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曲问茶”主题茶艺编创实践

2018-01-29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354300武夷学院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354300

大众文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天工茶品茶席

(武夷学院 茶与食品学院 354300;2.武夷学院 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354300)

碧水丹山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同时又是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曾是宋元时期茶文化的中心,有着深厚的茶文化积淀。唐代孙樵作《送茶与焦刑部书》一文称茶为“晚甘侯”,最早以拟人手法描写武夷茶。宋时苏轼又作《叶嘉传》,将武夷茶比作“叶嘉”。宋徽宗赵佶[1]也在《大观茶论》中大赞建茶。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2]中全面描述武夷茶事的兴盛,其中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赞誉武夷茶的名句。而真正概括武夷茶“岩骨花香”品质的莫属乾隆弘历了,他在《冬夜烹茶》[3]诗中讲:“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武夷茶,以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优异的品质,不仅黎民百姓喜爱,那些皇室贵族、文人墨客,僧侣隐士也为之倾倒。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创编了《九曲问茶》为主题的创新茶艺,该茶艺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梳理作品的主题立意、意境表达、冲泡程式的设定、解说词等方面,抛砖引玉,以供同行交流。

一、创作主题构思

“九曲问茶”以唐代陆羽“饮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茶道思想为内涵,以武夷“碧水丹山”为舞台,以“岩骨花香”之佳茗为载体,以陆廷灿在九曲溪之畔邀董天工出席作陪会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为情节,通过席间赏壶、作画、品茗为一体的文人茶会,演绎武夷茶道“以茶会友,以文叙情,品茗雅志”的高尚情怀,充分表达武夷茶道“天人合一”的崇高理想。

二、茶艺主题简介

陆廷灿,上海人,字幔亭。少时师从王世祯等深得作诗之趣,后以诸生贡例,康熙56年(1717年)选任福建崇安知县,官声颇佳,因病退隐。著有《南村随笔》、《艺菊法》、《咏武夷茶》及《续茶经》,其寿春堂本《续茶经》收于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汪士慎,安徽歙县人,(1688—1759),清代著名书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他一生嗜茶,并把饮茶、赏梅、赋诗、作画紧密结合,在书法与绘画上多有建树,并被友人金农称为“茶仙”。诗曰“知我平生清苦癖,清爱梅花苦爱茶”[4]。

董天工,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人(1703—1771年),清雍正元年拔贡。先后担任过福建宁德、台湾彰化、后做观城知县,因治蝗立功受封任安徽池洲知府。因丁内忧,返乡守孝,居住九曲溪畔留云书屋,关心家乡建设,不辞劳苦,实地考察,于乾隆16年(1751年)编成《武夷山志》24卷,著有《台湾见闻录》4卷,《春秋繁露笺注》17卷及《澄心小草》等多部著述留世。

茶艺主题以陆廷灿在九曲溪之畔会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茶会邀董天工出席作陪。汪在茶会即兴绘梅花一幅赠陆,董天工则以武夷岩茶之上品当场演绎武夷茶道,席间四人赋诗作画,并有琴童弹奏古琴助兴,相谈甚欢。

三、茶艺要素的选择与设计

(一)茶品选用

茶品选用当地特色茶品武夷岩茶。结合人物特点和时代背景,我们选择了四大名丛的两个品种:铁罗汉和大红袍。选茶时出于三种考虑,一是选择武夷名丛或当家品种。岩茶制作工艺复杂,具有岩骨花香的品质,名丛或当家品种更能体现岩茶特征;二是选择以传统手工制作的岩茶,更能展现当时加工的技艺要求;三是选择三坑两涧的茶品,正岩茶为武夷茶的优秀代表。充分考虑以上几点,最终选择“铁罗汉”和大红袍。这两款茶均来自武夷山核心产区,山场气息浓,品质特征明显,耐泡,岩韵足。

(二)茶器

器为茶之父,明代许次纾在《茶疏》里讲: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煮水茶壶选用老铁壶,铁壶可软化水质,使水软滑、甘甜。冲泡器具选用侧把壶,由陆廷灿和董天工的饰演者演绎,侧把壶更能展现男士的阳刚之美,同时紫砂壶的材质具有很好的通透性,能够更好的将岩茶的色香味浸泡出来,让观者真正领悟武夷茶岩骨花香的真谛。

(三)背景设置

以归隐在九曲溪畔董天工的留云书屋为背景,通过落地的大幕布播放九曲溪图片的形式展现。在背景前的舞台中央设置一个泡茶席,营造置身其中的既视感。于溪前屋外招待友人,潺潺水流中,细品一杯香茗,静静感受武夷茶的魅力。舞台左侧置一个摆有字画架的书桌,书桌前侧置古琴;舞台右侧靠后置火炉和紫砂提梁壶,舞台最右侧有一现场解说人员,整个舞台以泡茶席为中心呈对称结构,整个画面看起来协调、和谐。

(四)茶席设计

茶席营造一个泡茶的氛围,为体现主题服务。本次茶席选用藏蓝色茶席布作为底铺,蓝色代表着成熟、稳重、智慧,没有华丽的色彩和装饰,体现的是待客式茶席的简约,也体现了董天工的身份。茶席布将长约3米的桌子铺成整体,两把侧把壶,置于粗陶壶承之上,分别放在茶桌左右四分之一处,一排白瓷品茗杯,能够更好的鉴赏汤色。两人共用一茶席,以便交流茶品。茶席一端放插花瓶,丹桂在静静地散发出淡淡的甜香。一端放一盘桂花糕,花香、茶香相互辉映,映衬了季节也应了景。

