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

2018-01-28胡龙飞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1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民办高校

胡龙飞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工作实践出发,提出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去开展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助力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民办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14-01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民办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民办高校的学生构成与办学条件与公立高校存在一定区别,因此,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与公立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发掘民办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落脚点。

1.心理学的三大使命

心理学的使命有三:让心理健康的人们快乐幸福地活着;给予心理创伤、心理疾病的人以心理援助;发现和创造天才。[1]我国以“消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心理学人总是习惯于用“消极心理学”思维看待一切。他们认为,绝大多数受众都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来咨询室的受众都是有病的人,他们习惯于贴标签。结果,真的需要心理援助的大学生却望而却步了,担心被同学耻笑为神经病,造成了学校现有资源的浪费,有援助需求的大学生也没能得到帮助。

2.积极心理学的含义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新兴领域,积极心理学是揭示人类的优势和促进其积极机能的应用科学,致力于识别和理解人类优势和美德,帮助人们提升幸福感和生活得更有意义。相对于过去的“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主要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是对前期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病理式心理学的反动,第二是倡导心理学要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第三是在一定意义上强调用积极的方式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2]

3.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民办高校大学生除了有普通高校学生的一般心理特质以外,还要承受比普通高校学生更沉重的压力,如因考分偏低而造成的学业压力、因高额学费而产生的经济压力和来自社会偏见的认同压力等,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民办高校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自我认知、新生适应、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3.1人际关系方面。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是出现最多、最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宿舍关系问题。此类学生通常有着孤僻、自卑等不良特征,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戒备心强,不愿与他人交往。还有部分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接纳,也有着很强的交往需求,但因为害羞和自卑,又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导致害怕与人交际,不愿与人沟通。

3.2自我认知方面。由于高考失利,所以他们在自我认知上总是以悲观、消极的态度看待问题,轻视和怀疑自己的心理状态较为明显。来自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使得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他们不愿意正确面对自己高考失败的现实,不认同自己是民办大学生的身份,遇到困难、挫折时容易采取逃避方式,不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控,最终形成了抑郁、偏执的性格。

3.3新生适应方面。大一新生广泛存在适应性问题,由于民办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都较为严格,所以部分新生很难在较短時间内适应。另外,青春期的大学生由于生理成长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更容易产生一些适应困难,加上学习条件和人际关系的改变,自然会出现很多适应性心理问题。

3.4就业方面。由于民办高校录取线低一些,整体生源质量不强,加上民办高校自身社会信誉度尚未完全建立,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也在短期内并未形成,导致了社会方面对民办高校及其学生的认可度低。

4.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

4.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设,畅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渠道,建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各院系(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班级、宿舍四级工作体系。同时,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

4.2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要作用,学生日常使用手机与电脑的时间、频次都较多,我们应通过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方式引导他们合理利用这些电子设备。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的进步,学生对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在参与度上明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使学生自己体验成功、体验自豪、体验幸福,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并获得一种相对满意、有尊严的生活。

4.3丰富活动载体,不断探索新的活动方式与活动内容,打造精品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人类拥有的24项积极心理品质最有可能抵御心理疾病,因此,要不断在大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挖掘其积极力量,培育年轻人的这些优势,而活动的参与使学生有机会了解自己,提高自己。

4.4完善咨询体系,提升心理咨询服务水平,设立符合行业规范的心理咨询室,同时,加强心理咨询制度建设,遵循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保证心理咨询工作按规定有效运行。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的值班、预约、回访、督导等制度,加强心理咨询记录与档案管理工作,坚持保密原则,切实为大学生做好咨询服务。

4.5建立预警机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自学生入校即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做好心理危机早期识别和干预;制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流程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转介机制,转介过程详细记录,做到有据可查。建立愈后鉴定及跟踪干预制度,做好心理危机事件善后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平.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心理疏导问题的审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3):133-137.

[2]李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J].数字通信世界,2018(3):283.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民办高校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