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戏剧”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辅助作用
2018-01-28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合兴苑小学麦颖文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合兴苑小学 麦颖文
一、“教育戏剧”的内涵
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教学方法。它是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性的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指导者有计划之教学策略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观察、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彼此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地发挥想象,表达思想,在实做中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经验。
二、“教育戏剧”的特点
1.戏剧性
传统课堂常常重知识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学生缺少参与的乐趣。教育戏剧借助戏剧的元素和手段,通过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戏剧冲突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将戏剧的各种表现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使语文课堂变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戏剧世界。
2.表现性
教育戏剧借用戏剧与剧场技巧,为学生搭建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戏剧表演中展示特长、表达情感、丰富感知、认识自我,把内化的知识通过表演活动呈现出来。他们在团体活动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这种以表演为载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演出中尽情地展现自我,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3.立体性
教育戏剧的立体性表现在三维立体式师生关系的形成。戏剧教育注重情境创设,注重个体参与,注重情感张力。课堂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都发生着变化,从传统的“传授——接受”二维关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演绎——小组合作的三维关系。教师与学生一起编写剧本、表演剧目、观看演出、演后评议,无论是哪个环节,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得到不同的学习收获。
三、“教育戏剧”与学生发展
1.提高表达能力
戏剧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社会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使用语言,开展交流活动,使书本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得以运用,从而不断提高表达能力。舞台表演中,学生除了运用语言,还要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夸张的肢体动作,将演员的思想、情感和意图表达出来,从而锻炼了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参与语言表达的技能。
2.增强合作能力
戏剧表演前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如:编写剧本、分配角色、设计服装、制作道具、选择音乐、布置舞台等。这都需要小组内部分工明确、互相协助、默契合作。学生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必须以集体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根据每个成员的特长承担任务。遇到困难时,多与组员沟通,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主动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从而提高小组活动效率。
3.强化社会意识
剧本有情节,有矛盾冲突,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一段段震撼人心的故事、一幕幕催人泪下的画面、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都会给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合作撰写剧本、参演戏剧,塑造角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正确地认识社会,思考人生,评价他人,批判不良的社会现象,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4.健全人格发展
小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自我教育是塑造人格最重要的途径。戏剧的排练和演出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的社会情境,学生在戏剧表演中发现自己的人格弱点,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纠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在同伴的帮助下,人格得到不断的健全与发展。
四、“教育戏剧”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辅助作用
1.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教学——引入“手偶剧”
一、二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被颜色鲜艳、形状奇特、声音多变的具体事物形象吸引。他们喜欢模仿,爱玩游戏,认为动的东西都是活的,都和自己一样,有感觉,会思考。有趣的学习活动是他们主要的学习动机。
手偶通常以一个角色的身份形象出现,生动活泼、幽默夸张,操作性强,深受第一学段学生喜爱。手偶一般用绒毛布料制作,摸上去毛茸茸,软绵绵,非常舒服。它犹如学生的小宠物,时刻陪伴身边,让学生拥有满满的爱心与安全感。
在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手偶”的戏剧方式。“手偶剧”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几张课桌拼在一起,两旁支起木棍,拉上绳子,再挂上深色的丝绒布,一个令学生欢呼雀跃的小剧场就落成了。学生套上手偶,边做动作边配音,沉浸在小小的童话世界中。为了让表演更加精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熟记角色的对话,认真品味词句,把握角色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感情。排练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句段,运用语言的过程。幕后配音是手偶剧的重要表现方式。学生反复听课文朗读,纠正自己的不当字音,练习吐字、发声技巧,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塑造出个性鲜明的角色。