(五)服饰搭配和音乐选择

陆廷灿、汪士慎、董天工的演绎者均着棉布长袍。为突出陆廷灿曾任知县的身份,着枣红色长袍,陆、董分别着藏蓝色长袍,与茶席色相搭。书童和琴童着上衣白色蓝边下身蓝色裤子的古代书生汉服装。

音乐由琴童扮演者现场弹奏古琴名曲——平沙落雁,乐曲通过秋高气爽、风静沙平、鸿鸪飞鸣的描摹,写逸士之心胸。也正符合宴请的主角汪士慎高洁、不染世俗之情,体现了文士茶艺高雅、怡情悦性的情怀。

四、茶艺的编排与解说词

本套茶艺采用话剧和茶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共分三幕完成。第一幕为友人汪士慎初到董家,三人初见面时寒暄、赏老树梅庄壶的场景。第二幕为汪即兴作画,陆、董为汪冲泡武夷茶,这是整套茶艺的核心环节,将作画、弹琴与茶艺融为一体,具体展现文士茶艺过程。第三幕为三人品茶赏画的场景,汪将作好的“老树梅桩”图赠予陆,陆、董分别邀请汪品铁罗汉和大红袍,通过解说升华茶艺主题。整个茶艺编排节奏有序、情节连贯、一气呵成。茶艺表演过程中,通过适当的茶艺解说能引领观者进入茶艺之境。

第一幕:友人会面、赏梅桩壶

入场,董身旁跟着书童、琴童在门口静候客人的到来,通过主仆交流的方式,董向书童和琴童介绍了汪、陆二人身份。接着汪、陆进场,董向前迎接,三人寒暄,董邀二人入座。

坐定,陆取出随身携带的老树梅桩壶,三人赏壶、赞叹。汪钟爱梅花之高洁,今所见梅桩壶,竟为陈鸣远手作,一时兴起,即兴泼墨一副梅花图以和陆兄之梅花壶。琴童引汪至舞台左侧摆有字画架的书桌前,帮忙整理纸砚。董取出自家所产铁罗汉,陆也随身带了大红袍,在汪作画之余,董、陆前往茶桌泡茶。为应此时此景,善古琴的琴童现场弹奏一曲“平沙落雁”。

第二幕:泡茶作画、古琴弹奏

随着琴声起,汪在作画,董、陆于茶席前行礼,礼毕坐定泡茶。

(一)涤器

武夷岩茶需要沸水冲泡,才能将其品质充分展现。冲泡前烫洗紫砂壶和品茗杯,提高杯温,有利于激发茶香。

解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紫砂壶的本真之趣,正好契合了武夷岩茶追求茶本身的自然之性。

(二)赏茶

鉴赏干茶:一手拿起茶荷,观看干茶色泽,放于鼻端闻干茶香;然后董与陆对视,二人互赏对方手中之茶,然后面向观众赏茶。

董:我今所泡铁罗汉,为武夷最早之名枞,色泽绿褐鲜润,香气馥郁,具幽兰之胜。

陆:我所冲泡大红袍,也是武夷山四大名枞之一,正所谓“条索结实蛤蟆背,叶片扭曲宝色堂。”

(三)醒茶

武夷岩茶冲泡时第一泡一般不直接饮用,可倒掉,或另备一公杯盛放(待品完二三泡茶汤再品醒茶之茶汤,以示对茶人的敬重和对茶品的感恩)。通过浸润茶叶,便于茶汤滋味更好的浸泡出来。

解说:“汤色清橙明又亮,气息馥郁幽兰香。”武夷岩茶历史悠久,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

(四)冲泡、分茶

武夷岩茶具有花香、果香,滋味醇厚有骨感。为了更好的激发茶香和滋味,岩茶在冲泡时需要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同时需要较高水温,可通过浇淋壶面来提升温度。

解说:“山茗煮时秋雾碧,玉杯斟处彩霞鲜。”武夷岩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汤色橙黄清澈,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泉味与茶香,相和有妙理。

(五)奉茶

将泡好之茶放入事先备好的奉茶盘,由书童将茶品奉给各位评委。同时二人招呼汪前来品茶,汪已作好画,便来至泡茶桌前。

解说:乱花翻碗正眉开,时若渴羌冲热来。枯肠未易禁三碗,人间有味是清欢。武夷岩茶品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体贴之。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第三幕:品茗赏画、怡情悦性

汪将作好的画作赠予陆,三人边品茶边赏画,交谈甚欢,各自赞叹。

解说:文士们品茶,意在逍遥适意,与天地之气自由往来,进而超越自身,体认生命存在的意义,以此超脱世俗而获得心灵自由,这不正是陆羽所倡导的“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吗?

五、九曲问茶的文化解读

(一)展示武夷文化为主题

参赛节目在编创时就考虑要能够体现当地特色,而我们正处在武夷山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吸引着众多茶叶爱好者,不论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皆为之倾倒。而作为表演茶艺最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莫过于文人之间高雅的品茗艺术,为展现这一特点,我们通过演绎或渲染文人之间的文化活动,达到宣传武夷茶文化的目的,同时也是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二)展示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茶和梅,皆是山中高洁之物。茶能涤荡心怀,醇香流韵,梅能傲寒怒放,孤傲谦虚。通过文人之间品茗作画,融入自然、契合自然、回归自然的高雅活动,达到追求超凡脱俗、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这正是茶道精神的精髓,也是陆羽所倡导的茶道品格。

猜你喜欢

天工茶品茶席
由茶席独品《黄甲图》说说茶席设计的几点心得
天工云锦继梦涟漪佳地
主题茶艺编创要点及实例
“强国工匠”朱小坤 率队成就大“天工”
巧夺天工
月饼也有“茶搭档”
从茶席谈茶会
择一处创意的茶席入座
茶席·民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