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作室制教学在高职室内设计课程中的探究
2018-01-28肖芳
肖芳
【摘要】为提升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人才培养质量,优化课程教学效果,提出对传统教学模式革新的建议,即构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文章在阐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基础上,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进行探究。希望对促进高职室内设计课程走出传统教学模式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职 室内设计课程 传统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232-02
高职室内设计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懂室内设计美学理论,并具有较强行业设计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理论知识通常和行业市场中要求的实践操作能力需求相脱节,比如设计方案往往很难在实际方案中完美呈现。故此在课程教学期间,积极走出传统封闭式教学环境,建构新兴教学模式,在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方面有很大现实价值。本文主要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进行探究。
1.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实况可以归结以下几点:一是理论课程讲解占用的课时过多,此时理论知识课与实践课脱节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教师即便在实训室展开实训环节的教学,学生也无法全身心投入实训中,对于学生而言总是觉得这是课堂,这是作业,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三是教师没有及时的将行业中新工艺、新材料导入实践教学中,导致学生对现代化时尚设计风格了解得少之又少,他们冥思苦想出的方案在实际施工时缺乏实用性[1]。
2.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
2.1 构建以“室内设计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中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将室内设计项目工作室设为媒介的教学模式进行实施的过程,故此建设满足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运行的课程体系是极为必要的。在对设计专业课程设计之前,需确保调研与分析工作运行的广泛性,进而实现多维度的改革,整合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行动领域,结合职业成长发展规律将其转型为学习领域,将培养学生的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设为主线,将职业素养与可拓展性能力的发展作为始发点,进而建设以工程过程为基点的课程教学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以后,行业协会、有关企业、专业教师应组建课程开发小组,进而实现对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发。明确课程标准,即课程定位、学习目标、学习场景规划以及课程实施计划等。
2.2 建设“双师”教学队伍
(1)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参与高职室内设计教学的教师一定要具备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并可胜任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校方也要积极引导专业教师在有关企业挂(兼)职,采用项目实务促进动课程开发进程,把挂职企业的现实项目导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任务。
(2)建设专职教师的培养体制,对于不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可采用校企合作工作室进行专业相关知识的培训,采用脱产实践方式去提升教师的专业实务能力。教师在参与脱产实践过程中,相关企业要对教师“一视同仁”,即按照企业对职员的相关标准进行考核与管理。
(3)建设并推行兼职教师准入制度。兼职教师需有5~8年的专业实践经验,持有和一级相毗邻的资格证书,从事兼职教学时间不短于2年,并具备优良的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经由一个学期的试用期后,校企合作中心考核方可签署长期聘用协议。
2.3 推行“工作室制”教学与实训模式
(1)统合资源,校企合作。采用專业进企、引企驻校等形式,建设集相似化职场情景、教学实训、职业资格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工作室,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而获得更有利条件,去探索和行业企业衔接、构建工学结合模式、处理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有效办法。学院可采用和经济效益优良、规模较大以及具备一定竞争实力的设计行业龙头企业作为工作室的合作对象,专业教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协助学生团队提升其创新能力。和不同企业建设囊括室内设计岗位能力要求的各个“工作室”,在多样项目的引领下,实现教学目标。
(2)构建“工学结合”模式,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显著提升校企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率,协助学生在工作室化的教学环境中切身体验相对较完整的工作过程,掌握相应操作技能,提升对信息的处理、整合等多样能力。
3.结束语
综合全文,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建设与实施意义有所认识,同时也掌握了几点促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效发展的措施,即建构新兴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双师”教学队伍以及推行“工作室制”教学与实训模式。希望专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助力于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进程,为设计行业可持续发展输送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苏丹.工作室制人才培养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