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8-01-28刘凯
刘凯
【摘 要】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经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被更多的高职院校所接受。通过对国内多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和分析,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的满足于学生成才成长的需要,成为当今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经过对创新能力培养环境、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分析,提出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23-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逐渐成为大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两个文件的出台,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大多是专业课中选修课或个别专业必修课,没有纳入通识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创新教育的需求。部分院校及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仍将现代职业教育狭隘地理解为技术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意识到创新教育应当作为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理念观念的滞后,造成了职业技能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的脱钩。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虽一字之差,但足以引发我们职业教育对传统“技能观”和“人才观”的反思,职业教育不仅要有“工匠制造”的技能观,还要有“巧匠智造”的人才观,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创新能力培养环境
1.学校。
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学校能否将国家政策与学校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适合本校创新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评价机制;鼓励专业课老师将专业课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把更多的实训和实践场所对学生开放;吸引企业将新技术新项目带入校园都将影响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
2.教师。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前提是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因此,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考核和激励政策,更要给他们时间去形成体系、改造课程,提倡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只有师资培养与时俱进才能够保证教师掌握新的教育方式,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做到专业知识不落伍,创新教育不掉队。
3.企业。
曾经有人专门做过《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引入企业力量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也是高校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毕业生和企业是相互需求,相互依存的关系。高质量人才能够满足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而高质量就业又影响着一个企业能否吸引到高质量人才。企业将先进理念和技术、项目带入高校,帮助高校建立实践体系与实践平台,能够使高校学生洞悉市场发展方向及动态,有利于学生对企业进行更充分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尽快成长为高质量人才,更有利于校企共创项目和成果进行有效成果转化。
三、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目前,根据培养平台的不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般分为四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各校会结合自身情况及不同专业特点采用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但是,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想象力+运用能力,不管采用哪种模式,专业知识、想象力以及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
四、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学生将来能够从事创新活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其创新思维,激发其创新灵感,提高其创新心理素质,通过创新活动的开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1.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主要是由好奇心、求知欲、怀疑、创造需要、创造性思维等因素所组成,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好奇心是推动人们去不断深入探索的动力,只有对事物的求知欲和怀疑才能引发人们去创新。大学的教育应以创新教育为主,创新对知识的运用,对当代科技的创新性运用,才能培养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一般思维具有常规性、单向性、逻辑性和单一性,而创新思维在于思维的创见性、发散性、综合性和非逻辑性。创新思维的基础是逻辑思维,它一般是建立在已经创造出的既有概念、想法、做法或事物上。
现行的学生教育体系和评价制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育、学生缺乏追求科学精神,导致创新能力欠缺、思想固化,要为创新思维扫除障碍、推陈出新就要冲破、克服个人思维定势,进行反定势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联想能力。
3.创新活动的开展。
创新活动的开展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核心,更是检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创新大讲堂、商机Party,项目路演等创新活动的开展营造创新氛围;通过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报告、优秀创新团队展示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交流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到其他院校和企业进行研学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能。
0到1是创造,1到100是创新。当代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创新精神改变着你我,比如在共享经济潮头的OFO共享单车,传统中草药与现代物流技术相结合的中草药追溯系统等等。
不论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还是从学生的长远职业生涯考虑,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時,创新型人才的涌现也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涛.高职创新教育的内涵及要素[J].中国高校科技,2001,9:54-55.
[2]何小青.浅谈高职生个性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59-63.
[3]王长恒.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