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国农村经济活动的探究
2018-01-28林洁梅谢旭王建民
林洁梅 谢旭 王建民
摘 要: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快速发展,网络接入到千家万户,虚拟经济的发展最近几年也渗透到农村,例如淘宝,京东等的网络平台的销售。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经历了30多年的超高速增长,农村经济活动的走向开始多元化。本文研究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农村经济活动的发展、现状、变化原因、创新以及互联网对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 经济活动 互联网 发展变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a)-0233-02
当今,计算机的普及使得信息能够及时获取和传递,有绝大部分的乡村的不再像以前一样处于与外界的隔绝的状态,而是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随着教育的普及,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也逐渐提高;传统的耕种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不再是以前的牛耕而是机器,机器收割也逐步应用到农业上,外界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经营方式、新技术、科学、教育、文化等开始传入农村、农民的意识也发生了变化。
1 农村经济活动现状
土地是农村经济活动的作用对象的基础。区位条件是影响农村经济活动的因子之一,互联网时代技术的投入和知识型经济的社会的发展使知识和技术成为一个关键的因素。根据不同的区位条件和土地的性质,农村的经济活动有所不同,靠近沿海和大城市的近郊的农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特别是农村工业化政策,非农经济的发展迅速并且建设一定的工厂,工业化初步开始发展起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仍然在这里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城市周围,形成不同农作物为主的依次排列的同心圆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以城市市场需求为主的农业结构)、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农业、畜牧业——杜能圈。广州、珠海、上海、江苏无锡等附近农村的发展就是典型的沿海和大城市的效应带来的农村经济活动的变化。由耕种为主向非农的经济活动转变,互联网信息的畅通使地区非农经济活动更加适时、活跃,区位条件的优势使得技术以及交通、市场等更容易接触和实现。而位于远离大城市和内陆的地方农村就依然在维持着农业为主的状态,互联网的发展只是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一些便利和对外界信息的获取的速度加快。
2 变化原因的探究
导致这种农村两极差异的主要因子为区位条件。按照区位优劣可以分为发展型、保留型、挖潜型、并点型、迁移型这五种类型,其中发展型是区位条件最好的,拥有完好的交通条件,受城市辐射影响大,基础设施较为齐全,耕地质量良好;迁移型是最差的,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隐患多,耕地数量少、质量差。和其他影响因素对比,区位条件作用最强。
其次为交通条件,位于大城市或者沿海地区的农村有其较完整的交通网络;而相对来说偏内陆以及偏远的山区交通条件并不完善以及基础设施方面也没有其到位,对于交通条件会带来的成本的上升以及一些农作物的选种的限制。从而没有优势的同时成为其劣势。农村地区的发展开始呈现差异化。
3 农业创新
3.1 机器应用规模化
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来说是发展没有那么快的,相比美国,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特别高,普遍使用机器规模化农作物生产。那么美国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农业经济能不能应用到我国的农业经济活动呢?我国农业用地是分散的,不连续的,我国的地形地貌的缘故也会受到一定的因素制约,但是机械也逐渐应用到了农业上。网络的普及,农民也开始利用技术和结合科学的方法来开始创新农业发展,农作物的耕种讲求因地制宜和休耕。其实,参考美国的机械化规模经济来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机械化农业规模。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然后按照土地占有多少来进行股份制,各施其职,从生产、消费、销售整个过程来带动农民既不离开自我的土地拥有权也可以接触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农业结合非农经济成分来带动内陆以及远离大城市农村地区的发展,当然,这些都必须开始于政府的支持以及在市场中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为其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农业结合其他的类型的经济来发展或者提高农业发展区域的专业化,评估哪个区域哪个地方适合何种农作物,将农业与科学结合,使农业科学化程度逐渐提高。无疑我们是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模式,在借来的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地貌的实际情况,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规模经济。
3.2 加快农业产业科学化和工业化稳定发展
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能有力地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进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由农业独户分散经营向合作化转变,在不损坏各自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经营,可以试着将城市公司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引进来或者加以修改使其符合农村产业的实际。协调城乡关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政府政策支持等一系列的措施,从而保证产业科学化的方向有序正常地发展。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发展工业化,要协调农村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抓住其联系以及区别,笔者认为农村应该保持其农村的本质不变,如果一旦改变那么就成为了城市就不是农村的问题探讨了。所以处理好两者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4 互联网对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
4.1 对农村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农民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在国家倡导生态经济的今天,农民也开始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观念。注重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管理以及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农业活动也开始频繁发展,导致了对资源的消耗进一步加剧;退耕还林,填湖造林等的不适合的一些举措,使得土地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技术和农民观念的落后不利于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转变。近几年剩余劳动力的进城,使得农村发展的青壮年主力军离开了农村,以至发展的滞后性。近几年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农村里的很多人往城市迁移,导致某些耕地的荒废。
4.2 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世界的发展都是联系的,农村的发展落后就会导致农民大批迁移进入城市,城市就会开始出现环境问题,住房、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的问;当然也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廉价的劳动力,农民在城市的某个区域聚集。
5 结论与展望
总体来说农村的经济活动还是以小规模的耕种为主,农业为主,非农经济为辅的模式。
(1)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近郊是以非农经济为主,偏远山区和内陆的农村区域以耕种为主。并且开始转型进入农村工业化的阶段。
(2)互联网发展对农村经济活动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用辐射范围会更深、更广。并且在一定的时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和和变化。
(3)必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农村经济活动才能改变两级分化的现象。
(4)必须使农业和科学知识技术结合,使其向规模发展以及提高农业区域专业化。
(5)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小创新发展,不断推进农业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谢保鹏,朱道林,陈英,等.基于区位条件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2.
[2] 贾保娟.论新常态下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5):288-28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