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艺术英语的实践智慧
2018-01-28
儿童本位就是以儿童为中心,指向儿童生命的和谐生长,让儿童像儿童。儿童本位的艺术英语,将儿童的需要和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与价值追求,关注儿童的经验、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选择适合儿童的英语学习内容,探寻属于儿童的语言学习方式,力求构建一个属于儿童的英语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艺术英语的教学实践,一方面要对其价值取向进行形而上的思考与追寻;另一方面,要对形而下的实施策略展开不懈的探索与凝练。将这两个方面互融共参、合二为一,便可进入艺术英语的敞亮之境。
一、艺术英语的价值取向
(一)“心”的坐标——人格的奠基
哲学家、符号论美学的代表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的形式。”教育是对儿童的唤醒。因此,儿童更需要儿童艺术、儿童文化、儿童精神的点化与润泽。作为一种儿童学习语言的本能的、自然的、喜爱的形式,艺术英语基于儿童本位,以审美的方式解放儿童心性,呵护儿童天性,绽放儿童灵性,并给儿童带来快乐的体验。艺术英语,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也注重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能给学生带来艺术的熏陶。
(二)“思”的指向——自我的舒展
儿童的思维过程是想象力的自由游戏。儿童主观性的、直接经验式的思维方式,有着不拘一格的创造性、开放性和跳跃性,蕴含着无数的可能。儿童通过思维、想象、游戏、表演等对文本进行审美解读,这是将文本从静态的符号还原为鲜活生命的有效方式。审美解读,不仅关注文本的审美内容,而且关注其审美形式,如文本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音韵美等,这为艺术英语教学的审美化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艺术英语尊崇和呵护儿童审美的直觉与灵感,并为其提供一个让思维恣意奔涌的空间,从而让儿童自在舒展。
(三)“语”的价值——精神的皈依
英语是一门具有多重功能和价值的课程,其形象性、情感性、人文性、思想性、实践性、生活性等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优越条件。艺术英语从生命成长和语言习得的视角出发,讲究对话的陶冶功效,强调理解言语生命、回归言语生活、融入言语情感、激活言语体验、丰富言语想象、培植言语人格。一个人,只有在体验性、创造性的活动中实现自己的生命追求,他才是幸福的人。艺术,是一种不为外力所迫的自由自在,因此也是一种幸福的境界。把幸福作为论说儿童言语和精神生命的中心话语,使得艺术英语具有哲学的气质、丰富的内涵和智慧的品格。
(四)“趣”的折射——游戏的精神
游戏意味着人的诞生和人性的复归。艺术英语中丰富的言语想象、多彩的情感体验、灵动的对话交流以及高度的精神投入,皆在某种意义上契合了儿童的游戏天性,而对这种游戏天性的顺应、引导和牧养,将成为儿童言语人生乃至艺术人生的一抹温暖的亮色,这也是艺术英语教学趣味化、儿童化的秘方。
二、艺术英语的实践智慧
(一)统整文本的艺术
统整文本是艺术英语实践的原点。艺术英语要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文本的秘妙。
1.文本秘妙,艺术的话语形式。
艺术的话语形式,是指文本中独特的、有机的、充满着情感意义的话语存在。以译林新版《英语》教材为例,艺术的话语形式主要有三类:一是诗歌,如Seasons,How are you,Blue Blue Sky等。二是歌曲,如Color Song,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等。三是对话、故事,如Cinderella,The Lion and the Mouse等。我们原创的“艺术英语”校本课程,还以话剧、音乐剧、诗歌等形式给学生以丰富的文本体验。如自编自创的话剧If I’m A Headmaster,音乐剧The English Festivals Coming等。
2.全息视点,艺术的典型意象。
在心理学中,意象是指意识中再现的形象。艺术的典型意象,往往着力突出意象本身的审美意义与价值,是文本意蕴的一种具有全息性的视点,通常包括人物意象、动物意象、景物意象等。如The Ugly Duck中丑小鸭这个动物意象,就是一个充满艺术意味的典型例子。作家梅子涵对此做过这样一番充满艺术性的诠释:小鸭变成了一只天鹅,首先在于他“飞过篱笆”,逃离了鸭场。这是一个转折。道路在篱笆的外面,又通向了后来的湖。篱笆里面是不幸,道路是过程,湖是结局。湖上的喜剧解释了飞过篱笆的意义。在湖上,小鸭有了表现自己本性、自己真正身份、自己美丽的机会,美丽的发现是需要印证、需要标准的,湖上的白天鹅就是小鸭的印证,就是小鸭被证实为不是丑小鸭的标准,丑成了误会。美成了丑,是由于篱笆的限制;丑成了美,是由于走出了篱笆。因此,艺术的典型意象,既有丰富的细节,又富有独特的情感意义和价值,并给人以一定的精神启迪与慰藉。
