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刍议
2018-01-28邱建萍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这一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给出了生活化教学的一些思考,教师需要深信这一教育理念,学生要更积极地参与进来,多听多讲多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教育理念
一、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化的教育能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如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当前,在我国高考大背景之下,学校、老师和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大多数学校、老师和家长为了追求更高的升学率,在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思想政治理论本身是一种源于生活并抽象化的理论,很多政治理论对于高中生认知体系和世界观的构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货币的发展简史等。如果在教学工作中,对货币理论采用“划重点”的方式进行教学,毫无疑问,教学课堂将会变得死气沉沉。相反,如果能将货币的发展简史采用更为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将会更容易接受这些理论。由此可见,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让政治课堂走入生活,让生活走进政治课堂,在这种相互作用下,学生能在政治学习中体会更多的乐趣,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另外,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让课堂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一理念已经成为高中课堂改革的全新理念。与数学、物理等课程相比,政治课程中的政治、经济和哲学等部分似乎更加生活化。因此,如果能够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强调生活化的理念,就能够让学生在被教育过程中感到快乐并且有所收获。
结合上述分析,不难发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的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的进程还相对滞后。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思考,给出以下“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在高考大背景之下,很多老师和学校依然相信“记忆式”的教学模式才是最优的教学方法。这种教育理念是一种落后的教育方法,在现代教育理念当中,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只有让他们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才能让他们收获更多的知识。另外,现代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哲学思考能力这一层面相对较差,而“生活化”等教学模式则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因此,对于教学工作者而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且必须身体力行的。
2.尽可能将政治理论先生活化,然后抽象化
生活化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政治教学中的那些抽象概念,抽象化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总结问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讲述货币汇率这一问题时,就应该将这一理论先生活化,然后抽象化。如果简单的抽象化的讲解,学生就不容易理解汇率这一概念。
3.增加生活化场景的设定,能够行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当思想政治老师在为大家讲述价格与供需关系时,可以让几个同学扮演买东西的人,让另外一个学生扮演卖东西的人,然后让这几名学生去哄抢这一位卖东西的人手中的商品。通过借助这一类生活化的场景,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价格和供需关系相关的知识理论的理解,让学生在生活中和在快乐中学习政治思想知识。
4.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
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越来越注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环节中的积极意义,并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环节中来。为了更准确地阐述政治理论,老师可以借助动画、视频等工具。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当老师为学生讲述矛与盾这一哲学理念和辩证理论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矛与盾”这一生活场景,将生活引入课堂,学生能够最快地理解这些抽象概念和理论。在多媒体教学中,老师还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而忽略了教学中其他环节的重要作用。
5.督促孩子们多讲多练
“生活化”模式是手段,不是目的,政治教育教学目的是培养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仍然需要孩子们多讲多练,多讲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对政治理论的掌握能力,多练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
让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是这个时代政治教学的正确模式方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模型之下多学多讲多练,让老师不断接受这一教学理念,笔者坚信学生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白天爱.关于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的几点探索[J].学周刊,2018(9):82-83.
[2]王妤曦.高中政治课中法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9):101-102.
作者简介:邱建萍(1977—),女,甘肃民勤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政治教学。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