.41个百分点;2016年甘肃省城镇化率达到44.6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但仍排全国后位。目前,甘肃省还有55.31%的人生活在农村,整体处于农村社会,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甘肃省城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这样的载体就地就近转化农民。
3.2 甘肃省特色小镇,数量少,类型单一,主题不鲜明
甘肃省国家级特色小镇数量少。国家两批公布了403个特色小镇,有12个(市、区)特色小镇数量超过10个以上(见表3),其中最多的浙江省达到23个,江苏省和山东省各有22个,广东省和四川省各有20个,而甘肃只有8个,仅占总数的2%,排全国倒数第8位。
甘肃省国家级特色小城镇数量少。西部百个特色小城镇中,甘肃仅有8个,占总数的8%,在西部12 省(市、区)中排名靠后;甘肃省省级小城镇数量少。甘肃确立了18个省级特色小镇,而发展最快的浙江省已公布了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共113个,是甘肃省的6.3倍。四川、云南提出到2020年建设200个特色小镇,河北省等13个省市提出建设100个......这些省市2020年的规划目标高达2468个。所以,从数量级别上看,甘肃省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太少。甘肃省特色小镇类型也不多。目前,特色小镇较成熟的类型已达20余种,但甘肃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类型都比较少。8个国家级特色小镇4种类型;8个国家级特色小城镇7种类型(见表2);18个省级特色小镇,4种类型。而且甘肃已确立的特色小镇主题不突出,宣传不到位,缺少“吸引核”。比如特色小镇命名多为:“市名+县名+镇名”,无创意、无特色,主题不明确。
甘肃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数量少的背后,是各级政府对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高;甘肃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类型单一、主题不鲜明的深层原因,是各市州对当地的资源特色、产业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挖掘程度不够深。
3.3 省上相关部门重视不够,政策扶持不力
图1 2015年全国各省(市、区)城镇化率排名
截止目前,相关部委已在全国范围内发布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的文件7份。特色小镇发展的先行者浙江省,从2015年4月发布第一份文件《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起,至今在促进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方面已发布相关文件15份之多 ,而甘肃省,至今仅发布了《甘肃省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一份文件,可见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的差距之大。
表3 全国特色小镇分布一览表
3.4 市州特色小镇建设热情不高,行动迟缓
当下,“特色小镇”在各地“一呼百应”,在全国掀起高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浪潮翻滚、不遗余力,已进入井喷态势。但是,甘肃,尤其一些市州反应慢,行动迟缓。目前还有9个市州未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或规划);还有10个市(州)至今未列出市级特色小镇(或特色小城镇)的创建名单。还有7个市(州)没有一个国家级特色小镇,6个市(州)没有1个国家级特色小城镇,1个市没有1个省级特色小镇。
3.5 甘肃省特色小镇建设的投融资聚道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甘肃省经济欠发达,特色小(城)镇建设资金可能的来源:一是省级财政整合相关部门的资金;二是“以奖代补”的奖补资金;三是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的租赁收入;四是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资金。企业和社会投资热情不高。因此,甘肃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渠道较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4 甘肃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各级政府、企业及广大市民要充分认识特色小镇建设的重大意义,开辟甘肃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色小镇新路径
特色小镇、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各级政府、企业及广大居民要充分认识特色小镇城镇建设的重大意义。特色小镇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以打造特色产业为主导,产业定位明确、市场要素集聚、管理机制创新、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布局的综合性发展平台”。特色小镇建设对于推动政府与市场互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色小镇建设,是甘肃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有效路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特色小镇可以以最小的成本、最快捷的方式实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最捷路径。城镇化的基础是人口聚集。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形成产业聚集,产业的聚集又需要大量的工人,而就业人口的增加又会形成一批常住居民,这些常住居民会带来各种生活性消费需求的增加;特色小镇游产业的发展,会形成中短期流动人口聚集,带来大量休闲性消费需求。而这些就业人口的居住建设与旅游人口的度假居住建设,以及工作、生活、娱乐、消费,又将有效地促进房地产业、金融业、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甘肃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4.2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目前,北京、山东、浙江、江苏、天津、广东、河北、四川、陕西、福建、贵州等省市都制定了一系列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尽管《甘肃省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甘肃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还需继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可以后发赶超,借鉴浙江等先发省份对特色小镇的资金支持政策,为破解甘肃特色小镇建设资金不足难题提供一定的政策依据。