3.精神嘶鸣,艺术的思想感情。
文本中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元素。艺术的思想感情,是一种崇高而坚定的精神,是一种激励生命去欢腾、去憧憬的力量,是一种不断让心灵净化、人格升华的境界。如The City Mouse and the Country Mouse一文最具特色之处就是弥漫于其中的“精神的愉悦比物质的丰富”更为重要的思想。又如童话The Little Match Girl,在引发我们对贫苦、孤独深深的同情之时,也使我们感受到梦想之于人生的意义。
4.超越文本,艺术的思维方式。
艺术英语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能发展个体的思维品质。在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教学中,笔者先出示老鼠、狮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激活形象思维;在狮子原谅老鼠之后,让学生揣测狮子和老鼠的心理,启迪想象思维;当狮子掉进陷阱时再进行小组辩论:If you are the mouse,what will you do?开掘深度思维。此刻,恰当的问题情境,巧妙的追问,在层层递进中催生学生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这种艺术思维、诗性智慧,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品质。因此,文本艺术既是一门学科处世立身的根本,也是艺术英语教育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
(二)实施教学的艺术
实践证明,独特性、有机性、整体性、饱含情感价值,不仅是语言艺术的要义,也是艺术英语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重要标准。真正的艺术活动应该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1.立体化——开掘教学目标的艺术。
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些目标,可单独落实,相互之间不勾连,此为“点式落实”;有些目标,前后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需要一个个逐步落实,此为“线性落实”;还有些目标,互相交融,互相牵引,此为“网状落实”。艺术英语认为,教学目标网状的实现方式,最具艺术性。因此,尽可能地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目标编入一张有机的、整体性的、立体的网中,应是教师艺术英语教学的一种自觉追求。
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一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是会读 并 懂 得 forest,house,soup,bear,hard,soft,afraid等生词,这个目标有以下三种实现方式:
(1)初读检查中的“点式落实”。在初读全文之后,教师出示上述新词,或指名读,或集体读,解决正音问题。然后,请学生说说对hard,soft,afraid这些新词的理解,或将上述新词重新放回课文的相关语句中读一读,体会它们各自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2)随文识词中的“线性落实”。即将上述新词的教学散落在课文解读的过程之中,随文解词,逐步落实。当然,具体的教学方式可以因词、因文而异。像soup,house可以一读而过,不作停留;对afraid不妨略加解释,体会意味;而hard,soft则须细细品味。
(3)整体语境中的“网状落实”。首先,请学生从文中找出生词,再从生词中选定上述几个新词;然后,请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出词的音、形、义等,关注读词的节奏和韵味;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In the forest,what can you see and hear? And how is your feeling? 交流之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感受和心情再读这七个新词;最后,顺着学生对故事发展的好奇心理,设疑:Goldilocks来到小屋,看到桌上的soup是什么感受?进入房间,发现三张床是怎样的感觉?一觉醒来,看到three bears又是什么样的心情?然后,教学由此转入精读环节。
试想,哪种目标落实方式更具艺术性呢?答案显而易见。因此,开掘教学目标的艺术,就是尽可能地为那些貌似封闭的目标寻找内在、隐性、深层的意义联系,并使之结为一个有机的、网状的、立体化的目标群落。这样的结网过程,需要教师有艺术的敏感性和想象力。
