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中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2018-01-28黄清枚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自理能力幼小衔接幼儿园

黄清枚

【摘 要】幼儿自理能力其实就是幼儿自我服务,让幼儿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目前,大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理能力非常差。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本文就针对幼儿自理能力现状,深入讨论幼小衔接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幼小衔接;自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81-02

一、幼儿自理能力现状分析

1.家长过分溺爱。

我国大部分家长都非常溺爱自己的孩子,尤其是隔代溺爱,虽然很多年轻家长已经注意到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爷爷奶奶生怕孩子磕着、碰着,捧在手心里都怕化,凡事都帮孩子做好。长期下来,孩子的自理能力与动手能力越来越差[1]。

2.幼儿在幼儿园得不到锻炼。

近几年,很多家长开始选择私立幼儿园,认为私立幼儿园小班教学,老师可以更细心的照看自己的孩子,把幼儿园错认为拿钱看护孩子的场所。幼儿园教学是跟班制,虽然也是集体生活、集体学习,但是,只要幼儿遇到困难,例如不会穿衣服、不会吃饭、不会系鞋带,老师都会及时帮助幼儿完成。但是,小学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上厕所,自己系鞋带,自己吃饭,独立学习。

3.家长观念错误。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21世纪,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家长开始一味地追求高学历、好学校,因此,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过分追求速度,把幼儿变成“学习人”[2]。在幼儿园期间就对育儿开展成人式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并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二、幼小衔接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措施

1.规范学校的教育工作。

幼儿园要组织幼儿老师参与日常教学培训,幼儿老师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应与时俱进,因此,幼儿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自身素质,转变幼小衔接教学观念,重视幼儿生活教育、知识教育、自理能力教育。只有幼儿老师发挥其指导教育作用,成为幼儿人生路上的启蒙导师,幼儿才可能实现今后的人生价值。幼儿园应规范幼儿教学工作,把幼儿知识教育与自理能力培养相结合,并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自理能力培养,为孩子今后进入小学奠定基础。幼儿园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幼儿生活习惯与行为的监督与指导,及时指出幼儿的错误,并反复教导,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2.依据培养目标选择适宜内容。

幼儿由于年龄段不同,个性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幼儿,老师应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但不管是何种教育方法,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幼儿老师可以开设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个性不同的幼儿虽然沿着相同的教育进程发展,但由于幼儿思维发育程度不同,其达到某一发展水平所用时间也各不相同,幼儿老师与家长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鼓励并支持幼儿按照自己原有的水平,不断向更高更远的未来发展。例如: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时候,像是小班教学,其目标可以设定为在老师帮助下可以自己穿脱衣服;中班教学目标则可以设定为自己独立穿脱衣服和鞋袜等[3];大班教学目标则可以设定为幼儿自行根据天气增减衣服。幼儿老师根据幼儿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目标的幼小衔接教学,耐心细致的对特殊情况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3.更新幼儿教育理念。

幼儿老师是幼儿的引航者,老师的教学理念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幼儿园要更新幼儿老师的教学理念,让老师认识到幼儿衔接期间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只有老师转变其教学理念,才可以保证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幼儿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应把知识教学放在第一位,应多关心幼儿,多与幼儿交流,探索每一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转变课堂教学主体,把幼儿变成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化。老师要多鼓励幼儿,支持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幼儿教师只有从自身出发,转变教学理念,才可以在今后幼小衔接教学中更啊好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4.构建家园合力教育体系。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的指出了的当今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长交流与沟通,形成家园合作的教学体系[5]。教育学指出,家庭教育對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在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学培养的进程中,要建立家园一体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定制家园联系手册、组建家园QQ群与微信群的形式,多途径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让家长重视幼儿自理能力的家园一体培养模式。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召开家园一体教育家长会,让家长深入了解本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教学设备,帮助家长了解家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与途径,让家长在家庭中形成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教育模式。例如,幼儿园可以让家长观看幼儿正确洗手、正确穿脱衣、正确进餐的教育小视频,并为家长接受推荐一些有关幼儿洗手、喝水的儿歌[6]。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组织幼儿与家长参与班级相关主题的活动,正确引导家长学会对孩子放手,让家长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帮父母分担家务、自己吃饭、自己刷牙、自己洗脸、自己整理书包等,让幼儿在家庭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另外,还可以建立网络与实践家园沟通平台,开展多种多样的家园活动,例如“亲子制作月饼”“亲子植树活动”“家庭亲子环保时装秀”等,形成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合力。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升入小学后对自身的自理要求很高,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就因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把自理能力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另外,幼儿园还应形成学校与家庭合力教学,帮助家长通过正确合理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可以适应小学学习强度,让幼儿快乐健康的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谢莉.我们一起迎接小学的到来——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指导[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19(S1):66-68.

[2]张哲,曾彬,栾文艳.幼小衔接中家长参与的调查研究——以南充市幼儿园为例[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7(06):49-53.

猜你喜欢

自理能力幼小衔接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孩子,我们慢慢来
优化小班幼儿生活护理的指导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