4.3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重点引进PPP模式
目前,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融资模式有: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综合主导性模式、银行参与融资模式、股权融资模式。国家的支持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战略基础,发达的民营经济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投资基础。各市州要利用好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要利用好包括基金资金、开发性银行政策资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政府贴息、贷款资金、PPP开发资金等多种融资方式建设特色小镇。一是争取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特色小镇建设的专项建设基金,建设好国家级特色小镇。二是争取中央财政的奖励资金。三是争取农业发展银行的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争取集聚城镇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的贷款。谋划一批“资源整合型、产业集聚型和‘互联网+’型”特色小镇,争取优先得到农发行的信贷支持。四是争取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镇建设。要积极谋划一批以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为目的的设施建设、以提升特色小镇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的设施建设、以提高承载能力为目的的设施建设、促进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促进特色小镇宜居环境塑造的工程建设项目和传统文化传承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贫困地区的特色小镇,争取得到政策性银行专项建设基金的优先支持;五是吸引有实力的私营企业到特色小(城)镇入驻、投资。六是争取社会资金投入,重点引入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压力、降低和分散风险,有效解决甘肃特色小镇培育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难题。
4.4 规划先行,分类施策,突出主题,彰显特色
如果特色小镇建设没有找准自身定位的规划,很容易形成“千镇一面”。因此,要科学规划特色小镇建设,找准发展定位,明确特色小镇的发展思路和重点;要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协调性,根据特色小镇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科学规划特色小镇的经济、人口和用地规模,合理规划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充分衔接、协调产业、文化、旅游、空间、生态等专项规划内容。产业是立镇之本,产业规划一定要“找准产业特色,提高竞争力,注重高端产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是特色小镇发展之源,文化规划要重视挖掘文化特色,展示文化魅力。旅游规划要注重挖掘、整合小镇的特色自然与人文资源。对“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远离中心城市的小镇、具有区位优势的小镇和具有特色资源优势的小镇”,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地域、资源、特色和功能四大重点。
谋划特色小镇,要彰显“特色”,突出旅游、制造、贸易、农业、教育、科技、双创、健康等主题。挖掘“特色”,深挖小镇的地域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比较优势是小镇的最大特色,一定要发挥小镇的比较优势。做强“特色”,做强产业特色,做亮形态特色,做深人文特色,做美生态特色。注入“特色”,将原来没有特色的区域改造为新的有产业、有特色的小镇,在原来单一的城市功能区新植入特色小镇,把原有特色不足的区域,用建筑改造的方法、产业的方法,甚至用互补的办法来改造升级为特色小镇。
4.5 培植和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吸纳就业的能力
产业是特色小(城)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因此,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在于培植特色产业。特色,就是与众不同:这个特色应有市场价值,产业依靠这个特色可以抵制市场风险;这个特色应比较稀缺,人无我有;这个特色应具有不可模仿性,人有我特。如果把一个地方长期沉淀下来的信念、习惯和价值观等“文化基因”注入到产品、产业中,就会形成“有价值、稀缺且难以模仿”的特色。在产业中注入文化基因,第一,要注重产业组织,形成产业聚集,再形成产业区域品牌。第二,要挖掘产业文化渊源。第三,要在产业中展现不同文化的融合,并在特色小镇建设中体现出这种文化融合所产生的社会价值。
坚持产业建镇。注重培育特色小镇“特色产业+旅游产业”的“双产业”。培育以“信息经济、金融、高端装备、健康、时尚、环保”等新兴产业和以“茶叶、丝绸、文房、石刻、青瓷”等传统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培育以“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科技、旅游+教育、旅游+健康、旅游+体育运动”为主的泛旅游产业。各地要根据本区域的要素禀赋、区位优势、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生态环境,挖掘其基础最雄厚、比较优势最强、潜力最大、成长最快的特色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每个特色小镇只主攻一个产业或一种产品,定位“一镇一业”或“一镇一品”,创建制造业小镇、农业小镇,或第三产业小镇,突出“特而强”。
坚持产业富民。不断延伸特色小镇特色产业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扩大就业,集聚人口,不断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的、稳定的、较高报酬的、体面的、非农就业岗位。在实现特色产业立镇、强镇、富镇的同时,实现产业富民。
4.6 建设生态、美丽、宜居宜游、风貌独特的特色小镇