艺术英语认为,陌生化是彰显教学结构艺术的基本策略,强调结构呈现的出人意料、结构转换的意想不到。充满艺术性的教学结构,总是在熟悉和陌生之间转化、跳跃。陌生化,意味着对平庸和模式化的教学结构的自觉颠覆,从而走向教学结构的重构与创新。笔者执教译林新版《英语》六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一课时,是这样呈现教学结构的:
(1)倒叙故事,理的寻思。这个故事学生很熟悉,若是循着故事的情节展开教学,学生一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于是,笔者采用倒叙教学法,让学生直面故事结局,从谈论皇帝的新装和离经叛道的行为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引出不同的人对皇帝新装有不同评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感受到一种陌生、一种惊讶,他们疑窦丛生,进而产生阅读期待。
(2)话剧元素,趣的体验。引入话剧元素,让学生讲述故事、演绎故事、经历故事,是一种充满乐趣的阅读体验。围绕Make the new clothes、Wear the new clothes、Show the new clothes这三个递进的层次呈现故事,学生化身为剧中人物,演读台词,复活文字情味,还原故事情景,体验角色情趣。每个层次的转换,都让学生意想不到、意犹未尽。
(3)异向交往,智的启迪。通过皇帝、骗子、群众、小男孩等角色的置换,学生感悟角色的内心体验,表达对故事主旨的独特见解,挖掘故事的思想含量,再以小男孩大声喊出“Ha!Ha!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这一悬疑让教学戛然而止。如此,教学被定格于最富有孕育性的那一刻,它将文本的不确定性留给了学生,让他们去想象,去创造。学生在异向交往中启迪思维,积淀语言素养。
3.情趣化——渲染教学氛围的艺术。
氛围是一种场,在一个艺术的场里,师生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其间,对审美对象进行情感移入、深度浸入,共同进入一种无所为而为的审美活动。以下是笔者执教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卡通故事的片段:
(1)在场氛围的营造
炮制方法及提取溶剂对何首乌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朱 敏等(11):1532
T:(PPT 呈现:Ha! Ha! It likes your finger!)Boys and girls,if you are there,what’s your response when you hear Bobby’s words?
S1:Strange.Why does the crab like Sam?I want to have a look.
T:Who would like to have a look?
Ss:Me!(学生纷纷举手)
T:Who would like to be Bobby?(手指着教室)Bobyy and Sam are having a picnic near a river.Then,a new friend,a crab comes.Sam gives a cake to him with his hand.(开始你们都没注意,左顾右盼,走马观花)Sunddenly,you hear Sam shouting——
S:Ha!Ha!It likes your finger!(其余学生纷纷围到扮演Bobby的学生身边,气氛热烈)
(2)感受氛围的烘托
T:What attracts you?
S1:Bobby’s words.Bobby’s voice sounds a little strange.
T:Really?If Bobby shouts like this.(PPT:Ha!Ha! It bites your finger.)Will you feel strange?Do you still want to have a look? And why?
S2:No.Bite means“咬”.We all know that.
S3:ThecrabbitesSam’sfinger.It’s common.I don’t want to have a look.
T:Right.So it is the word“like”attracts you!
(3)思考氛围的渲染
T:What does“like”mean here?
S1:A kind of feelings.
S2:The crab is very lovely.
T:Can“like”bereplacedbyanyotherwords?
S1:Catch,bite or clip.
T:Which word is the best?
S1:Like.It’s lively and humorous.
S2:like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S3:Like can show Bobby’s feeling——love for the crab.
T:Great!Your ideas are so wonderful.
