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一种自然而温暖的童年生活
——基于“童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18-01-28赵建华

江苏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童真儿童学校

/赵建华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确立了“循道崇真”的核心价值观,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童真教育”的理论构想,并开展了实践探索。

一、“童真教育”的内涵诠释

何为“童真”?“童”,就是儿童;“真”,就是真实。所谓“童真教育”,就是返璞归真,大道至简,尊重自然规律,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生命状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让教育贴近自然,靠近心灵,真实亲切地发生,散发着美好而又不乏理性的光芒。“童真教育”的基本内涵体现为“儿童的教育”“真实的教育”和“适合的教育”三大特征。

1.“童真教育”是儿童的教育。

审视当下的小学教育,用成人的眼光束缚儿童的手脚,用成人的观念绑架儿童的思维等不良现象仍然存在。我们提出的“童真教育”,就是要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次序”,让教育返璞归真,让儿童保持天真的本性,让儿童在成人之前保持儿童的样子,使小学阶段成为儿童成长路上一段美好的人生经历。

2.“童真教育”是真实的教育。

童真教育”中的“真”是指真实,真实是“童真教育”的灵魂。在实践中,“童真教育”崇尚真实,展现真实,传递真实,培育真实,实现真实。广义上来讲,“童真教育”中的“真”字还有多种含义。“真”是真正,“真”是真切,“真”是真理,“真”是本真。“童真教育”就是要用教师的真知识、真本领、真情感、真创造,促成孩子们培养真趣、获取真知、历练真能。

3.“童真教育”是适合的教育。

校园生活中的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学校教育应该让每个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适合是童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童真教育”坚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儿童学习的科学规律。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不降低育人要求,不拔高育人目标,让儿童在尝试中寻找真正适合自身成长的方式。

二、“童真教育”的价值追求

我们把办真教育、建真学校、当真教师、育真学生作为核心价值追求。

1.培育成长型“真学生”。

小学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学做真人的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真人,学校需要创造出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生活,从而激发出每一位学生巨大的发展潜能。关注每一个是评价“童真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每一个”体现教育公平,这是教育不可动摇的基石。小学六年时光,这段时间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学校有没有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更加丰富、更有内涵的空间。

2.成就仁慧型“真教师”。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都必须从教师求真做起。教师传的是真道,不是伪道;教师授的是正业,不是歪业;教师解的是真惑,不是假惑。教师作为学生教育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扮演着多重角色。在“童真教育”下,教师始终坚守儿童立场,成为学生潜能的发掘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生命的关怀者。在“童真教育”下,教师必须坚定教育信仰,钟情教育事业,敬畏教育规律。

3.造就创新型“真学校”。

倡导童真教育,必须立足于大教育观,将教育的“真元素”辐射到学校的一砖一瓦,弥漫到学校的一草一木,浸润到学校的一人一事。在“循道崇真”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我们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童真教育”的结构体系。以“真”字为元素审视儿童教育实践,形成“校训”“办学理念”“学校精神”“育人目标”“办学目标”等办学文化,提炼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概括出通俗易懂的外显成长样态“关心的品格、自主的本领、创造的志向”。

三、“童真教育”的实践策略

践行“童真教育”,我们坚守鲜明的儿童立场,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围绕“真”字元素,从童真环境、童真课堂、童真课程、童真德育、童真教师、童真活动等方面进行整体思考和系统变革,努力构建“尊重儿童价值、培育生命自觉”的学校文化。

(一)童真环境,润物无声

围绕“真”字主题,我们努力为孩子们造一座理想的、充满童年味道的伊甸园。

1.建一组看得见的建筑景观。

达真楼前,陶行知先生坐着的塑像旁,刻有“每日四问”的语句;崇真大道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十个镂空雕塑间隔排列;十座教学楼都是以“真”字命名;向真广场上的巨型石碣,镌刻着“循道崇真”四个大字;知真园以剪纸形式展示孝道,童真园以童话森林的建筑传递人性美好,情真园里以独特的手工作品诠释艺术美,童乐园里的游戏项目充满着童年的味道,童趣廊里的“转经筒”“古代编钟”“哈哈镜”“蘑菇钉插板拼图”等到处散发着童趣气息。

