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临床运用

2018-01-28周春艳李仕娟陈曦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诊断学雨课堂医学生

周春艳 李仕娟 陈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09-02

为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提升医学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診断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有力的证据。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以“雨课堂”为工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研究进行初步尝试和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进入诊断学课程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实验组中男16名,女24名,年龄20~23岁,平均(21.6±0.5)岁;对照组中男14名,女26名,年龄21~23岁,平均(22.1±0.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教学方法。

对照组同学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诊断学课程授课,即教师讲授结合多媒体幻灯片教学,授课结束后对内容予以总结并进行相关题目练习、考核。实验组同学采用“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授课,教师可以添加MOOC视频、动画、学习网站、添加教师讲解语音的课件,学生能够在全方位获得教学资源。学生预习后如有不懂可以加以标记。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简单基础知识,有了课下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课上则可节省时间,通过微课等形式只讲授重点、难点问题。一些经典的临床病例也可以提前发布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有足够时间研读,充分挖掘病例描述中所包含的信息,引发学生的思考,避免学生课上短时间内对病例的突击阅读,造成信息掌握不够全面而影响后续分析判断。借助雨课堂,病例分析过程时,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实时答题,迫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该病例讨论中来,调动全体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将直觉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相结合去思考、分析临床病例中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体征、化验检查结果的特点,以掌握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要点。另外,“雨课堂”还有发布试卷的功能,一方面可以用于课前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相关数据统计,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从而确定课堂讲授的重点;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堂讲授结束后发布试卷,以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通过课前和课后的数据采集、分析,教师能够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定位自己的教学活动。

3.考核方法。

在课程结束后,以闭卷测试方式进行理论讲授知识的考核(满分100分),考核内容由授课教师编写,统一阅卷标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案例分析、简答论述,占总成绩的50%;以执业医师实践考核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内容考核(满分100分),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判读、化验单分析,占总成绩的40%;平时课堂提问、考核(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10%。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综合成绩,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不记名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调查,包括课程内容、授课形式、学习兴趣、知识理解与记忆方面评价。非常满意为5分,满意为4分,中等为3分,不满意为2分,非常不满意为1分,以了解学生对各部分授课情况满意度、认同度。

4.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学生学科成绩、教学效果评价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描述,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学科成绩。

实验组总成绩(91.0±1.6)分;对照组总成绩(85.8±1.3)分,t=23.697 3,P <0.01。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为(88.3±1.6)分、实践考核成绩为(95.2±2.1)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组学生对诊断学课程内容、授课形式、学习兴趣、知识理解与记忆方面评价得分(每项得分乘以20,获得百分制数值,再计算均数及标准差)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三、讨论

1.诊断学教学中面临问题。

医学生学习年限长,科目繁多,进入临床学习时已基本遗忘了之前相关基础知识,导致对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等知识掌握不佳,势必影响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对疾病的整体认识,更严重的是影响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模式的正确形成。目前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的内容为主,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学生讲授知识。但是随着医学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教学法已越来越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使医学生缺乏社会医学和现代化科学知识,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够强。

2.“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本研究中所采取的“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比较推崇的一种线上教学方法,契合全球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趋势要求。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便捷。只要会使用Powerpoint 和微信,不需要其他设备,就能直接上手,部署很快;(2) 个性化。不像 MOOC 一样千人一面,可以实现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定制,课上如果有内容不懂,可以马上点“不懂”按键,教师就会收到信息,知道哪个学生哪里有问题;(3) 大数据分析。现在流行的MOOC课程不能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雨课堂则能实现全周期的数据采集,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行为,教师能够全方位的掌握学生课下及课上的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医学生教育要推行“适时改革,学生为本,突破传统,提高能力”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医学生认识到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诊断学课程教学中采用“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且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明显提高,对课程内容、授课形式、学习兴趣、知识理解与记忆方面效果评价良好。该教学模式能比较全面、正确地培养医学生创新性思维模式,提高医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问题有机联系、灵活运用的能力,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医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苏强,李浪.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12-14.

[2]颜华.浅谈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86-87.

[3]盛文杰,李品玉,廖伟雄,等.构建基于临床医学思维培养的“随身课堂”医学资源库[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7):1098-1100.

猜你喜欢

诊断学雨课堂医学生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