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教学理念在通信基础类课程应用初探

2018-01-28楚涓刘翠海孙晓磊张奇雯徐松岩

科技资讯 2018年19期
关键词:碎片化教育理念

楚涓 刘翠海 孙晓磊 张奇雯 徐松岩

摘 要:将“碎片化”理念引入到现代教学课堂,是近几年教学改革中一项值得探索的教学创新。在“以学为主”教育思想指导下,文章阐述了“碎片化”教学应用于通信基础课程的思路,并就如何将教学内容合理的“碎片化”提出笔者的教学理念;如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施“碎片化”教学措施提出建议;以及针对学习材料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碎片化”切分,最后结合教学实例的提出可参考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通信基础课程 碎片化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a)-0161-02

近年来,移动媒体的迅猛发展,加速了资源形态的碎 片化、微型化、主题化,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快捷化,个体学习需求越来越个性化、零散化,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员也越来越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所带来的改变。那么,军队院校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将新形势下表现出来的“社会背景”特点和“学员个体”特点与课程教学需求有机融合起来,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1 引言

现代的教学理念已越来越凸显出学生——这个教学主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而在活动中教师仅起到了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原有的思想素质、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所采用的学习方法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1]。学生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知活跃、情绪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是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的关键。所以教育的教学理念也由“以教为主”转向了“以学为主”,笔者认为“以学为主”的教育思想分为两部分,一是在学习内容上体现“以学为主”,主要是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原本艰深的理论知识分解,更利于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二是从组织形式上体现“以学为主”,主要是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学习时间,教师只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

通信基础类课程是专业装备课程的先导课程,要求涉及的理论知识面广、知识点零散,因其理论较为抽象,学生往往学习这门课程如同“盲人摸象”,很难完整理解,反而容易混淆概念;同时基础类课程作为装备课程的先导课程一般具有较少的学时数,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达到学习目标?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本次教学探索。

2 “碎片化”教学理念基本构想

传统针对通信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主要注重知识的结构化、条理性是否完备,课堂主要采用固定讲授模式为学生讲解,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学完每一部分内容后,知识系统架构清晰,符合学生易于接受的传统认知方式;缺点是学习过程中易疲劳,难于在整堂课程中集中精力,知识点遗忘率较高,降低了对后续装备课的先导作用。

随着现代化移动网络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快捷化,学员学习需求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了个性化、零散化,如何让传统的讲授式课堂适应新的环境,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呢?笔者结合通信专业预选士官的教学实践,将“碎片化”的教学理念引入和通信基础理论课堂。

什么是“碎片化”的教学理念呢?所谓“碎片化”就是将完整的事物破成诸多零块,即将庞大的知识体系内容适当分类、分解进行拆分处理,变成易于消化理解的信息片段。其目的是适应学生理解学习能力,使得每次学习目标单一,更容易集中精力自学;同时碎片化的知识点能够突出重点,围绕知识点具有更加明晰逻辑框架,在课余或休息时利用碎片的时间反复学习。针对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我们将“碎片化”的教学理念应用在了以下三个方面教学策略。

2.1 教学内容“碎片化”

首先对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如何对课程内容进行拆分?笔者把握的原则是:首先要求提炼的知识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今后的学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热门专业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其次学习一个知识点所需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过长的精力集中很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所以将知识点把握在5~8min为宜,要求能够在此时间范围内较为完整的表述知识点;最后要求知识点与课程结构相呼应,使得看似零散的知识点相互间有联系,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

2.2 教学组织“碎片化”

其次教学组织的“碎片化”。教學组织的“碎片化”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措施,一是将课堂时间“碎片化”,即舍弃“满堂灌”的学习方式变为课堂分时教学,将课堂教学形式由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模式变为教师针对知识点讲解后,围绕此知识点配套测试练习,对新的知识点及时巩固,检查学习效果,同时对学生难点答疑,在课堂上学习不留死角[3];二是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学习,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较为零散,在零散的时间内完成整章内容的预习或复习存在难度,经常会出现总是停留在课本的前几页,将知识“碎片化”处理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余的零散时间花5~8min完成的学习一遍知识点。通过“碎片化”组织教学,使课堂变成了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环境,学生和教师能够实时进行交流和共享。

2.3 学习材料的“碎片化”

最后教学材料的“碎片化”。基础理论课程中的知识在网络上存在大量的短、频、快且图文并茂的碎片化信息,有些资源存在不准确会产生认知偏差,教学中应在这些参差不齐的学习材料进行筛选,同时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对象的年龄层次和认知基础,将趣味性的通信大事件穿插在“碎片化”学习材料中,尤其在知识点应用方面,除了引入日常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实例,也需要增加学生任职岗位相结合的实例,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适用性。学习材料选择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充分利用碎片的学习资料,有针对性的零存整取,通过零存整取式的学习,将“碎片化”知识重组成新的知识体系,服务本课程需要。这里需要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自己动手整理适合自己的知识点“卡片”,这个“卡片”记录知识点要解决的问题,知识点简要特性及相关扩展知识,鼓励学生在茶余饭后利用零散时间翻阅卡片。通过整理“碎片化”学习材料,学生可以将知识点重新构建,既可以帮助学员加强记忆,又可以在整理的过程中将知识点转化为学员个性化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创新思路。

3 “碎片化”教学理念应用实例

在通信基础理论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知识,例如电磁波——在空间中存在形式是人类用眼睛无法观察的,但在无线电通信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快速接受一个抽象的事物?如何将它提炼成课堂所需的知识点呢?

首先根据认知特性整理相关知识的逻辑关系。电磁波是怎么存在?电磁波是怎么传递能量的?电磁波的特性是什么?在潜艇上怎么利用它完成通信任务?笔者按照这样的思维逻辑整理出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比较清晰的将电磁波这个抽象的事物及其用途阐述清楚,如图1所示。将每个知识点引入内容生活化,充分注意知识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世界的联系,促进学生运用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去理解抽象理论;将每个知识点内容问题化,“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推动学生产生探索、解决的欲望。在教学中问题化其实就是将“定论”变化陈述方式,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学习。这样就可以划分合适的知识点。

4 结语

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行为转化为素养,是基础理论教学的理想目标,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因学生特点、时代特色而变化,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环境里,生活、学习节奏也呈现多樣化,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如何使教学内容短而精,课堂互动更深层,都是教学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4]。知识的传授历来是教学的核心问题,传播知识的途径有多种多样,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使知识历久弥新焕发新光芒,把理论知识拉近现实世界,让理论与应用结合,与学生任职岗位需求结合,丰富知识的内涵,将知识“内在化”,是我们教员不断探索的方向。教学策略的“碎片化”理念是教学探索的方向,这样的教学革新方式需要较为漫长的反馈周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看到回报,短期内还处于摸索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王策三.教学论稿[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施良方,崔允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4] 王竹立.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碎片化教育理念
论智慧城市发展之“痛”
创新制度范式:构建我国统一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思考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