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公约的制订与调整策略
2018-01-28
课堂管理专家古德和布罗菲认为:“教师最明智的做法是在一学年的开始,花些时间去听听学生们的想法,并认真地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要制订规则和职责。这将最终建立教师的可信度,减少学生在整个学年里给教师出难题的倾向。”这里便强调了制订班级公约的重要性。
一、启发:让班级公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一般行为管理,特别是学生行为管理,往往有两个出发点:一是将管理作为维持秩序的手段,一是将管理作为保障个人自由的手段。当班级公约成为学生个人自由的保障时,它就能够变成学生自身的诉求,真正为学生认可和遵守;但若把班级公约看作管理班级的武器,就有可能遭到学生的反感和抵抗。因此,笔者在推出班级公约时,首要的便是让学生认识到班级公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接班的第一个学期,我并没有制订班级公约,因为我认为班级公约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而班级文化应该随着师生、生生之间的了解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形成,不能贸然制订。在第一个学期,我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更多的是“情治”而非“法治”,因为缺少相关“明文规定”,学生之间常出现矛盾,我的“班主任信箱”也总是满满的。
等到了第二学期,学生之间熟悉起来了,我也充分掌握了班级特点——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两倍多,男生思维特别活跃,但情绪容易失控,不好管理,制订班级公约势在必行。因此,我挑选了一些班主任信箱里反映问题已经解决的信件,在班级里进行朗读。其中有上课打闹影响他人听课的,有下课奔跑撞歪桌椅的,也有投诉组员长期拖拉作业的……
“班级问题太多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看着学生们低头不语,我适时地将问题抛给他们。
“老师,要有一些规定,如果表现好就奖励,做不好就得接受相应的惩罚。”
“是啊!不然班级里太乱了。”
我暗自窃喜,连忙总结:“是啊,必须要制订公约,以保证你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这种集中刺激,学生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当班级公约成为大家共同的意识与诉求时,说明它已经具备了产生的情感基础。
二、制订:让班级公约成为学生的意志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班级公约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抓手,因此我把班规的制订权交给学生。
1.及时的前置引导。在制订班规前,我引导学生从“我希望班级是什么样子”这个话题展开思考,学生也可以从其他视角进行适当补充。这个话题往往存在主观性和理想性,而写出来的条目应该是易评测、可执行的,这需要学生们筛选条例、修改表达方式,如“我希望课堂是有序的”可具体化为“上课不随意说话”“先举手再发言”等,从而让学生们知道哪些言行是违反班规的,哪些行为是受欢迎的。
2.适当的组织引领。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公约的初稿由学生课后拟定,两天后由班长集中收齐。然后,由班干部对其进行整合、分类,并分发到每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公约中的表达方式进行斟酌,同时删减或增添内容。接下来召开班级民主大会,由班长逐条诵读公约,全体学生可以提出补充或修改,再全班投票表决,超过三分之二同意则通过。
公约初稿包括学习纪律、作业完成、清洁卫生、体育活动、班干部、科任教师等六个方面。考虑到班级公约的落实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对选用的内容进行了排序:(1)准时到校互相问好,精神饱满。(2)上课不随意发出声音,保持专注。(3)课间不大声喧哗奔跑,文明休息。(4)保持个人包干区整洁(教师负责讲台),讲究卫生。(5)及时完成各项工作(学生写作业、教师及时备课),态度认真。(6)乐于参与体育活动,积极锻炼。(7)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与人为善。
3.创新的表达方式。公约的内容虽然初步确定了,但呈现形式差强人意,不容易被大家记住。在一次“苏州话进课堂”活动中,我听到了一段十分有趣的苏州童谣,然后便想:如果我们也用童谣的形式来写班级公约,边学苏州话,边去记忆,肯定有情有趣,学生也愿意诵读。回来后我便向学生们表达了这个想法,没想到学生们都很感兴趣,最终我们创造出一篇班级的专属童谣:
每日清早,学堂报到;
精神饱满,师生问好;
认真听讲,勿要吵闹;
下课休息,留心跌跤;
包干区里,环境要好;
作业认真,及时上交;
体育锻炼,不可缺少;
同学相处,要有礼貌。
这份公约最大的特点就是增添了苏州童谣的气息,富有趣味,刚贴上墙,就引来了学生们的围观,几个调皮的学生甚至用苏州方言将公约内容大声读了出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后来我还趁热打铁,举办了“苏州话说公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地方文化的同时,真正做到“心中有公约,行中显公约”。
三、调整:让班级公约适切学生的成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连续21天重复同一种行为能形成一种习惯,但是要形成一种稳定的习惯,则要连续至少90天重复同一种行为。据此,三个月后,班级公约上的内容就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时候班级公约就应该推进到下一个阶段,比如可以增加“自家事情,努力做好”“学习难题,互相请教”等内容,让学生逐渐学会从关注自己走向关注他人。
不仅如此,伴随着学生的成长,班级里的问题也不断地变化着,比如低年级的学生更多时候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那么公约中就要增添“团结友爱”的内容;中年级的学生特别好动,随着作业增多,容易养成拖拉的坏习惯,公约中就要规定“文明活动”“及时上交作业”……总之,班级公约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进行调整。
制订班级公约是一种有效提高班级生活质量、营造良好班级生态环境的方式之一,当班级公约内容获得学生的高度认同后,就有可能变成学生个体的主动行为,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