一、二年级学生对这种戏剧方式特别感兴趣,书包里总放着一两个可爱的手偶。课堂上,表演着一出又一出精彩的童话故事。《坐井观天》中自以为是的小青蛙、《小马过河》中犹豫不决的小白马、《小蝌蚪找妈妈》中在寻亲路上逐渐长大的蝌蚪宝宝……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一幕幕经典片段,在学生的成长中留下美好的回忆。教师重视活动评价,通过设置各种奖项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诵读能力强的同学被评为“最佳配音员”,表演能力强的同学被评为“最佳演员”,合作能力最强的小组被评为“最佳拍档”…… 捧着老师颁发的奖状,学生快乐的心情溢于言表。“手偶剧”辅助阅读教学,既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教学——引入“独幕剧”
三、四年级学生形象性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抽象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具有初步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在与别人沟通和交往的中,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性格内向的学生当众说话出现胆怯、拘谨等现象。部分学生开始对某个学科越来越感兴趣,出现偏科的倾向。
在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将“独幕剧”引入课堂。独幕剧就是小话剧,全局的时间在独立的一幕内完成,一般情况下只有单场景。由于场景和事件的限制,剧情结构精炼,矛盾冲突集中,独幕剧一般是按照“一时”“一地”“一事”的“三一律”原则去创作,以小见大,篇幅小、人物少、时间短、场景少。
学生自由组合成各个表演小组,每组6至8人,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进行分工。具有表演天赋的同学担任主角,音色好的同学负责旁白,心灵手巧的同学制作道具、音乐感悟能力强的同学担任“音乐总监”……有条件的小组还可以准备演出服装。在排练过程中,教师紧紧把握“台词”这一重要的戏剧元素,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段,品读关键词句,感受人物背后丰富的情感世界,体会人物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音效”也是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这个时候,小小“音乐总监”就派上用场了。根据剧情的需要,学生选择欢快、悲伤、舒缓、紧张的音乐;根据环境的变化,配上风雨声、汽车鸣笛声、脚步声、流水声等各种音效,使人如临其境。
独幕剧故事精炼,使人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新的感受。《陶罐和铁罐》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与同伴和睦相处;《西门豹》让学生懂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小木偶的故事》让学生知道要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教师在评价方式上花了不少心思,设置了以下奖项:“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道具”、“最佳音效”、“最佳服装”……对学生的努力付出给予肯定。教师在课堂上举办“独幕剧”,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提高口语表达与表现能力,从而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3.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教学——引入“特写镜头”
五、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自我意识觉醒,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而敏感,感情细腻多变。他们关注细节,关注情感变化,开始追求独立自主,表现出内在的创造力与外在的社会成长性。
第三学段课文中有不少精彩的细节描写,教师可以引入“特写镜头”这种戏剧方式,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精妙之处。
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曹雪芹对王熙凤的相貌、身材、首饰、衣着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这一处外貌描写堪称经典,一个珠光宝气、雍容华贵的贵族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教师先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到这一段文字上,品读词句后展开讨论——你觉得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得出结论后,让学生欣赏199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视频片段。文字与影片相互对照,泼辣张狂、见风使舵、喜欢炫耀特权和地位的王熙凤,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文《金钱的魔力》中,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对店员托德的笑容进行了夸张的描绘。他将人物的笑容比作池塘里的波纹,比作成维苏威火山上满是蛆虫的熔岩,这一神态描写让学生忍俊不禁。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划出描写托克笑容的语句,然后思考作者此处描写的用意,品味用词的精妙,最后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一个个夸张的表情在教室内展现,学生对这个以钱取人、见钱眼开、金钱至上的小市民形象铭记于心。在欢笑声中,学生习得语言,学会表达,并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笔下的《慈母情深》情感真挚,故事中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文中这两处动作描写特别具有震撼力。在理解完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到母亲的动作,进行表演。通过表演,进一步感受到母亲把困难留给自己,将快乐给予孩子的伟大品质,让学生懂得应该理解父母,学会感恩。
将“特写镜头”的戏剧表现方式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拉近文字与生活的距离,把文字表述与艺术表演融合起来。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表演中感受文字的魅力,积累语言,并潜移默化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仍属于新鲜事物,它有着很大的实践领域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语文教材的特点,引入“教育戏剧”的理论协助课堂教学,就能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相信“教育戏剧”将会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产生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