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1-28石啟华

读写算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石啟华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数学教学又是社会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 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212-01

一、引导发现,唤起创新欲望

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必须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必须摒弃“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自我创造的激情,因而,我们的教学就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而且抓着时机,策略地提出问题,以引导他们发现,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试着自己去创新。

二、培养观察,促进创新能力提高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成长过程,我们教师的教学应尽可能的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发现,并提供给学生学习用的实物、模型,给他们创设一个探究、发现的环境,让他们观察、记录、思考、研究,再把他们的发现在群体中交流。通过交流讨论,把每个学生所看到的、想到的集中起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知识有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在研讨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或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达知识间的联系,使探究中所获得的表象转化为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较为扎实的知识,而且可以发展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一系列能力。

三、创设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课堂上为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只能把发言交流的机会留给少数人,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維则多处于消极、停滞状态,更谈不上培养创新能力,针对这种弊端,结合几何课本身的特点,我们要改变课堂模式,营造氛围,由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转化为群体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互相启发,课堂教学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担任汇报者,组织者,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轻松和谐的环境。即使是尚未成熟的创造性设想,也要积极支持,努力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挖掘教材,促进创新思维发挥

创造性思维,是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决定了创新能力的高低。大量事实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绝大多数人都有,而不是少数天才独有的现象。”它是所有的正常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的一种普遍特性,而这种特性是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创造思维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可以通过适当指导、教学生用不寻常的方式思考,发展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灵活地想象和精细地操作能力而获得。”所以,我们老师要善于发展和探究本学科知识的自身特点,发现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意识的因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五、立足课堂,培养空间想象力

想象是人脑中改造已有表象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在人类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离开了想象,人们不可能有什么预见,也不能有什么发明创造,想象是最有价值的创造因素。在几何教学中,应着力培养空间想象力。

(一)运用直观教学。直观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基础,在教学中使用教具、模型、板书和画图等直观手段,以积累头脑中的表象,为发展想象力打下基础。在教学中,笔者运用实物直观、模式直观,还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增加教学中的直观因素。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分成4人小组,用细绳、铅笔头、图钉在纸上画图,要求学生口述画图的方法。笔者用这种方法在黑板上画圆,再把图钉和细绳固定在圆上。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找出圆中的点(圆心)、线(半径、直径)。

(二)参加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能帮助学生发现几何形体的特征,给几何概念的巩固和运用提供一个良机,又能让学生在感知事物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表象,为几何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建立和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做、剪剪、量量、摆摆、比比、画画,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学生通过对图形的画、剪、拼后,发现几种创造性的求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

(三)激发联想。联想是创造思维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思考的延伸,是由此及彼的思考,通过大脑作用,将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运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创造性发挥,为想象力的顺利发展打开大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摆成下面的3个长方形:(1)每行3个小正方形,2行共6个小正方形组成一个大长方形。(2)每行4个小正方形,3行12个小正方形组成一个大长方形。(3)每行6个小正方形,3行1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学生的学习活动程序如下:(1)学生用数方格方法求出长方形的面积。(2)学生用乘法计算长方形面积:3×2=6(平方厘米)、3×4=12(平方厘米)、5×2=10(平方厘米)。(3)通过比较、概括得出计算方法;每行方格数×行数=长方形面积。(4)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课本:每行方格数和行数与长方形的边有什么关系?(5)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激发学生联想:这块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是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这是一个“先试后导”的课例,联想的参与,把长方形中每行方格数×行数与长×宽联系起来,促进想象的展开,学生们最终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见,联想的参与,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

总之,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需要广大我们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立足于以人为本,为祖国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培养法律意识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动画设计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