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2018-01-28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学林琴芳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孔乙己课前预习初中语文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学 林琴芳

课前预习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做好这项工作,于是课堂气氛沉闷了,课堂效率低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应有的训练。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原则和步骤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原则

(一)预习作业布置内容要有针对性

主要针对课文基础知识中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生字词、作家简介、文章大意。一般来说,这些内容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对生字词要求学生能从字典、词典上查找并给它们注音、释义。作家简介可以参照书下面的注释,文章大意一般要求学生能从文中找出能表达主要内容的句子即可。

(二)预习学案的内容要有趣味性

高效的语文课前预习必须原来抛弃呆板、机械的预习作业,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趣味盎然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对预习产生的浓烈的兴趣,提高预习的效果,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如在学习《背影》时,补充《父亲》的歌词;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让学生跟着王菲一起低吟浅唱,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达到预习的高效。

(三)预习作业的布置有层次性

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还不成熟,做任何事必须由简而繁,由点到面。预习也不例外。一开始就把高难度的问题给学生,他们肯定两眼的抹黑,连方面都找不到,自然就会丧失信心。因此预习作业中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阶梯性,让学生从容易上手,到动动脑筋可以做到再到跳一跳可以够到要。以班级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民,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预习学案的引导下,细读文本,紧扣重难点。

(四)预习作业的布置要有激励性

学生对新的课文内容进行预习后,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这个时候的他们是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老师在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有时候甚至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这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喜悦感和成就感,他们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也就有了学习语文的动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就成为必然。通过预习作业的布置和检查,老师在准备预习作业的时候,一定要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分层次,分步骤,让学生进行预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二、农村中学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步骤

(一)读

一篇新的课文,要了解,首要任务是读。读准字音,读通句意,在此基础上给课文标好段落。一般的课文,学生在通读三遍左右,便可以形成一定的阅读速度。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课前预习,一般都能理解课文70%左右的内容。

(二)查

每一篇新的课文里必然会有一些生字词。因此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要读准字音,弄懂生僻的字的读音和写法,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用笔划出来,先看一下书下面有没有注解,如果没有,就要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弄清读音,弄懂字意,特别不能放过那些模糊的、似懂非懂字词和句子。这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这也是很好的学习习惯。字典、词典除了能让学生知道这个字读什么之外,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这个字、词所表达的意思。毕竟学生的生活基本处于三点一线,他们知识积累也非常有限,难免见到一些词语不理解,有一些词语概念比较模糊,这个时候字词典就可以通过解释、说明,还有图片示例等方法,促进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找

学生在学习新的课文的时候,尤其要借助一些背景介绍、人物介绍等相关内容来了解作者,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从而在整体上感知。例如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借助资料了解:元丰六年,40多岁的作者被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写本文时,他在黄州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虽累遭贬谪,仍然乐观、豁达,以“闲人”自居,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是真正得意。通过资料的查找,苏轼的这种乐观和豁达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在预习《〈呼兰河传〉节选》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等资料,知道《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而且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作者虽然远在香港,却勾起了作者对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怀念,于是,她以此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同时萧红一生经历了许多不如意:幼年丧母,后来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这些背景资料的查找,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更深入地体会到文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四)疑

“学贵有疑”,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不理解甚至想不通的地方,那么就让学生提前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让他们带着这些具体的问题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学习的目的性就十分明确。而学生不懂和不理解的地方,正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比如在预习《孔乙己》时,这么一句话表示质疑“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里的“大约”和“的确”看上去是一组矛盾的词语,明显是个病句。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探讨这一句话的核心意思是“孔乙己的确死了”。“的确”是对“孔乙己死了”的肯定,而“大约”又是对“孔乙己的确死了”的揣测。从语法上分析,“的确”是对“死了”的修饰,作“死了”的状语,而“大约”是对“孔乙己的确死了”的修饰,是全句的状语。“大约”是作者的猜测,“的确”是一种事实,体现了孔乙己在黑暗的社会中必然灭亡的悲惨结局。这样的语文学习就是学生的自觉自悟和教师的点拨、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突出了学习的重点,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可以从容地进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无疑是高效的语文学习。

课前预习任重道远,只要我们坚持遵循原则,按照步骤,语文教学一定会取得长足进步!

猜你喜欢

孔乙己课前预习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