依据不占耕地、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和挖掘文化特色的用地原则、生态原则和文化原则,建设生态、美丽宜居宜游、风貌独特的特色小镇。
首先,特色小镇的形态要“突出精致”,展现“小而美”。其次,特色小镇的风貌要有特色。注重挖掘与传承地域文化,要用文化元素指引特色小镇的建筑、街区、空间、环境等多维度的风貌建设,突出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独特风貌。第三,打造宜居宜游的旅游环境,促进小镇特色旅游业发展。一是增加冬季项目,发展小镇全季节旅游。二是装扮小镇夜色夜景,增加文化娱乐等消费项目,吸引旅客滞留。
4.7 彰显特色传统文化,建设文旅小镇
有文化才有灵魂。文化是特色小镇的“内核”,是特色小镇的灵魂。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彰显特色传统文化:记录、整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传承民俗、餐饮、民间技艺、戏曲等独特的传统文化类型;保护和利用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民族风情小镇、传统建筑、有纪念性的古迹等物质文化遗存;开展非遗文化活动,传承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独特文化标识,并与小镇的特色产业发展相融合,彰显小镇魂。同时,依托古镇、古村、历史文化街区等历史遗存,进行产品整合,业态升级,开发建设一批统一包装、华丽升级的有历史记忆的文旅特色小镇;依托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历史故事、人物、民俗,通过将资源转化为产品,产品转化为项目,开发建设一批“平地起新城”式的有文化脉络、有地域风貌的文旅特色小镇。
4.8 创新特色小(城)镇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释放特色小(城)镇的内生动力关键要靠体制机制创新。创新体制机制,首先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理念与发展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建设模式、创新运作模式、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和服务手段。特色小(城)镇建设中,一是要创新建设模式。二是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形成特色小(城)镇“大市场、小政府”的环境基础。政府搭建平台、为企业生产服务、为创新创业创造条件,主要负责小镇的定位、规划和制度制定,负责提供政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要素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监督等管理与服务。特色小镇创建的责任主体是县市区政府、实施主体是镇政府。企业重点把特色产业做特做强,并负责人才引进、项目推进、市场营销,效益追求等工作。
4.9 引导各类人才向特色小(城)镇聚集
着力把特色小(城)镇打造成创新创业的新平台。一是鼓励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二是吸引国千、省千人才,鼓励优秀大学生、大企业高管、科技创业者、学成回国人员,运用现代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发展、领先发展。三是促进校企合作发展、产研融合发展、产教互动发展,在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设立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班,培育特色小镇和特色产业需要的各种人才。
4.1 0建立特色小镇的考核评价体系,优胜劣汰
建立健全特色小(城)镇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对各省、市、县和乡镇的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进行督查,每年对纳入国家、省、市、县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从规划空间、功能内涵、投资建设、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评。评估结果作为奖励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建立一个退出的机制,对考核不通过的特色小(城)镇,警告,或降格。
[1]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ansu.gov.cn/art/2016/8/2/art_4786_281990.html
[2]国家发改委.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EB/OL].http://www.ndrc.gov.cn/gzdt/201701/t20170123_836082.html.
[3]特色小镇,从浙江走向全国[N].浙江日报,2017-03-09.
[4]浙江特色小镇“特”在哪里?[N]小康,2017-01-06.
[5]阳勇.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有什么区别[EB/OL].http://www.zhjs.cc/article-36695-1.html中城地产联盟,2017-3-22.
[6]特色小镇大有讲究 代表委员热议“特色小镇”[EB/OL].http://www.cn-tn.com/news/mtjjxx_9604.html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2017-03-15 .
[7]庄晋财.水南腐竹的启示:特色小镇如何挖掘农村传统产业的文化基因[EB/OL]. http://jxja.jxnews.com.cn/system/2017/03/10/015861995.shtml,2017-03-10.
[8]特色小镇政策核心文件[EB/OL].https://www.suilengea.com/show/bifjivmh.html.
[9]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始于策划,终于产业链[EB/OL]. http://mini.eastday.com/a/170920181659704.html.
[10]仇保兴:复杂适应理论(CAS)视角下的特色小镇[EB/OL].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63291059463054&wfr=spider&for=pc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2017-03-30.
[11]特色小镇的本质解读及开发模式![EB/OL].http://www.hyyl.net/hy/hyxy/hyzx/2016/1117/542.html.
[1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R]发改规划[2016]2125号,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