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梯使用单位的人员持证及安全管理
2018-01-28黄建良喻颖齐青松
黄建良,喻颖,齐青松
(1.湖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常德分院,湖南 常德 415000;2.湖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湘潭分院,湖南 湘潭 411204)
近年来电梯数量增长,但相关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却并未跟上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的节奏,造成电梯事故(或故障)的多发。
随着《特种设备安全法》、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的陆续颁布,对电梯使用单位的管理越来越规范,相关要求越来越具体,但是很多电梯使用单位,甚至是电梯检验员对此还是有许多模糊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各种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文件等的相关规定进行归纳、总结,以明晰要求,提高认识。
1 相关法规的变化情况
自《特种设备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质检总局陆续发布了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 T5002-2017《电梯维护保养规则》、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含第1号及第2号修改单)》等新的安全技术规范,其中的要求与原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TSG 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时期的规定有很明显的变化。
使用单位如不了解这些规范的要求,就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安全主体责任,甚至可能会违法违规。检验机构和监管部门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要求,在履职过程中,可能就会提出某些不合法、不合规的要求,造成乱作为的可能。
如何正确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使用单位、检验机构、监管部门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
2 现行法规的相关要求
2.1 使用单位电梯管理人员的层次结构
对于电梯使用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有明确的规定。
第一层:主要负责人,指电梯使用单位实际最高管理者(一般指企业法人),对电梯安全负总责。
第二层:电梯安全管理负责人,指电梯使用单位最高管理层中主管本单位电梯安全管理的人员,一般指主管安全的副总。负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安全管理员的配备、停用决策等职责。
第三层:电梯安全管理员,指具体负责电梯使用安全管理的人员(一个单位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根据单位的设备数量、特性等情况,可能要求持证,也可能不要求持证)。
第四层:作业人员(即电梯司机,有的使用单位需要,有的使用单位不需要)。
2.2 需要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的情况
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电梯使用单位,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并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
使用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电梯的(指以电梯作为经营工具的使用单位,简单的说,就是乘梯收费,如张家界的百龙电梯、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等),或在公共聚集场所(指学校、医院、车站、机场、客运码头、商场、宾馆、儿童活动中心、展览馆等场所)使用30台以上电梯的。
使用(各类)特种设备(不含气瓶)总量50台(含本数)以上的。
凡设置了安全管理机构的电梯使用单位,其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当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作业项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项目代号:A1)。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统称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因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既包括《安全管理人员证》,也包括《作业人员证》)。
2.3 需要配备专职、持证的电梯安全管理员的情况
归纳起来,需要配备专职、持证的电梯安全管理员的情况有4种,除了3.2中所述的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的2种情况外,还有:
使用各类特种设备(不含气瓶)总量20台(含本数)以上的。
受委托为使用单位负责电梯使用管理的人员(该电梯安全管理员并非使用单位的人员,只是受委托为其进行电梯安全管理)。
凡需要配备专职电梯安全管理员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电梯品种、用途、数量等情况,配备适当数量的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作业项目:电梯安全管理,项目代号:A4)的人员。
除这四类情况外的其他电梯使用单位,可以配备兼职的电梯安全管理员,兼职人员可以不持证。
值得注意的是,现行的规定与TSG 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已于2017年8月1日作废)中“所有电梯使用单位都至少配备一名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规定是有很大改变的。如果电梯检验人员、监管人员还是按照TSG T5001-2009的规定去要求使用单位,就不具有合法性了。
2.4 应配备持证电梯司机的情况
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规定了前3种)和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含第1号及第2号修改单)》(规定了后一种)一共规定了四种情况必须配备持证电梯司机。
医院病床电梯。
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额定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
