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基地建设转型升级的合理化路径探究
2018-01-28沈长生
【摘要】诸多高校不仅从创业基地建设中获取了大量的社会办学资源,也促进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职业化导向的形成。但在创业基地的转型升级中也需要直面诸多问题,在问题驱动下的合理化路径为:发挥政府部门的协调职能、共赢基础上与企业方合作、营造健康的创业文化生态。
【关键词】创业基地建设 转型升级 合理化 高校
【基金项目】2017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课题、市级,“众创空间”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研究,SGZXA201703。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228-0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各个高校也日益重视创业基地建设工作。从目前所反馈的信息来看,高校创业基地建设大多采取两类形式:(1)由高校自主完成创业基地建设;(2)由高校与企业合作方联合完成创业基地建设。本文对“创业基地建设”解读为,已建成创业基地的运行,以及在运行基础上的不断优化与拓展。本文的落脚点在于,为高校创业基地建设的转型升级提出合理化路径。在缺乏开展控制试验的情形下,本文倾向于以对策形式提出路径的解决方案。
一、高校创业基地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中的组织生态存在问题
无论是由高校自主完成还是与企业合作完成的建设项目,都存在着组织生态问题。具体表现为,普遍将高校创业基地建设任务交由特定的职能部门来完成,在职能化壁垒的影响下,教学院系、教务主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招生就业部门之间未能形成充分的联动,便使得创业基地在运行中面临着体制机制障碍。
(二)建设中的导师队伍存在问题
高校创业基地建设所搭建起的平台,一般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在现行的组织管理模式下,则由创业导师带队来以团队分工协作的模式来开展商业化活动。高校创业导师的来源主要为:企业人员、高校教师。实践表明,企业人员并无法全程伴随学生的创业活动,而部分高校教师并不具备创业项目商业化运作的经验。
二、问题驱动下的转型升级方向
(一)组织内创业生态塑造方向
目前高校所开展的创业实践活动,只能满足一小部分学生的创业需要。可见,这与“大众创业”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距离。因此,当前需要在高校组织生态中,着力培育创业文化和创业意识。其中,除了引入进取精神元素外,还需要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创业困境和失败。组织内创业生态的塑造,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来实现。
(二)组织外创业资源整合方向
前面提到了创业导师问题,该问题又可以引申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考核问题,以及在创业导师指导下的创业项目选择和运作问题。笔者将以上问题统一归属于,组织外创业资源的整合问题。因此,构建合理化路径还需要朝着创业资源整合方向前进。
三、转型升级中的合理化路径
(一)发挥政府部门的协调职能
在整合高校创业建设基地资源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在公权力的支持下发挥协调职能。协调职能主要发挥于:(1)协调企业的合作立场,增强企业方参与创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意愿;(2)为高校创业基地转型升级提供场地资源,并在制度保障上给予优惠;(3)引导高校在创业项目选择上,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深度融合。
(二)共赢基础上与企业方合作
高校在实现创业基地建设转型升级上,需要与企业方形成全方位的合作。因此,双方需要在共赢基础上来寻找到利益的契合点。创业项目必须在商业运作中带来利润,这便是企业方所追求的。企业方为高校提供创业硬件资源和导师资源,并参与高校的课程改革,这便是高校所需要的。为此,双方应在合约中将上述内容以条款的形式而固化。
(三)营造健康的创业文化生态
在高校内部需要建立起多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努力在校园中营造出健康的创业文化生态。笔者建议,在创业文化生态中应突出:创业与职业发展之间的互促意识,以及善待创业失败的思想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专业教学中引入创业内容。
四、小结
本文认为,诸多高校不仅从创业基地建设中获取了大量的社会办学资源,也促进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职业化导向的形成。但在创业基地的转型升级中也需要直面诸多问题,如建设中的组织生态存在问题、建设中的导师队伍存在问题等。在问题驱动下的合理化路径可围绕着:发挥政府部门的协调职能、共赢基础上与企业方合作、营造健康的创业文化生态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黄根兰.经济转型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6):222-224.
[2]李琼.基于青年价值观发展特点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4):68-69.
作者簡介:
沈长生(1985.4-),男,汉族,江苏睢宁人,讲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及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