笔者引领学生还原了It likes your finger.的场景。对like的一番补白和与其他近义词的对比,让like产生了情感魅力;用学生的情感去支配语言,又让like有了温度和意趣,如此学生便更真切地理解了like的语言情味。
在充满艺术氛围的教学中,学生的角色体验和文字品味,都和他们自身的生命情态紧密相连,可谓情趣盎然、理趣通达。
(三)唤醒主体的艺术
艺术英语要求教师艺术地教英语,要求学生艺术地学英语。艺术地教和艺术地学二者相互交融,同生共长。艺术英语的价值最终须通过学生主体接受艺术的唤醒和熏陶来实现。
1.还原语言的生命之象。
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生动意象,从而实现语言视域和生命视域的融合,这是艺术英语的基本原则。如:执教译林新版《英语》四下 Unit 5 Seasons时,笔者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感悟春天,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存库。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听到、看到、悟到的春天是怎样的,教师借此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心中的春天,最后再引出描写春天的小诗。基于审美解读的艺术英语,力求透过文本描摹的感性形式,即物象形态,揭示它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本质。
2.创造语言的生命之境。
“境”是指一种“象”的连续体,是各种“象”剪辑、叠加和组合的产物。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词语,感知形象,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丰厚文本背后的意象,体悟意境中的韵味。如:在了解故事The Giving Tree的大意后,笔者让学生在舒缓而煽情的The Thankful Heart的曲调中,联想大树大爱无私的一生:她献出了果实、树枝、树干,就连最后剩下的老树墩也供人们小憩。音乐的烘衬,故事场的渲染,激起了学生的情感,一个学生写道:Dear Mum,I want to say“Thank you”to you now.I love you!此刻,学生赋予“大树”以人之性情,也成就了一个情景交融,物我同一,心与物游的意境!因此,创造言语的生命之境,是审美解读的完形法则在艺术英语实践中的某种自觉回应,并有效避免了肢解化解读的偏差和局限。
3.体验语言的生命之情。
置身于英语文字所造就的境中,引导学生体验其所承载的丰富情感,能让学生体验到语言的生命之情。情能促使学生沉入文本,自觉地与文本进行多层面、深层次的对话,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目标。情在艺术英语看来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体。如:笔者执教绘本故事A Good Leader时,通过对小乌龟貌不出众、语不惊人的想象和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的还原,在“弱小之象”与“高大之象”的多重对比中,教师创生出了一个令人惊讶、不可思议的生动情境,并激发起学生对小乌龟高尚人格的感动和无限景仰的情感。
4.感悟语言的生命之意。
艺术英语主张,教师应在特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感悟并理解英语语词所包含的丰厚意蕴。从根本上说,艺术和哲思是相通的。拒绝哲思的艺术是浅薄的,消解艺术的哲思是无力的。艺术的背后总是承载着对生命的一种洞悉和了悟。如:在A Good Leader的教学中,笔者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读一读、想一想、比一比、辩一辩等系列活动中,让学生逐步认识到a good leader应该具备的品质,体悟到团队力量的强大和不可替代性。最后,再置学生于陆地动物们遇险的突发情境中,适时推出Who will save them?的辩论活动,此举有效激活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点燃了他们智慧的火花,更让他们对生命多了一份责任与思考。
5.传承语言的生命之根。
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精神母题和文化传承脉络。儿童精神是产生和创造童年文化的基础和源泉,是儿童精神勾勒出童年的文化图景。而文化是融入生命中的DNA,它影响着儿童的气质、行为、品性,是儿童灵魂中的一种惯性力量。艺术英语主张,人要以精神作支撑,以文化为底色,让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笔者执教自创的诗歌Spring时,讲到Spring tea,从表面上看,just tea,only a kind of drink,一个物化的现世意象。但从文化的角度品味,中国茶道则是一种怡情养性的方式,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精神。可见,一个Spring tea,承载着很多中华文化的基因。学生赏析着中国茶道,在文化移情、文化融合中,体验中西方文化的缤纷,领悟多元文化的差异,同时树立了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因此,艺术英语有效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性情与人格,给他们的精神与言语生命注入了无限的生长力量。
艺术英语,是对儿童本位的回应,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对教育理想的诗意追寻。让我们揣一份艺术的情怀,拥一份理性的教育哲思,长一份诗意的教育智慧,引领儿童在艺术英语的美丽星空下徜徉,实现儿童言语与精神生命的自由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