2.造一批摸得着的墙面景观。

以年级组为单位,以大型墙面为背景,以同一材料为元素,集中展示孩子们的手工作品。有的以瓶盖为元件,拼成“蓝色的海洋”图案,大小相间,色彩相异,浑然一体。有的用一幅幅剪纸图案拼出一组“孝心”连环画,寓教育意义和艺术欣赏于一体。还有的用纸折出一件件精致的作品,或飞禽走兽,或花草树木等等。这些独具匠心的墙面作品,趣味性足,立体感强,美轮美奂。

(二)童真课堂,催生力量

课堂是儿童校园生活的主阵地,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把课堂还给儿童。在“童真教育”下,笔者们建构童真课堂,把“让学习真正发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1.搭建童真课堂的立交桥。

“教在起点”“重在经历”“贵在倾听”“乐在分享”是童真课堂鲜明的标识。我们选择倾听作为童真课堂的突破口。倾听,不只是单向静态的信息吸纳,倾听中的儿童,更多的处在他人观点和自我认知间的比照、整合等思维活动中。

2.铺就童真课堂的高速路。

创建学习共同体是一条直抵儿童学习核心地带的高速路。创建学习共同体,让儿童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管理和学会评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成员彼此之间的平等关系,为儿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机制可能。置身其中,儿童的情绪是稳定的,思想是自由的,表达是畅快的,辩论是充分的,经历是真实的,共同体让学习走向深度。

(三)童真课程,充满活力

童真课程是“童真教育”的心脏,它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力求用课程观照每一个生命的生长,追求“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

1.开拓配方课程,走活动统整之路。

目前,学校共开设了44门校级课程和96门班级课程。有些课程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开设的,如剪纸等;有些课程是依据学生的需求来开设的,如泥塑等;有些课程则是师生共同开发的,如健美操等。以年级组为单位,推行选课走班制成为社团课的一种常态。我们把每一个社团当作一门课程来做,要求学生自主申报、自主选课。每周三下午只安排这些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2.开发创客课程,走学科融合之路。

2016年学校建成了创客教育中心。创客教育中心分为四个活动区域:童创园、机器人工作室、比特实验室和陶艺制作室。为了更好地实施创客教育,学校组建由信息技术、美术、音乐、数学等学科骨干教师的创客教材研发团队,分阶段、有计划地自主研发创客教育课程。第一阶段,创造入门课程,注重基础课程的研发;第二阶段,创新基础课程,侧重整合课程的研发;第三阶段,创意训练课程,着力编程课程的研发。如今,《微型机床手工》《3D绘画》《机器人搭建与编程》等教材正式投入使用,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童真德育,春风化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儿童需要什么样的道德教育?“童真教育”在构建学生真、善、美的精神世界中,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1.储真银行:打开评价导行的一把锁。

学校依据儿童的兴趣和特征,通过开设储真银行,引导儿童追寻正能量。所谓“储真银行”,是参照银行运行模式,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行记录和奖励的一种德育形式。“银行”给每名学生发放一张储真卡。“银行”发行的是仿照1元硬币制作的“真真币”。学生可通过特定的游戏规则获得“真真币”,积储自己的道德资产,并在累积到一定数量时进行相应的奖励兑换。

2.晨修课程:敲开学科整合的一扇门。

我们在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进行专门研究时发现,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因此,我们基于国家课程目标和学校德育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开设晨修课,让道德教育和日常生活融合起来,直抵儿童的心灵深处。每天安排25分钟的晨修课,让道德教育每天发生在儿童身上。

(五)童真教师,抱团发展

加强童真教师团队建设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主题。构建教育共同体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专业素养、综合素养的主要路径。

1.建立共生共长的学习共同体。

针对学校30岁以下青年教师超过教师总数60%的现状,学校启动青年教师三年发展规划项目,努力打造一支师德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科研成果多的青年教师团队。多渠道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一方面,正常开展“全员读书”“推门听课”“教师沙龙”等教研活动,让教师在共读共听共研中,收获专业成长。另一方面,与全国七省市名校组建联盟、与上海名校缔结友好学校、与市内6所名校牵手,分批组织全体教师赴名校参观学习。

2.建成共享共赢的研究共同体。

我们实施分模块管理,分梯次引领,成立教学研究共同体。成立5个“名师工作室”,实施“青蓝工程”,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出了“发现真问题、实施真研究、收获真成果”的科研价值取向,成立课题研究共同体。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大到省级课题,小到校级微型课题,个个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

猜你喜欢

童真儿童学校
“想东想西”展童真
快乐作文,童真表达
奇趣童真 欢乐亲子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童心童乐童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