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适能”概念对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影响

2018-01-28朱俊璋广西贺州学院

体育风尚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身体素质个体

朱俊璋 广西贺州学院

近些年来,关于“体适能”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甚至出现一些研究人员,研究出代谢性“体适能”,代谢性“体适能”与各种慢性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经研究发现,“体适能”与锻炼效果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关于“体适”的概念应用于体育课的教学和训练中,对训练具有一定的帮助,每个个体都存在着不同于其他个体的特质,但又不是绝对独立的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联系,“体适能”优秀的人不一定会拥有优秀的技能“体适能”,通过良好的锻炼和科学的培养,良好“体适能”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随着新课改形势的严峻化,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体育教学内容的展开需要满足学生的发展。因此,针对“体适能”概念应用于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影响展开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什么是“体适能”

“体适能”为身体对生活的适应、运动环境适应的综合能力。“体适能”情况较好的人,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还是学习中,对于体力劳动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这类人,不常出现劳累、体力不支等情况,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运动越来越少,活动减少,影响身体健康,但是,人们饮食习惯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前吃饱到现在的营养,对食物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工作还是休闲时间都较以往增加许多。

二、“体适能”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体适能”水平差异与体育教学的分类

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体能因材施教,寻找适应学生的方法,因人而异,对学生自身情况教师首先需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采取教学分类。

1.高水平运动

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情况,学生身体素质较好,无任何疾病,纳入高水平运动组,该组承担着绝大部分的教学任务,对体育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于一般学生具有一定差别。

2.体育选修课或校内单项俱乐部

针对学生自身的身体条件,因人而异不,因材施教,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或自身条件好的学生,加入单项俱乐部,例如:某些学生存在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或对于某一样运动表现出众的天赋。

对学生进行体检,按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接受层次进行教学内容划分,对待具有身体残疾和心理残疾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二)“体适能”健康观念的渗透与体育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在以往传统模式下的体育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教学目标的关注过多的重视学生短期内的目标及训练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作是否到位等过于严苛,大量的向学生展示难度过于高,动作过于繁杂的技能,学生学习机械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消极,导致体育课效果不佳,通过“体适能”概念的应用为学生以及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1]。

(三)“体适能”概念与体育教学方法的变革

与传统体育教学不同的是,传统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跟随着老师的安排去进行老师规定范围的体育活动,而“体适能”不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自主体育学习,体育锻炼,将新课改下教学新模式和尊重学生之间身体素质差异因材施教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度。

三、“体适能”对运动训练的影响

“体适能”是根据运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在运动领域的实践应用,是特定的机体内外环境生理和心理在分和刺激下的作用[2]。这种应用体验通常表现在两方面,Ⅰ、于高原长期居住的人,由于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其身体组织、器官等都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其呼吸系统的变化尤为突出,由此得出,“体适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Ⅱ、运动负荷量与强度,外界机械重力与克服自身体重的负荷刺激方向主要针对机体的运动系统[3]。“体适能”概念理论源于运动训练效应的获得现象和原理,通过利用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对人体关于“体适能”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为科学数据提供相应的参考。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理念越来越先进,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关于“体适能”概念的提出,并应用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训练中,关注学生自身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身体素质个体
将“减负增效”与“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教学与作业改革实践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锻炼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