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课余体育训练采取社会化模式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2018-01-28刘勇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体育风尚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课余体育训练

刘勇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一、课堂内外训练内容互补

课余体育训练向社会化方向发展,需要秉承课堂内外体育训练内容相互补充的基本原则。课内体育训练在训练方式上需要尽量简化,从而保证教学时间的丰富性,尽量以更多的教学时间讲解体育运动知识。而课余体育训练则需要补充课堂内并未涉及的训练项目,而采取这样的训练规划也可以降低重复性训练的枯燥感。而引入社会化体育项目之后,需要针对重复性的训练内容予以简化,尽量突出社会化训练科目的针对性、时效性、补充性,从而以个性化的训练内容吸引学生的关注点,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与兴趣。化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在丰富训练科目多样性的同时,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进而发挥出课堂内外训练内容互补的优势。

二、课余训练规划科学合理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低,在社会化的体育项目中活动热情较高,容易忘乎所以将大量的理论课程学习时间占用。如果体育教师无法约束学生的训练时间,实质上也会造成过度训练的负面影响。诸如训练疲劳度过高时便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不仅影响学生的训练成绩,更加影响学生的运动生命健康。因此,在社会化的课余训练时间安排上必须合理,且需要符合循序渐进的运动规律,在保持学生运动热情的基础上,加强合理训练的规划效果,才能辅助学生增强体质,否则也无法达到补充训练的实质性训练效果。一方面,体育教师需要针对现有的训练科目进行整合,系统了解某一单项训练内容的技术特征,以及对于身体机能的调节作用,乃至对于某一肌肉群的刺激效果。以学生体能上限为衡量标准,选择适应学生当前身体状态的训练内容,保障训练科目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需要考量训练内容对学生的有益性,假设男同学过于偏爱于篮球运动,但是学生体能相对有限。此时体育教师可以将大量跳投、远投、跑跳投篮技术性动作设为主要训练内容,降低防守、运球、比赛等体能消耗较大的训练内容。以训练量的合理性,消解训练过度的不利影响。

三、家长与学生达成共识

在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项目拓展社会化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自愿为基础,以学生家长支持为前提。否则,在学生或学生家长任何一方出现不满情绪时,都容易影响训练效果。由于,社会化的体育训练项目更为多元化,学生家长的认同感是选择训练内容的导向性,其学生家长的主观认同感也是支持学生后续训练得以顺利开展的必然条件。由于学生皆处于生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增加了社会化的课余体育训练项目,其体能消耗必然大于并未参与训练的同学。适当的营养补充也是保障训练计划的根本,那么就必须要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才能为学生提供这样的训练内容。为此,需要向学生家长详细解释课余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尤其需要向学生家长介绍该训练科目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才能获取学生家长的认同。而在学生角度则更加倾向于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可以将某一项训练科目的微视频作为宣传方式,在学生感受到该训练项目的趣味性之后,再由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方向。只有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及运动兴趣的倾向,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将体育训练的决策权交由学生,并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

四、社会与学校资源共享

在开展社会化的课余训练内容时,更多的训练科目需要拓展训练工具或训练资源。如果仅以目前各校的现有体育训练资源为主,虽然可以完成基本训练内容,但本质上无法拓展更多的训练形式。诸如瑜伽训练中需要引入瑜伽垫、瑜伽砖、瑜伽球等辅助训练设施,而网球或排球等训练科目本身也对运动场地有特殊要求。在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向社会求助,通过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共享来完成训练内容的补充。可以向学校周边的健身会馆发出邀请,借用其运动设备或场地,也可以向运动器械的制造商求助获取赞助性的支持。总体而言,各校需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购置训练器械,但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通过资源共享的形式完成对于课余训练资源的补充,以便支持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社会化发展,为其构建良好的训练环境。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为了加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能与体质,开展适当的体育训练内容是必要的教育方法。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间占比较少,学生体能训练的目标难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由于学业繁重,很多学生体能较差,难以养成日常体育活动的习惯。那么采取社会化的形式,支持学生日常训练并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便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向社会化发展的实质作用可以分为两重维度予以解析,一方面是针对学生体育素养的训练,另一方面是针对课堂体育教学的补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需要注重训练科目社会化发展之后的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课余体育训练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试析高校体育训练中智能手机APP的应用思路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抓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课余训练应注意的几点