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乡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留守儿童

2018-01-28吴方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小学语文

吴方丽

【摘 要】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中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农村也出现一大批“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正逐渐社会各方所关注。如何搞好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工作,也成了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给予他们特殊的帮助,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解决好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应思考和重视的。

【关键词】小学;留守儿童;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94-01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中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农村也出现一大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而留在户籍所在地,并需要其他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存在、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诸多因素的产物。很多的留守儿童厌学心理越来越重,叛逆表现越来越多,对未来的盲目乐观,都让他们在校园里显得那么另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越来越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一、留守儿童,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据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摸底排查数据,全国现有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其中,超过90%分布于中西部省份。江西留守儿童约占比为54.4%,从儿童上学后父母外出时间长度看,对父母双方都外出的那些儿童而言,自上学以来父亲平均有 94%时间不在家,而母亲有 89%的时间不在家,而对于父母双方都未外出的孩子而言,这两个值分别只为10%和5%[1]。

从学习成绩看,留守儿童语文语文平均成绩均低于其他儿童平均成绩10%,我班是江西普通的一个山区乡镇中心小学,学生70人,其中留守儿童54人,全班平均成绩语文78.6分,其中留守儿童平均成绩语文71.5分。作为执教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如何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让农村留守儿童能达到既获得知识又健康成长的目的?近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现状对于提升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搞好语文教学对于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重要意义。

二、情感沟通,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由于亲情缺失,很多留守儿童都不太愿意与外界接触,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交流的主动性,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也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因此,这就要求在教学之余,语文教师应多亲近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让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关爱、信任和认可,使其主动地接近语文,并以朋友的身份“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避免学生产生对语文的厌恶,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其消除心中的障碍,最终爱上语文。同时,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容易自卑,对语文学习存在严重的恐惧感。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应主动接近学困生,耐心地与学生交流谈心,以生活中轻松自在的聊天方式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和恐惧心理,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情感教育感染和帮助学生重拾语文学习的信心。

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课堂40分钟是转化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顺应学生心理,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排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

在学习《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一课时,课堂上,大家都给予诚实的雄日以赞美,我就注意到一个学生嘟着嘴说:雄日太孤单,不想学他。我立即调整教学方案,组织大家积极讨论,并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为了突出个别的善良和美,不惜以大量的不善和不美来铺垫,或者故意把本来并不存在的善、恶、美、丑的事物也竭力地向不善、不美的方向强拉,以形成反差,孩子在引导下恍然大悟,露出了天真可爱的笑容。

在学习古诗词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应的动听音乐,让学生在悠扬乐曲的渲染下反复地朗读诗文,然后引导学生在诗文所描述的情境下展开想象和联想,最终理解诗词的意思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掌握了知识,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开展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个别帮助并指导其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而且是留守学生的最爱。孩子们喜欢活动,那是天性,我们就应该利用这种天性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这种成长看似无形,作用却是无边。面对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看着他们信任的眼神,语文教师可以把组织活动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并且有意义的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彼此的感情。“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教育者,不能给他们贴上这种特定的标签,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而要把自己看作是孩子们的“第二个母亲”,要给孩子一种“亲如一家”的感觉,让孩子们感受到母親般的关爱,在“无形的关爱”中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以弥补亲情的缺失。

五、通过写作,形成学生健全人格

要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指导时设置有情趣的学习场景,用生活中有趣的事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他们在写作中所体现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可能肤浅、幼稚甚至偏激,这就需要教师的指点辅导需要教师对生活和情感进行梳理,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和领悟人生的意义。教师要在作文课前与留守儿童交谈,根据设计的作文题,有意识地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启发思维,确定主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 [3]。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对留守儿童渗透情感教育,不但必要,而且显著。通过教学探索,我班留守儿童语文成绩平均提高了5%。因此,要提升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就需要语文老师对他们更多的付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只有让学生的情感与语文教学产生共鸣,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陶然,周敏慧.父母外出务工与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J].《管理世界》,2012,(8),p68-77.

[2]张涵,续隆强.农村留守儿童作文起步与指导[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0),p79-80.

[3]何敏,李日南.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7,(1),p106-107.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