需要司机操作的电梯(可以理解为类似信号控制的电梯,非自动运行的)。
轿厢面积超标的载货电梯。
以上四种情况,电梯使用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电梯数量、特性等配备相应数量的持证电梯司机,这些电梯司机应经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作业项目:电梯司机,项目代号:T3)。
3 归纳总结
综合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将现行法规的管理要求简单地概括为以下五句话:
管理层次分四级;
两种情况设机构(安全管理机构);
两种情况要A1;
四种情况配专职(电梯安全管理员,A4);
四种情况配司机(电梯司机,T3)。
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结合相关的规定、目前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在电梯检验中发现的问题,目前电梯使用单位在管理上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部分应该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的电梯使用单位未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也没有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项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代号:A1)。
在这类需要A1证的单位,一般是重点场所、公众聚集区域,或者电梯数量特别多的单位,但由于能参与决策的人没有懂电梯管理的,很多工作会迟滞,会推不动,甚至会出现“上面不懂、下面乱干”的情况,这对电梯安全管理是很不利的。
部分该配备专职电梯安全管理员的单位并未按照规定配备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项目:电梯安全管理,代号:A4)的人员,或者所配备的持证人员数量明显与该单位设备数量和实际情况不适应,其主要表现就在不能正常履职,甚至还有的电梯安全管理员仅仅是挂证,实际存在虚假履职的情况。
电梯安全管理员应该履行的职责主要有:建立技术档案、办理使用登记、制定操作规程、组织教育培训、开展定期自行检查、编制并落实定检计划、参与应急救援、处置紧急情况,纠正违章行为、监督维保质量等等。
某些物业公司管理了若干个小区,有的相隔几十里,电梯总数有百多台,却只配备了一名持证电梯安全管理员,很明显是不能正常履职到位的,甚至有的《维护保养记录》上的签字都是代签的,这些都是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不符合相关管理要求的。
TSG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中所说的“适当数量”就对电梯安全管理员的数量做出了笼统的规定。按照笔者的统计分析,即使所管理的电梯比较集中,一名技能熟练的电梯安全管理员能够实施正常管理的电梯数量最多也就是40~50台,因此,使用单位、检验机构和监管部门应该对电梯使用单位的持证电梯安全管理员数量提出适当的要求,目的就是能让其正常履职。
建议电梯使用单位所聘用的专职安全管理员应该熟悉其所管理的电梯,且管理台数不超过40台/人。
对TSG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中规定电梯安全管理员可以兼职、可以不持证的某些使用单位,由于这些兼职的安全管理员缺乏相关电梯结构原理、运行管理、应急处置的知识,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很多人对电梯一无所知,甚至连电梯安全技术档案都不会建立,更谈不上对维保工作进行监督等工作,因此,这一类电梯使用单位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特别多。
虽然相关法规对这类单位人员持证的要求放宽松了,但是单位为了履行好安全主体责任,对电梯安全管理的要求不能松、不能降。
对于这一类电梯使用单位,其安全管理负责人应该选择那些具有相应技术背景、工作踏实肯干、责任心强的人员来兼任电梯安全管理员,或者直接委托持有《安全管理人员证》(A4证)且有能力的人员来为其进行电梯安全管理。
部分单位电梯司机配备不足。主要表现在某些病床电梯、载货电梯并未按要求每班每台配备一名持证电梯司机进行操作,很多单位电梯司机不足,大多时候都是乘客自己操作,这样运行的安全风险是很大的。
管理松懈,人员履职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很多单位电梯档案缺失、未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设备故障频发、运行记录故障记录事故记录空白或者不详细、对维保队伍的选择和对维保工作的监督不到位、报检不及时、隐患整改拖拉等等。
职责错位。从TSG 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已作废)到TSG T5002-2017《电梯维护保养规则》,安全技术规范已经规定得很明确,电梯困人的应急救援实施主体是电梯的维保人员,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员只是起组织和配合的作用,实际上很多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员都成了救援的主体了,这是职责的错位。万一因救援程序、救援方法问题引发了人身伤害事故,其责任就很难划分了。
宣传与纠错工作不到位。TSG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明确规定,电梯安全管理员的职责包括了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教育、纠正和制止违章行为等内容,实际上很多单位,尤其是物业小区,违章操作行为非常普遍,甚至有一些恶意损害电梯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因此,电梯安全状况比较差,故障频发,投诉不断。
因为使用者对电梯不了解、文化素质偏低、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和恶意损害电梯的情况在现在某些安置区、廉租房的电梯房中是很常见的。电梯安全管理员应该多巡视,发现违规操作的及时劝阻、制止,另外,使用单位还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宣传。
宣传内容应包括安全乘坐常识、对电梯困人的正确认识、被困电梯的注意事项等等。
宣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发放宣传资料、组织业主进行乘坐知识讲座、安全知识视频滚动播放、事故案例解析等等。
6 结语
做好电梯安全管理的实质就是履行好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不出设备事故,不出人身伤亡事故。做好电梯的安全管理,就需要了解国家的相关要求,理解并执行好相关的规定,培训和配备好相关的人员,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履职到位,保障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